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面提到的,郑振铎在五四时期还参加或组织了好几个进步社团。 1920年8月,周恩来率邓颖超等天津觉悟社社员赴京,请人道社(郑振铎是负责人)、曙光社(郑振铎是社员)等四团体在陶然亭开茶话会,李大钊亲临指导并提议成立了名叫“改造联合”的组织。
五四以后中国翻译史. ChaptenThree 1919-1949 1917 年10 月,俄国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绘迷茫的中国思想送来了革命的光芒,随 着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世界上的传播,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蕴酿民主革 命的火种。. 早在1915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党史和文献网. 摘 要:马克思主义最早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形成传播热潮。. 尽管传播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各不相同,传播的内容各有侧重,但从传播的总体效果看 ...
五四时期劳动问题的双重面向 李艳可 (《新青年》) 内容提要:五四时期,提倡劳动、尊崇劳工、改善劳动待遇的劳工神圣思潮风起云涌。在这种普遍关切劳动问题的社会氛围中,舆论界对上海厚生纱厂招收湖南女工一事给予了热切关注。
答:人的文学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主张。 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 ...
五四时期瞿秋白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陈弼;-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04期杂志在线阅读、文章下载。 本刊往期 查看全部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1年03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1年02期
【网络出版投稿人】 东北师范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10-09-20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10-09-20 【关键词】 宗教精神; 人道主义; 五四时期; ...
“五四”时期,一面是宗教自由,一面是反对迷信。 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对于宗教,大抵是反感的;特别把“孔教”作为国教,尤为他们所不容。 1920年以后,反宗教的势力开始加强,连把宗教作为“偶像”,作为“政府与教育的工具”而加以反对的陈独秀,也一度遭到沈玄卢等人的批判。
华中人文论丛 第4卷第2期Huazhong Humanity Forum 2013年6月 论后“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陈天天 罗文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 20世纪30年代,在“五四”落幕以后,非左翼的作家们秉承了“五四”精神与作风,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这些文学创作和活动呈现出一些 …
第二编 新闻期刊 2001-12-14 13:35:36 概述 清代末期,19世纪50年代以后,外国商人和西方传教士来上海人数逐渐增多,他们中间有些人在上海创办了报刊。
除了上面提到的,郑振铎在五四时期还参加或组织了好几个进步社团。 1920年8月,周恩来率邓颖超等天津觉悟社社员赴京,请人道社(郑振铎是负责人)、曙光社(郑振铎是社员)等四团体在陶然亭开茶话会,李大钊亲临指导并提议成立了名叫“改造联合”的组织。
五四以后中国翻译史. ChaptenThree 1919-1949 1917 年10 月,俄国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绘迷茫的中国思想送来了革命的光芒,随 着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世界上的传播,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蕴酿民主革 命的火种。. 早在1915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党史和文献网. 摘 要:马克思主义最早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形成传播热潮。. 尽管传播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各不相同,传播的内容各有侧重,但从传播的总体效果看 ...
五四时期劳动问题的双重面向 李艳可 (《新青年》) 内容提要:五四时期,提倡劳动、尊崇劳工、改善劳动待遇的劳工神圣思潮风起云涌。在这种普遍关切劳动问题的社会氛围中,舆论界对上海厚生纱厂招收湖南女工一事给予了热切关注。
答:人的文学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主张。 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 ...
五四时期瞿秋白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陈弼;-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04期杂志在线阅读、文章下载。 本刊往期 查看全部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1年03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1年02期
【网络出版投稿人】 东北师范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10-09-20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10-09-20 【关键词】 宗教精神; 人道主义; 五四时期; ...
“五四”时期,一面是宗教自由,一面是反对迷信。 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对于宗教,大抵是反感的;特别把“孔教”作为国教,尤为他们所不容。 1920年以后,反宗教的势力开始加强,连把宗教作为“偶像”,作为“政府与教育的工具”而加以反对的陈独秀,也一度遭到沈玄卢等人的批判。
华中人文论丛 第4卷第2期Huazhong Humanity Forum 2013年6月 论后“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陈天天 罗文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 20世纪30年代,在“五四”落幕以后,非左翼的作家们秉承了“五四”精神与作风,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这些文学创作和活动呈现出一些 …
第二编 新闻期刊 2001-12-14 13:35:36 概述 清代末期,19世纪50年代以后,外国商人和西方传教士来上海人数逐渐增多,他们中间有些人在上海创办了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