滇池内源污染治理技术对比分析研究. 王莹. 【摘要】: 内源污染的实质是沉积物污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营养盐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则会向水体释放,严重时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同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和难降解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也会 ...
滇池湖泊污染与富营养化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其高度富营养化的劣质水体灾害性扩散将产生重大的生态环境影响。 调查研究发现,滇池中部水深在局部存在有悖于正常湖泊沉积“补凹於平”的漏斗状下陷、水深异常变深现象。
作为滇池沿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系列研究论文之一,主要分析研究了滇池东北部沿岸带原有生态状况、现有环境基础、实施局部岸段生态修复的有限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限制性环境因子及其可控性.结果显示,滇池东北部沿岸带入湖河流密集,发育良好的湖滩湿地原本是拦截净化入湖 ...
滇池生态安全综合评估研究[J].环境科学,2010(2):282-286. 被引量:19 7 潘茉兰.生态学原理在滇池水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3):82 8 税永红,胡艳,李巧巧,蒋学军.洗衣粉中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3) [7]河流污染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 白凯,张宣,崔鹏,王瑞东. 北方环境. 2013(12) [8]河流健康评估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研究[J]. 郭向楠,张晓冰,马涛.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10) [9]滇池湖体及其主要入湖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
滇池草海大泊口水域水环境治理技术探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自然科学》 2016年 第03月 09 | 杜劲松 何锋* 潘珉 李杨 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8.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富营养化水体中影响水体透明度的主要水质因子。. 通过相关性分析 ...
2012年与复旦大学史地所联合开展“西南山地环境变迁调查与研究”调查,开展调查活动数十次。自2015年以来,研究所开展生态文明课题调研3期20余人次,开展滇池口述环境史调查20余期,与地州院校合作建立环境史研究基地建2个。
滇池生态系统的改善也有利于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物种从232种增加到303种,吸引了某些鱼类和候鸟回来安家。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生态系统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滇池湿地对昆明的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滇池水体等级开始迅速下降,超过水体自身净化的能力,治理工作多表现为宣言口号式的,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没有得到及时控制。 1995年 滇池生态环境开始成为流域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但治理工作无法遏制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的速度,污染速度 …
《滇池沧桑:千年环境史的视野》讲述了千百年来,滇池环境变迁的根本特点和总体趋势是“人迸水退”。优越的生存空间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使滇池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和兵家必争之地。从“涸水谋田”到“围海造田”,从内地化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表现了人口集聚与经济社会 ...
滇池内源污染治理技术对比分析研究. 王莹. 【摘要】: 内源污染的实质是沉积物污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营养盐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则会向水体释放,严重时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同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和难降解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也会 ...
滇池湖泊污染与富营养化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其高度富营养化的劣质水体灾害性扩散将产生重大的生态环境影响。 调查研究发现,滇池中部水深在局部存在有悖于正常湖泊沉积“补凹於平”的漏斗状下陷、水深异常变深现象。
作为滇池沿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系列研究论文之一,主要分析研究了滇池东北部沿岸带原有生态状况、现有环境基础、实施局部岸段生态修复的有限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限制性环境因子及其可控性.结果显示,滇池东北部沿岸带入湖河流密集,发育良好的湖滩湿地原本是拦截净化入湖 ...
滇池生态安全综合评估研究[J].环境科学,2010(2):282-286. 被引量:19 7 潘茉兰.生态学原理在滇池水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3):82 8 税永红,胡艳,李巧巧,蒋学军.洗衣粉中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3) [7]河流污染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 白凯,张宣,崔鹏,王瑞东. 北方环境. 2013(12) [8]河流健康评估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研究[J]. 郭向楠,张晓冰,马涛.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10) [9]滇池湖体及其主要入湖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
滇池草海大泊口水域水环境治理技术探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自然科学》 2016年 第03月 09 | 杜劲松 何锋* 潘珉 李杨 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8.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富营养化水体中影响水体透明度的主要水质因子。. 通过相关性分析 ...
2012年与复旦大学史地所联合开展“西南山地环境变迁调查与研究”调查,开展调查活动数十次。自2015年以来,研究所开展生态文明课题调研3期20余人次,开展滇池口述环境史调查20余期,与地州院校合作建立环境史研究基地建2个。
滇池生态系统的改善也有利于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物种从232种增加到303种,吸引了某些鱼类和候鸟回来安家。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生态系统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滇池湿地对昆明的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滇池水体等级开始迅速下降,超过水体自身净化的能力,治理工作多表现为宣言口号式的,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没有得到及时控制。 1995年 滇池生态环境开始成为流域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但治理工作无法遏制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的速度,污染速度 …
《滇池沧桑:千年环境史的视野》讲述了千百年来,滇池环境变迁的根本特点和总体趋势是“人迸水退”。优越的生存空间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使滇池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和兵家必争之地。从“涸水谋田”到“围海造田”,从内地化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表现了人口集聚与经济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