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误区:倡导“躲避崇高”,导致文化界的道德溃坝。 早在1993年1月,王蒙先生就在有汪晖教授主编的《读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颇有争议的文章《躲避崇高》。王蒙在文中明确提出“告别革命,躲避崇高”的观点。一时间, “躲避崇高”似乎成为文学时尚。
利奥塔的崇高美学-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利奥塔在奋力的地追求崇高时,崇高在中国当代文艺创作中的境遇并不好。文艺创作中弥漫着浓重的躲避崇高和反崇高的情绪。先是王朔的精神矮化的痞子文学,之后又是王蒙的躲避...
1993年,王蒙出人意料地提出“躲避崇高”,时过20年,王蒙又提出“快乐主义”,提倡“幽默”,对文化消费主义抱宽容态度。 学者林贤治认为,王 ...
王蒙过去提倡“躲避崇高”,此时提出“快乐主义”,提倡“幽默”,我认为,是非常不合时宜的。 这场讨论重提生存价值、文化理想、生存立场,哪怕带有一点凌空蹈虚的味道,也仍然是对现实的反应,对现实有补救性和纠偏性的正面意义。
让千百年来沉重的信念和操守化为茶余饭后的一阵阵哈哈大笑,则是大陆最早涉足市场的作家王朔和20世纪末最走红的大众文化明星周星驰的手笔。. 他们对传统价值观的逃避、亵渎、解构和颠覆,与商业社会的无信仰心态一起,制造了新的大众文化消费图景。. 1 ...
王蒙在《读书》杂志发表《躲避崇高》一文,目的是借王朔的创作反思极“左”文艺观念对当代文学的统治。 1993年,王晓明等上海学者对此很有异议,他在华东师大组织研究生发起“人文精神”讨论,讨论内容虽然广泛,但也有专指王蒙此文所代表的社会倾向的用意。
[3] 王蒙:《躲避崇高》,《读书》1993年1期。 [4] 徐惟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提供信息服务》,《新闻出版报》1993年2月12日。 [5] 参阅拙著《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7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王蒙以“文革”前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得名与得罪,进入新时期后,从早期的《布礼》《青春万岁》可以归入“重放的鲜花”,到《活动变人形》《夜的眼》对意识流与叠词的大规模使用,再到《坚硬的稀粥》对历史与现实的讽喻,直至《躲避崇高》对王朔的
第一误区:倡导“躲避崇高”,导致文化界的道德溃坝。 早在1993年1月,王蒙先生就在由汪晖教授主编的《读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颇有争议的文章《躲避崇高》。王蒙在文中明确提出“告别革命,躲避崇高”的观点。
王蒙在80年代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学命题,奠定了自己批评家的地位。他在90年代的“转向”却让许多人错愕不已,其实王蒙对王朔“躲避崇高”的支持和对“人文精神”的质疑,是基于他对现时代条件下文学何为的思考,仍与他一贯的政治情结和务实精神紧密相连。
第一误区:倡导“躲避崇高”,导致文化界的道德溃坝。 早在1993年1月,王蒙先生就在有汪晖教授主编的《读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颇有争议的文章《躲避崇高》。王蒙在文中明确提出“告别革命,躲避崇高”的观点。一时间, “躲避崇高”似乎成为文学时尚。
利奥塔的崇高美学-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利奥塔在奋力的地追求崇高时,崇高在中国当代文艺创作中的境遇并不好。文艺创作中弥漫着浓重的躲避崇高和反崇高的情绪。先是王朔的精神矮化的痞子文学,之后又是王蒙的躲避...
1993年,王蒙出人意料地提出“躲避崇高”,时过20年,王蒙又提出“快乐主义”,提倡“幽默”,对文化消费主义抱宽容态度。 学者林贤治认为,王 ...
王蒙过去提倡“躲避崇高”,此时提出“快乐主义”,提倡“幽默”,我认为,是非常不合时宜的。 这场讨论重提生存价值、文化理想、生存立场,哪怕带有一点凌空蹈虚的味道,也仍然是对现实的反应,对现实有补救性和纠偏性的正面意义。
让千百年来沉重的信念和操守化为茶余饭后的一阵阵哈哈大笑,则是大陆最早涉足市场的作家王朔和20世纪末最走红的大众文化明星周星驰的手笔。. 他们对传统价值观的逃避、亵渎、解构和颠覆,与商业社会的无信仰心态一起,制造了新的大众文化消费图景。. 1 ...
王蒙在《读书》杂志发表《躲避崇高》一文,目的是借王朔的创作反思极“左”文艺观念对当代文学的统治。 1993年,王晓明等上海学者对此很有异议,他在华东师大组织研究生发起“人文精神”讨论,讨论内容虽然广泛,但也有专指王蒙此文所代表的社会倾向的用意。
[3] 王蒙:《躲避崇高》,《读书》1993年1期。 [4] 徐惟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提供信息服务》,《新闻出版报》1993年2月12日。 [5] 参阅拙著《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7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王蒙以“文革”前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得名与得罪,进入新时期后,从早期的《布礼》《青春万岁》可以归入“重放的鲜花”,到《活动变人形》《夜的眼》对意识流与叠词的大规模使用,再到《坚硬的稀粥》对历史与现实的讽喻,直至《躲避崇高》对王朔的
第一误区:倡导“躲避崇高”,导致文化界的道德溃坝。 早在1993年1月,王蒙先生就在由汪晖教授主编的《读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颇有争议的文章《躲避崇高》。王蒙在文中明确提出“告别革命,躲避崇高”的观点。
王蒙在80年代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学命题,奠定了自己批评家的地位。他在90年代的“转向”却让许多人错愕不已,其实王蒙对王朔“躲避崇高”的支持和对“人文精神”的质疑,是基于他对现时代条件下文学何为的思考,仍与他一贯的政治情结和务实精神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