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年杂志》到《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创刊于上海,这是一份综合性文化月刊,每号约100页,六号为一卷。后因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上海青年杂志》同名而改名为《新青年》,自此一直沿用到终刊。
两年后,五四运动爆发,《新青年》成为这场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 为摆脱追捕,陈独秀1920年2月回到上海,踏进了老渔阳里2号的大门,也带回了《新青年》编辑部。
1920年2月,随着陈独秀离京南下,《新青年》从第七卷起重新回到陈独秀一人主编的状态。. 《新青年》改同人刊物不仅是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对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编辑同人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运用极强的组织能力和个人 ...
本文摘自《世纪》杂志 1915年由陈独秀主编创刊的《新青年》是我国现代思想史上一支嘹亮的号角,一面鲜艳的战旗。它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帷幕,倡导科学,宣传民主,张扬个性,对重新构建我国现代思想文化体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影响了我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进程。
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首卷名为《青年杂志》),并非一创刊就名扬天下,但它却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中间又经历了什么?今天我们重新拾起那些碎片,尽可能“重返”五四前后的历史现场,“还原”《新青年 …
从《青年杂志》到《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创刊于上海,这是一份综合性文化月刊,每号约100页,六号为一卷。后因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上海青年杂志》同名而改名为《新青年》,自此一直沿用到终刊。
两年后,五四运动爆发,《新青年》成为这场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 为摆脱追捕,陈独秀1920年2月回到上海,踏进了老渔阳里2号的大门,也带回了《新青年》编辑部。
1920年2月,随着陈独秀离京南下,《新青年》从第七卷起重新回到陈独秀一人主编的状态。. 《新青年》改同人刊物不仅是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对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编辑同人各有所长,互为补充,运用极强的组织能力和个人 ...
本文摘自《世纪》杂志 1915年由陈独秀主编创刊的《新青年》是我国现代思想史上一支嘹亮的号角,一面鲜艳的战旗。它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帷幕,倡导科学,宣传民主,张扬个性,对重新构建我国现代思想文化体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影响了我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进程。
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首卷名为《青年杂志》),并非一创刊就名扬天下,但它却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中间又经历了什么?今天我们重新拾起那些碎片,尽可能“重返”五四前后的历史现场,“还原”《新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