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战后二十年中国文学研究》主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政治与军事上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上也以其远见卓识和有效策略,迅速在国统区发展壮大自己的文化力量。. 黄万华通过对战后香港文学资源的大量 ...
战后二十年香港文学期刊的创刊与发行,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直接影响到香港文坛的基本格局和文学创作的形态。 战后初期左翼文学期刊占据了香港文坛的主导地位,但其文学活动主要为大陆文学 …
当代海外汉学名家演讲系列第26讲——“从‘廉纸小说’到‘冷战文学’:上海-香港-新加坡”讲座顺利举办. 2020年10月27日上午10:00-11:30,当代海外汉学名家演讲系列第26讲——“从‘廉纸小说’到‘冷战文学’:上海-香港-新加坡”From Pulp Fiction to Cold War ...
1945-1949年,中英之间围绕香港的竞逐既处于中国内战、政权更迭的重要关头,也处在国际格局经历巨大动荡与调整的环境之中。而国民政府在香港主权问题上作为有限,以无果而终收场。这一结果似乎掩盖了这段历史的重要性。本书展示的,即是此间以香港为舞台,中英两国政府之间、多方势力交 …
2019年11月1日,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和《香港文学》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刘以鬯先生纪念研讨会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我校副校长朱文斌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复旦大学陆士清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苏州大学曹惠民教授,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兼 ...
博库网品种丰富的中文网上书店,160万种图书在线热销!图书、音像、软件正品行货超低折扣,全场免邮,支持全国货到付款。
郑振铎与战时文献抢救及战后追索. “中国图书史上有所谓‘五厄’‘十厄’之说,而近代以来,对于华夏民族文献的焚毁、吞噬莫过于日寇”[1]。. 1940年1月至1941年12月,“近代以来最大的一次购藏文献行动”在郑振铎(1898—1958)的带领下展开。.
刘以鬯与现代主义:从上海到香港-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源于1920年代末的上海,战后同源分流,1940年代末以后兴盛于香港地区与台湾地区,1980年代随着先锋派作家出现,汇流大陆。华文现代主义川流不息,从未间断。刘以鬯(1918-)是传...
大陆的香港、澳门文学研究述论(1979-2009). 【摘要】: 本文以1979年至2009年间大陆的香港文学研究、澳门文学研究为考察对象,试图梳理大陆港、澳文学研究的脉络和特质。. 鉴于香港文学、澳门文学既有相似点又各有千秋,笔者将二者分开论述,并结合各自文学 ...
毕业于香港大学比较文学专业的她进入了当时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生活杂志《号外》。《号外》的影响相当广泛,它所塑造的香港中产阶级的形象至今仍被引用为80年代香港战后中产阶级的象征符号,或者说它推动了当时香港文化的发展也不为过。《号外》有几
内容简介 · · · · · ·. 《战后二十年中国文学研究》主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政治与军事上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上也以其远见卓识和有效策略,迅速在国统区发展壮大自己的文化力量。. 黄万华通过对战后香港文学资源的大量 ...
战后二十年香港文学期刊的创刊与发行,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直接影响到香港文坛的基本格局和文学创作的形态。 战后初期左翼文学期刊占据了香港文坛的主导地位,但其文学活动主要为大陆文学 …
当代海外汉学名家演讲系列第26讲——“从‘廉纸小说’到‘冷战文学’:上海-香港-新加坡”讲座顺利举办. 2020年10月27日上午10:00-11:30,当代海外汉学名家演讲系列第26讲——“从‘廉纸小说’到‘冷战文学’:上海-香港-新加坡”From Pulp Fiction to Cold War ...
1945-1949年,中英之间围绕香港的竞逐既处于中国内战、政权更迭的重要关头,也处在国际格局经历巨大动荡与调整的环境之中。而国民政府在香港主权问题上作为有限,以无果而终收场。这一结果似乎掩盖了这段历史的重要性。本书展示的,即是此间以香港为舞台,中英两国政府之间、多方势力交 …
2019年11月1日,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和《香港文学》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刘以鬯先生纪念研讨会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我校副校长朱文斌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复旦大学陆士清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苏州大学曹惠民教授,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兼 ...
博库网品种丰富的中文网上书店,160万种图书在线热销!图书、音像、软件正品行货超低折扣,全场免邮,支持全国货到付款。
郑振铎与战时文献抢救及战后追索. “中国图书史上有所谓‘五厄’‘十厄’之说,而近代以来,对于华夏民族文献的焚毁、吞噬莫过于日寇”[1]。. 1940年1月至1941年12月,“近代以来最大的一次购藏文献行动”在郑振铎(1898—1958)的带领下展开。.
刘以鬯与现代主义:从上海到香港-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源于1920年代末的上海,战后同源分流,1940年代末以后兴盛于香港地区与台湾地区,1980年代随着先锋派作家出现,汇流大陆。华文现代主义川流不息,从未间断。刘以鬯(1918-)是传...
大陆的香港、澳门文学研究述论(1979-2009). 【摘要】: 本文以1979年至2009年间大陆的香港文学研究、澳门文学研究为考察对象,试图梳理大陆港、澳文学研究的脉络和特质。. 鉴于香港文学、澳门文学既有相似点又各有千秋,笔者将二者分开论述,并结合各自文学 ...
毕业于香港大学比较文学专业的她进入了当时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生活杂志《号外》。《号外》的影响相当广泛,它所塑造的香港中产阶级的形象至今仍被引用为80年代香港战后中产阶级的象征符号,或者说它推动了当时香港文化的发展也不为过。《号外》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