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7月,《新青年》出完第9卷后休刊。1923年6月,续出季刊4期,并成为中共中央理论性机关刊物,由瞿秋白主编。1925年4月,又改为不定期刊,期数另起,1926年7月出版第5期后终刊。 《每周评论》 1918年12月创刊于北京。由陈独秀、李大钊发起
1918年至1919年,《东方杂志》与《新青年》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有关东西方文明的论争。1918年9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质问<东方杂志>记者——<东方杂志>与复辟问题》一文,拉开论战序幕。
【摘要】:《东方杂志》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见证了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并为其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1920年到1931年钱智修主编时期多种“专号”的刊行,在《东方杂志》的刊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东方杂志》专号是以特殊的刊行方式发行,即每一期专号皆 ...
时间: 1918年6月15日 《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出版。本期为“易卜生专号 ”,着重介绍欧洲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易卜生。《新青年》此专号,第一次集中、系统地向民众介绍挪威伟大的戏剧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以及他的反叛精神、个性解放思想和高超的 ...
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本报特推出《踏寻北京红色印记》系列专刊,重温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更好地铭记北京的红色历史,让红色印记永不褪色,更加鲜艳夺目。. 五四运动标志一个伟大开端. 1917年,创办于上海的《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至北京 ...
杂志正式在北京编辑出版自第三卷开始。钱玄同、蔡元培、恽代英、毛泽东皆有文发表。 第三卷(1917.3-1917.8)终刊后,1918年复刊。第四卷(1918.正月15-6.15)主要作者有周作人、沈尹默、鲁迅、俞平伯、傅斯年、罗家伦、林语堂等。
中国 新文化运动 重要刊物《新青年》杂志的第五卷第四号,。. 《新青年》为反击当时戏曲界封建复古潮流,继同年 6月出版“易卜生号”(第四卷第六号)之后,在这一期里正式举起“戏剧改良”的旗帜。. 中文名. 新青年戏剧专号. 出版于. 1918年10月15日. 复古 ...
1918年,站在社会思潮前沿的《新青年》杂志做了一期“易卜生专号 ”。今年,距离中国文化精英们倡导易卜生主义正好一百年,鲁迅和胡适的孙子辈,也都成为老人。但是很明显,中国的家庭模式,仍在一种“迈向现代”的过程之中。逼婚就是 ...
1918年,《新青年》发表的“专号”是()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起设立_____栏目,专门刊发杂文。 ()在1918年于《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1918年5月15日,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狂人
明年是上海美专成立110年,“百年见证——刘海粟与上海美专教育改革研究展”近日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展出。 展览以上海美专教育改革为主线,力图还原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之下的“美术革命”,随着康有为、蔡元培、陈独秀、吕澂、刘海粟的文献和作品在展览中一一亮相,也揭开了百年大变革 ...
1922年7月,《新青年》出完第9卷后休刊。1923年6月,续出季刊4期,并成为中共中央理论性机关刊物,由瞿秋白主编。1925年4月,又改为不定期刊,期数另起,1926年7月出版第5期后终刊。 《每周评论》 1918年12月创刊于北京。由陈独秀、李大钊发起
1918年至1919年,《东方杂志》与《新青年》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有关东西方文明的论争。1918年9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质问<东方杂志>记者——<东方杂志>与复辟问题》一文,拉开论战序幕。
【摘要】:《东方杂志》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见证了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并为其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1920年到1931年钱智修主编时期多种“专号”的刊行,在《东方杂志》的刊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东方杂志》专号是以特殊的刊行方式发行,即每一期专号皆 ...
时间: 1918年6月15日 《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出版。本期为“易卜生专号 ”,着重介绍欧洲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易卜生。《新青年》此专号,第一次集中、系统地向民众介绍挪威伟大的戏剧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以及他的反叛精神、个性解放思想和高超的 ...
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本报特推出《踏寻北京红色印记》系列专刊,重温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更好地铭记北京的红色历史,让红色印记永不褪色,更加鲜艳夺目。. 五四运动标志一个伟大开端. 1917年,创办于上海的《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至北京 ...
杂志正式在北京编辑出版自第三卷开始。钱玄同、蔡元培、恽代英、毛泽东皆有文发表。 第三卷(1917.3-1917.8)终刊后,1918年复刊。第四卷(1918.正月15-6.15)主要作者有周作人、沈尹默、鲁迅、俞平伯、傅斯年、罗家伦、林语堂等。
中国 新文化运动 重要刊物《新青年》杂志的第五卷第四号,。. 《新青年》为反击当时戏曲界封建复古潮流,继同年 6月出版“易卜生号”(第四卷第六号)之后,在这一期里正式举起“戏剧改良”的旗帜。. 中文名. 新青年戏剧专号. 出版于. 1918年10月15日. 复古 ...
1918年,站在社会思潮前沿的《新青年》杂志做了一期“易卜生专号 ”。今年,距离中国文化精英们倡导易卜生主义正好一百年,鲁迅和胡适的孙子辈,也都成为老人。但是很明显,中国的家庭模式,仍在一种“迈向现代”的过程之中。逼婚就是 ...
1918年,《新青年》发表的“专号”是()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起设立_____栏目,专门刊发杂文。 ()在1918年于《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1918年5月15日,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狂人
明年是上海美专成立110年,“百年见证——刘海粟与上海美专教育改革研究展”近日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展出。 展览以上海美专教育改革为主线,力图还原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之下的“美术革命”,随着康有为、蔡元培、陈独秀、吕澂、刘海粟的文献和作品在展览中一一亮相,也揭开了百年大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