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受天津大学教授元英进邀请,Sc2.0计划的发起者、负责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Jef Boeke教授做客“北洋大讲堂 ...
2018年5月22日,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带领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期刊同期发表三篇研究长文,文中介绍了精确控制基因组重排技术等一 ...
新华社天津9月17日电(张建新、赵习钧)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元英进教授团队首次将自主设计合成的5号酿酒酵母环形染色体进行基因组重排,为探索环形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功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模型。
天津大学科研团队发现精准控制基因组重排方法. 本报天津5月23日电 (记者朱虹)5月22日,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带领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自然 ...
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带领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研究出精准控制基因重排的办法,填补了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技术空白。 日前,该系列成果在《自然 ...
细菌也能发电|天大元英进课题组在影响因子为25.4的期刊发文. 2017年4月12日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实验室,在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 未分类 •. 2017-04-16 157 赞 2,393 阅读 0 评论.
新华社天津9月17日电(张建新、赵习钧)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元英进教授团队首次将自主设计合成的5号酿酒酵母环形染色体进行基因组重排,为探索环形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功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模型。. 17日,在最新一期上线的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
2017-12-26 来源:教育部. 日前,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7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经过高校申报和公示、形式审查、学部初评、项目终审等评审流程后在京揭晓。.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自1998年开展以来,至今已20届,这项 ...
天津大学研究成果填补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技术空白. 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 昨日,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带领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期刊同期发表《精确控制合成型单倍体和二倍体酵母基因组重排》《体外DNA重排》《杂合二倍体与跨物种基因组重排 ...
2018年5月22日,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带领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期刊同期发表三篇研究长文,文中介绍了精确控制基因组重排技术等一系列研究成果。该成果填补了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技术空白,提高了细胞工厂的生产效率,加速了微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学知识的发现。
6月10日,受天津大学教授元英进邀请,Sc2.0计划的发起者、负责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Jef Boeke教授做客“北洋大讲堂 ...
2018年5月22日,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带领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期刊同期发表三篇研究长文,文中介绍了精确控制基因组重排技术等一 ...
新华社天津9月17日电(张建新、赵习钧)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元英进教授团队首次将自主设计合成的5号酿酒酵母环形染色体进行基因组重排,为探索环形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功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模型。
天津大学科研团队发现精准控制基因组重排方法. 本报天津5月23日电 (记者朱虹)5月22日,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带领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自然 ...
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带领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研究出精准控制基因重排的办法,填补了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技术空白。 日前,该系列成果在《自然 ...
细菌也能发电|天大元英进课题组在影响因子为25.4的期刊发文. 2017年4月12日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实验室,在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 未分类 •. 2017-04-16 157 赞 2,393 阅读 0 评论.
新华社天津9月17日电(张建新、赵习钧)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元英进教授团队首次将自主设计合成的5号酿酒酵母环形染色体进行基因组重排,为探索环形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功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模型。. 17日,在最新一期上线的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
2017-12-26 来源:教育部. 日前,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7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经过高校申报和公示、形式审查、学部初评、项目终审等评审流程后在京揭晓。.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自1998年开展以来,至今已20届,这项 ...
天津大学研究成果填补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技术空白. 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 昨日,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带领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期刊同期发表《精确控制合成型单倍体和二倍体酵母基因组重排》《体外DNA重排》《杂合二倍体与跨物种基因组重排 ...
2018年5月22日,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带领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期刊同期发表三篇研究长文,文中介绍了精确控制基因组重排技术等一系列研究成果。该成果填补了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技术空白,提高了细胞工厂的生产效率,加速了微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学知识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