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和产出效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出效应。本文从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的可能途径出发 ,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现状 ,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其成因 ,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
未考虑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会忽视物价稳定下金融过度繁荣累积的潜在风险。文章在通货膨胀和产出两个目标变量的基础上,将金融稳定以指数的形式加入货币政策目标中,对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金融稳定和产出在货币政策中可以平稳地 ...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主要是统一的全国性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的不同需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的不同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中部、西部依次 ...
法定数字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研究. 摘要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法定数字货币将成为各国未来的重要货币形式。. 与现行电子货币、纸币等相比,法定数字货币的运行体系将蕴含"条件触发机制"等大量的货币政策创新。. 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 ...
中国货币政策对消费影响的研究. 张珂慎. 【摘要】: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的出口,其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恶化。.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出口推动型向内需拉动型的转变迫在眉睫。. “扩大内需”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
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响应股市泡沫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6(3):38-40. 被引量:18 6 于长秋.中国的股票价格波动及货币政策反应[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3):45被引量:25 7 郭田勇.资产价格、通货
法定数字货币法经济逻辑与制度规则研究 余雪扬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7-12 2021 博士 2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债券市场的信息溢出效应研究 刘春紫 山东大学 2021-06-28 2021 博士 3 基于图像光谱特征的纸币新旧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 赵伟. 【摘要】: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的关注点,逐步由对宏观调控意义上货币政策短期效应的广泛关注,转变为加大对货币政策框架具体内容等更加微观具体层面的考察,所借用的研究工具也越来越科学,研究思路也越加完善。. 但 ...
针对中国央行的研究将分为上下两个专题,本篇报告为上篇,重点介绍货币政策工具箱、疫情以来的措施。 总体来讲: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中国央行已逐步丰富政策工具箱,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国内货币政策态度虽逐步转松但整体仍相对稳健,并未跟随美联储采取激进的宽松举措。
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和产出效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出效应。本文从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的可能途径出发 ,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现状 ,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其成因 ,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
未考虑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会忽视物价稳定下金融过度繁荣累积的潜在风险。文章在通货膨胀和产出两个目标变量的基础上,将金融稳定以指数的形式加入货币政策目标中,对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金融稳定和产出在货币政策中可以平稳地 ...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主要是统一的全国性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的不同需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的不同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中部、西部依次 ...
法定数字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研究. 摘要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法定数字货币将成为各国未来的重要货币形式。. 与现行电子货币、纸币等相比,法定数字货币的运行体系将蕴含"条件触发机制"等大量的货币政策创新。. 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 ...
中国货币政策对消费影响的研究. 张珂慎. 【摘要】: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的出口,其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恶化。.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出口推动型向内需拉动型的转变迫在眉睫。. “扩大内需”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
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响应股市泡沫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6(3):38-40. 被引量:18 6 于长秋.中国的股票价格波动及货币政策反应[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3):45被引量:25 7 郭田勇.资产价格、通货
法定数字货币法经济逻辑与制度规则研究 余雪扬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7-12 2021 博士 2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债券市场的信息溢出效应研究 刘春紫 山东大学 2021-06-28 2021 博士 3 基于图像光谱特征的纸币新旧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 赵伟. 【摘要】: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的关注点,逐步由对宏观调控意义上货币政策短期效应的广泛关注,转变为加大对货币政策框架具体内容等更加微观具体层面的考察,所借用的研究工具也越来越科学,研究思路也越加完善。. 但 ...
针对中国央行的研究将分为上下两个专题,本篇报告为上篇,重点介绍货币政策工具箱、疫情以来的措施。 总体来讲: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中国央行已逐步丰富政策工具箱,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国内货币政策态度虽逐步转松但整体仍相对稳健,并未跟随美联储采取激进的宽松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