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特别关注评估新疗法的临床试验、以及有关药理学、预测疗法反应或耐药性的分子改变或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杂志还优先考虑可能进行临床试验的新药和分子靶向药物的实验室和动物研究,以及针对肿瘤发生、恶性表型进展和转移性疾病的靶向机制的研究。
(4)分子靶向治疗:该疗法是一种新型治疗手段,鼻咽癌组织对VEGFR、EGFR等有高表达作用,而针对VEGFR、EGFR实施靶向治疗,则能治疗鼻咽癌。 现今,靶向治疗时常用的药物是尼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EGFR单克隆抗体,以及贝伐单抗等VEGFR单克隆抗体,另外还有索拉非尼、吉非替尼等酪氨酸及酶抑制剂。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十年历程启迪[J].世界临床药物,2012,33(1):40-44. 被引量:3 8 耿宝琴.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04,19(5):367被引量:1 9 陈正堂,段玉忠,徐剑铖.应重视分子靶向抗
传统的将这类大分子药物导入脑部的方法效果差、危险性大 ,因此近年来针对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脑部靶向给药技术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使用嵌合肽、免疫脂质体及纳米粒子解决脑部靶向性给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脑部靶向给药 ; 嵌合肽 ...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乳腺肿瘤,靶向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中起非常重要作用。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转化性研究的开...
高分子纳米粒子在靶向药物载体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 高分子纳米粒子作为靶向药物的载体材料可将药物选择性地靶向病变部位 ,可以有效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是一种新型的药物控释体系。. 本文综述了高分子纳米粒子在 ...
7月8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鲁伯埙与丁澦课题组合作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文章《利用 自噬 小体绑定化合物降解脂滴》(“Degradation of lipid droplets by chimeric autophagy-tethering …
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纳米药物及肿瘤靶向治疗。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50多篇,论文共被引用20000多次,H-因子73。自2018年起连续3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5-2019年担任美国化学会期刊Biomacromolecules副主编。担任Mater.
EPR作用及其在抗肿瘤大分子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郝爱军 张宁 郭兴家 张相军. 【摘要】: 研究表明肿瘤或炎症附近组织的渗透性比正常组织大,大分子物质较易进入并积聚到肿瘤细胞附近,实现肿瘤的被动靶向。. 这种作用被称为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即EPR效应。. EPR ...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原名:细胞生物学杂志). AID介导的原位靶点突变——哺乳动物DNA碱基编辑新技术. 马云青 常 兴*.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 上海 200031) 常兴,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研究 生导师 ...
杂志特别关注评估新疗法的临床试验、以及有关药理学、预测疗法反应或耐药性的分子改变或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杂志还优先考虑可能进行临床试验的新药和分子靶向药物的实验室和动物研究,以及针对肿瘤发生、恶性表型进展和转移性疾病的靶向机制的研究。
(4)分子靶向治疗:该疗法是一种新型治疗手段,鼻咽癌组织对VEGFR、EGFR等有高表达作用,而针对VEGFR、EGFR实施靶向治疗,则能治疗鼻咽癌。 现今,靶向治疗时常用的药物是尼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EGFR单克隆抗体,以及贝伐单抗等VEGFR单克隆抗体,另外还有索拉非尼、吉非替尼等酪氨酸及酶抑制剂。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十年历程启迪[J].世界临床药物,2012,33(1):40-44. 被引量:3 8 耿宝琴.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04,19(5):367被引量:1 9 陈正堂,段玉忠,徐剑铖.应重视分子靶向抗
传统的将这类大分子药物导入脑部的方法效果差、危险性大 ,因此近年来针对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脑部靶向给药技术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使用嵌合肽、免疫脂质体及纳米粒子解决脑部靶向性给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脑部靶向给药 ; 嵌合肽 ...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乳腺肿瘤,靶向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中起非常重要作用。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转化性研究的开...
高分子纳米粒子在靶向药物载体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 高分子纳米粒子作为靶向药物的载体材料可将药物选择性地靶向病变部位 ,可以有效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是一种新型的药物控释体系。. 本文综述了高分子纳米粒子在 ...
7月8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鲁伯埙与丁澦课题组合作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文章《利用 自噬 小体绑定化合物降解脂滴》(“Degradation of lipid droplets by chimeric autophagy-tethering …
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纳米药物及肿瘤靶向治疗。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50多篇,论文共被引用20000多次,H-因子73。自2018年起连续3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5-2019年担任美国化学会期刊Biomacromolecules副主编。担任Mater.
EPR作用及其在抗肿瘤大分子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郝爱军 张宁 郭兴家 张相军. 【摘要】: 研究表明肿瘤或炎症附近组织的渗透性比正常组织大,大分子物质较易进入并积聚到肿瘤细胞附近,实现肿瘤的被动靶向。. 这种作用被称为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即EPR效应。. EPR ...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原名:细胞生物学杂志). AID介导的原位靶点突变——哺乳动物DNA碱基编辑新技术. 马云青 常 兴*.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 上海 200031) 常兴,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研究 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