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生存发展 向一流科技期刊努力,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劣势,首先要活下来然后再活出精彩。疫情期间期刊业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多元化了。所有新媒体的表现形式,疫情期间期刊领域的办刊人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努力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提升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迫在眉睫。 作为材料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李亚栋教授不仅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而且担任我国几个重要科技期刊的主编、编委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参与和亲历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科技期刊呈现出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蓬勃发展态势。 时值祖国70周年华诞,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我国正书写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在此重要的历史时刻,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与历史成就,将科技期刊发展划分为萌芽、快速 ...
其中,影响我国科技发展的最大挑战是我国科技储备和研发能力相对不足,有可能抓不住颠覆性技术发展的新机会。 风险 3:我国的技术知识体系和产业知识体系不牢固,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一旦知识源头被切断,可能出现“有市场而无技术”的风险。
如何应对我国出版行业与国际接轨所带来的挑战、实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标成为我国出版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 4 , 5 , 6 ] 本文从8种典型的能源类刊物的出版周期、编委学科及地域分布、引用情况分析国内外同类刊物特点,以期为中国能源类科技期刊的建设和改革提供数据支持和发展参考。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徐冠华院士在创新发展研究院内部讨论会中发言整理。目前中国科技的发展尚无法满足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求,挑战和机会并存。徐冠华院士指出了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四个巨大挑战:缺乏世界级科学技术专家、缺乏具有国际引领性的创新产品、缺乏 ...
来自《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共有科技期刊5052种,但这5000多种科技期刊,却有3232个主办单位,4381个出版单位,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1.15个期刊。 这是本土科技期刊“多而不强”的另一个重要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更加严峻:中国科技期刊“十三五”发展简述. 文章系统地梳理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出台的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运营相关的各类文件,重点介绍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分析了资助效果。. 此外,文章还通过文献计量 ...
中国科技期刊从无到有,直到今天硕果累累,始终与中国社会的命运紧紧相连。从1792年我国最早的科技期刊《吴医汇讲》,到1949年科技期刊只有80余 ...
(《经济学家》编辑部,四川成都610000)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科技期刊呈现出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蓬勃发展态势。时值祖国70周年华诞 ...
2. 生存发展 向一流科技期刊努力,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劣势,首先要活下来然后再活出精彩。疫情期间期刊业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多元化了。所有新媒体的表现形式,疫情期间期刊领域的办刊人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努力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提升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迫在眉睫。 作为材料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李亚栋教授不仅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而且担任我国几个重要科技期刊的主编、编委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参与和亲历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科技期刊呈现出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蓬勃发展态势。 时值祖国70周年华诞,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我国正书写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在此重要的历史时刻,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与历史成就,将科技期刊发展划分为萌芽、快速 ...
其中,影响我国科技发展的最大挑战是我国科技储备和研发能力相对不足,有可能抓不住颠覆性技术发展的新机会。 风险 3:我国的技术知识体系和产业知识体系不牢固,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一旦知识源头被切断,可能出现“有市场而无技术”的风险。
如何应对我国出版行业与国际接轨所带来的挑战、实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标成为我国出版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 4 , 5 , 6 ] 本文从8种典型的能源类刊物的出版周期、编委学科及地域分布、引用情况分析国内外同类刊物特点,以期为中国能源类科技期刊的建设和改革提供数据支持和发展参考。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徐冠华院士在创新发展研究院内部讨论会中发言整理。目前中国科技的发展尚无法满足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求,挑战和机会并存。徐冠华院士指出了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四个巨大挑战:缺乏世界级科学技术专家、缺乏具有国际引领性的创新产品、缺乏 ...
来自《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共有科技期刊5052种,但这5000多种科技期刊,却有3232个主办单位,4381个出版单位,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1.15个期刊。 这是本土科技期刊“多而不强”的另一个重要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更加严峻:中国科技期刊“十三五”发展简述. 文章系统地梳理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出台的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运营相关的各类文件,重点介绍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分析了资助效果。. 此外,文章还通过文献计量 ...
中国科技期刊从无到有,直到今天硕果累累,始终与中国社会的命运紧紧相连。从1792年我国最早的科技期刊《吴医汇讲》,到1949年科技期刊只有80余 ...
(《经济学家》编辑部,四川成都610000)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科技期刊呈现出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蓬勃发展态势。时值祖国70周年华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