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_static/assets/images/user_logo/e84ee8847e5c181e1791fe32f489e6da50ed928e.jpg)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题目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
1 从《远离尘嚣》看偶然与巧合
2 从亨伯特看纳博科夫的流亡观
3 透过餐具看中西方饮食文化
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角——勃莱特
5 从文化视角探讨隐喻的翻译
6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威廉·福克纳的《熊》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7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常用英语修辞格汉译
8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优势
9 自我身份的探寻—评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
10 浅析英文报纸中体育新闻用语的模糊修辞
11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
12 中美恭维言语行为跨文化比较研究
13 表现主义技巧在《推销员之死》中的运用
14 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情况调研
15 浅析英语中六种基本颜色词的英美文化内涵
16 浅析广告翻译中的文化顺应处理
17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
18 浅析动画《加菲猫》和《加菲猫之双猫记》中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19 圣经原型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20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21 顺从的女人——分析《荒凉山庄》中埃斯特的形象
22 从中美传统节日对比看节日的文化内涵
23 成人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象征主义的体现
24 简析网络时代英语全球化
25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6 从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比较中美情景喜剧差异
27 论《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宿命
28 《蝇王》的启示:理性的呼唤
29 中文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歧义现象分析
30 从中美婚宴差异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31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口语输出的因素
32 《走出非洲》:走出迪内森的矛盾态度
33 旅游宣传资料中的误译与解决方法
3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华顿《纯真年代》中的埃伦
35 电子词典与英语学习
36 英语习语与基督教
37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爱米利亚性别身份分析
38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欣赏幽默翻译
39 英语缩略语及其语用功能
40 英专和非英专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的对比研究
41 武汉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42 中西行星命名的文化探源
43 英语新闻中的新词
44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对“三美”理论的探索
45 从电影《七宗罪》浅析原罪
46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
47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
48 中国和西方国家婚俗的比较
49 浅析合作原则的违背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50 浅析电影《推手》中中美家庭的文化冲突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2】
1.Study on Translation of Trade Marks and Culture
商标翻译与文化研究
2.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影响翻译实践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3.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论英语习语的翻译
4.Study on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英语习语翻译特点研究
5.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
6.Study on Loyalty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中英互译的忠实性研究
7.Cultur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文化对等性研究
8.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the Important of it
文学翻译与重要性研究
9.On the Du Fu’s Poems Translation
论杜甫的诗词翻译
10.The Analysis of Techniques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ranslation 通过翻译学习外语的技巧分析
11.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12.An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Untranslatability
中英动物文化内涵的不同及翻译
13.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s
浅论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
14.On Degre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修辞策略在广告英语中的效用探究
15.A Probe of the Effect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16.Error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Scenic Spots in Wuhan 武汉旅游景点资料的英译错误分析
17.Semantic--Transliteration-the Most Favorable Method for Translating Foreign Words into Chinese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方法
18.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Sun Zhili’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
浅论《傲慢与偏见》孙致礼中译本的衔接与连贯
19.Chinese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in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汉译
20.Film 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从跨文化角度分析电影片名及其翻译
21.Translating Expressions on Public Sign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汉语公示语英译
22.论文化差异与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23.商标名的翻译原则与品牌文化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of Brand Names and Brand Culture
24.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Names
25.意美、音美、形美--英文商标的汉译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Trademarks into Chinese
26.中文商标英译探
On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27.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双赢语用策略
The Win-Win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28.Grice 的合作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Grice’s Cooperation Principl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29.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
An Analysis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as on Face
30.中西文化中女性角色意识差异及其对职业发展影响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Role Awareness of Women and the Effects o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31.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
Cultural Obstacles in English Learning
32.从中西委婉语的对比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Understand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uphenism
33.中英禁忌语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34.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 Aspect of Privacy right
35.中西社会习俗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al Conventions
36.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应用
Speech Act and its Application
37.湖北经济学院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
A Survey on the Students’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38.湖北经济学院双语课程学习现状调查
A Survey on Bilingual Course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39.1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Etymology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英语词源的文化内涵与词汇教学
40.English idiomsA Mirror Reflecting British Culture
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反映
41.On Values of Chinese from Perspective of Lexicon
从词汇角度读中国人的价值观
42.On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论中英体态语文化差异
43.The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eople
东西方人际关系要素差异探析
44.Approach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 and its Impacts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探析
45.Asymmetrical Feature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非对称性研究
46.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ir Cultural Implications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
47.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tiquette No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俗规范的文化差异研究
48.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asic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49.Character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中英文习语的特点以及文化差异
50.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Values in Advertising Language
从广告语中看中西方文化观
《汤姆叔叔的小屋》,美国抗战女作家:哈利特·比彻·斯托夫人的出名作。。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不用那么慌张的,开题报告答辩就是说一下自己选题的目的、总结下前人的研究综述、选题的价值就可以了。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重要的废奴小说和早期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其中黑奴遭受的虐待惨不忍睹,除此之外,斯托夫人还刻画了另一个弱势群体白人妇女,她们和黑人妇女一样都是父权压迫的受害者。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四位典型白人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遭遇的不平等待遇及其面对奴隶制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文名称: 人物的文化冲突和悲剧色彩 全文提供: 购买充值卡,就可下载本篇论文全文>>> 论文编号: 3230167 英文名称: The Cultural Conflicts and Tragic Color of the Characters 学位类型: 硕士毕业论文 作者: 涉及隐私,隐去*** 作者本人请参看权力声明>> 导师: 涉及隐私,隐去*** 毕业学校: 涉及隐私,隐去*** 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毕业年份: 涉及隐私,隐去*** 关键字: 《玉石雕像》 《贵妇画像》 文化冲突 人物悲剧 身份 回归 同化 简介和目录: 点击此处 免费索取本论文简介和目录>> 全文提供: 购买充值卡,就可下载本篇论文全文>>> 贵妇画像》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探讨 《贵妇画像》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探讨章汝雯 提要: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专家学者已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女主人伊莎贝尔·阿切尔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跨文化交际角度,剖析伊莎贝尔在婚姻方面所作的选择。文章指出她是该小说中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并对其失败原因作了分析。希望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都能从伊莎贝尔的生活经历中得到某种启发。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高语境文化 低语境文化 容纳 作者章汝雯,女,1964年生,浙江财经学院外语系副教授。(杭州 310012) 亨利·詹姆斯1843年出生于纽约,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和文体家。他的家庭背景比较特殊。父亲是当时文化圈的名人,哥哥是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哈佛尔大学教授。老亨利·詹姆斯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认为他们应该接受欧洲的文化与生活,并把这看成是孩子们生活的基本部分,所以在亨利·詹姆斯还是婴儿时就把他带到欧洲去了。1855年亨利·詹姆斯和其它几个孩子又回到欧洲,分别在日内瓦、伦敦、巴黎接受三年教育。1859至1860年,他们又回到欧洲,生活在日内瓦和波恩。1869年詹姆斯去了欧洲,此后大多数时间生活在伦敦,不过在巴黎、罗马及欧洲的其它一些城市也生活过,间或回美国看看。亨利·詹姆斯跨两大洲的生活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他小说中的主人公也像他本人一样往往穿梭于欧美两大洲之间,所以不可避免地涉及跨文化交际问题,但遗憾的是他们并非都是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者。相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许多美国人到了欧洲后无所适从,或在社交场合出尽"洋相",或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戒心重重,或在婚姻生活中作出错误选择,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以细腻的心理刻画而著称,被认为是英美文学的上乘之作,倍受评论家们的关注。文学评论界已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沃伯顿勋爵、卡斯珀·古德沃特、吉尔伯特·奥斯蒙及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作了深刻分析,尤其对本书的结尾--伊莎贝尔决定回到丈夫奥斯蒙身边的原因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有人认为伊莎贝尔回到丈夫身边是因为她曾答应继女番茜要照顾她,对她负责,所以必需信守诺言;也有人认为伊莎贝尔追求自己理想中的自由与独立,所以只能回到奥斯蒙那里。笔者认为上述的观点不无道理,但若能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就更能理解伊莎贝尔的最终选择。她很想生活在古老文明的欧洲,但又无法接受欧洲的某些文化习俗及社会制度,而在欧洲生活多年的吉尔伯特·奥斯蒙身上既有她熟悉的美国人的影子,又有她向往已久并一直追求的欧洲人的高贵典雅,所以她只能回到奥斯蒙身边去。 一、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的冲突 《贵妇画像》中的主要人物都来自美国。与欧洲相比,美国无疑是一种低语境文化。在低语境文化中长大的人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每次都需要详细的背景知识,大多数信息都必须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而语境本身及参与者身上所隐含的内容几乎不起任何作用。相反,在英国这样的高语境文化中土生土长的人往往对环境比较关注,口头交际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由于历史及传统的原因,高语境文化的内容变化不大。对于某种现象,无论从历时还是从共时的角度,人们的反应几乎都是相同的。言语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空间、沉默、手势、穿着、谈吐风格等都能给交际者带来所需信息。 虽然许多跨文化交际的问题都发生在个人层面,但实际上大多数的困难和误解都可以追溯到文化的差异。某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往往决定了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们的处世方式。《贵妇画像》中的美国人到了欧洲之后都存在着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伊莎贝尔的姨夫丹尼尔·托切特先生从美国来到英国生活已经三十年了。他是个银行家,事业有成,产业巨大,应该说已在英国扎根。但不管他到英国多久,不管他多么爱加顿科特的产业,托切特先生仍象他刚到英国时一样,本质上没变,他身上的美国人特征仍十分明显,做生意时所表现出的进取和敏锐更是典型。他历来是个热情、聪明的人,和儿子一样,他很快就意识到新来的外甥女伊莎贝尔身上有着与众不同的吸引力。一次,在与沃伯顿勋爵谈话过程中,托切特先生把外甥女很好地夸了一番,说了些可能让沃伯顿勋爵误解的话(以为他在为外甥女做媒);对此,他的儿子拉尔夫作了恰当的评价:"你已学会了许多他们(指英国人)可以说的东西,但从没学会如何回避他们忌讳的东西。"(1)伊莎贝尔的姨妈托切特夫人不喜欢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不过她喜欢生活在欧洲大陆。她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买了房子,只是定期回美国看看,但她身上仍明显地表现出美国人的性格特征:干脆、直率、独立,是个按自己原则生活的典型的美国个人主义者。跟小说中的其它人物相比,托切特夫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还算是成功的。由拉里·A·莎默弗等主编的《跨文化交际》一书指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欣赏共同点,接受差异。至少托切特夫妇做到了这一点。 伊莎贝尔的朋友亨里埃塔·斯塔克波尔是个记者。小说从头至尾,她一直在西欧各地旅行,不管那些地方给她留下了多深的印象,她仍把看到的一切与美国相比,并总认为自己的国家要好得多。伊莎贝尔在描述这位朋友时是这么说的:"她是一个从美国到太平洋一路上都散发着美国味的人"。(2)因为职业关系,斯塔克波尔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可能会带来的问题。例如,她在和伊莎贝尔表哥拉尔夫谈话时问:"我想知道你把自己看成美国人还是英国人。一旦我知道了,我就能以恰当的方式与你谈话。"(3)她算是见多识广,尽管如此,她还是拒绝接受英国的一切,包括沃伯顿向伊莎贝尔求婚一事。亨里埃塔在小说中最关心的就是卡斯珀·古德沃特追求伊莎贝尔一事。她坚持不懈地鼓励并支持卡斯珀,有时几乎到了干涉的程度。她想让伊莎贝尔嫁给卡斯珀。她老是写信,把伊莎贝尔的行踪和举动告诉他。她认为伊莎贝尔不能嫁给"堕落的欧洲人",并说伊莎贝尔在欧洲会毁了年轻的生活: "我总担心她要嫁给堕落的欧洲人,我想阻止她。" "我要把她的思想呼唤回来。" "呼唤回来?从哪里?" "从国外那些矫揉造作的地方。"(4) 亨里埃特看不惯英国的一切,从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到普通的英国人,她一概予以否定。她认为拉尔夫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是英国阶级制度的一种耻辱。亨里埃特身上强烈的美国人意识给她和拉尔夫的交往设置了重重障碍,产生了很深的误解。读者都知道拉尔夫只是显得玩世不恭,实际上他是个很有洞察力的人,他的话往往有很深的内涵,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亨里埃特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导致了双方交际过程的失败。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亨里埃特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她的观念中带有极强的种族优越感,认为美国及美国人是一切交际活动的中心。持这种种族优越感的人往往在跨文化交际中拒人以千里之外,对别的民族持否定态度,结果是拒绝接受其它文化中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积淀。有这种强烈种族优越感的不只是亨里埃特一个人,卡斯珀·古德沃特也一样。他否定英国的一切,甚至认为英国人"不跟我们同类,我根本就不在乎他们怎么样"。(5)卡斯珀身上主动进取的性格是典型的美国精神,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没受欧洲传统习俗影响的美国男性。 《跨文化交际》一书对美国为什么是低语境文化作了分析。作者认为定居在一个没有开发的新大陆,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如何生存。特定的形势使这个民族没有精力去考虑规矩或习俗等问题。他们认为与生存相比,欧洲人的所谓规矩简直是废话,只有独立的人才能生存下来。这些环境因素对定居者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人奉行个人主义,没有陈规陋习,只讲效益;不久,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思维模式、信仰、价值观及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个人主义成了美国文化中的重要因素。这种性格特征在《贵妇画像》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身上表现尤其突出。 二、伊莎贝尔--《贵妇画像中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 伊莎贝尔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在亨利·詹姆斯的巧妙设计下,小说中的其它人物都是围绕着跟伊莎贝尔关系的远近而展开的。她跟她的美国同胞一样,很想走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古老文明的欧洲。她满脑子浪漫念头,是个理想主义者。她说她来到欧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自己看到的一切作出判断,对自己要做的事作出自己的决定。她身上表现出极强的美国人特征:纯真、直率、独立、追求自我。到英国时,她也意识到不同国家的人处世方式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初来乍到对周围的一切都存有戒心,这可能就是莎默弗他们所说的"文化震憾",即由于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了我们熟悉的迹象及象征而产生的焦虑。伊莎贝尔的这种心理在某种程度上给跨文化交际设置了重重障碍。 尽管伊莎贝尔不断地提醒自己出国的主要目的是多接触些人,多了解欧洲社会,但脑子中根深蒂固的美国文化观念使她对周围的一切始终持戒备的心态。她跟姨夫说:"我喜欢这个地方,但不敢肯定我就能喜欢这里的人们。……我知道他们是好人,但跟他们相处愉快吗?"(6)而且伊莎贝尔还明确说她无法想象英国的阶级制度,更不愿属于英国的任何阶层。可见,伊莎贝尔对周围的一切,虽然不像她的记者朋友持全盘否定态度,至少不能容纳。美国驻南非的大使James Joseph说:"害怕差异就是害怕未来;正确理解,而且真正拥有包容之心对人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而不是负担。"(7)但纵观全书,伊莎贝尔始终没有包容之心,这是她最终回到奥斯蒙身边的原因。 伊莎贝尔在婚姻方面所作的选择是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沃伯顿勋爵是典型的英国绅士,高贵、英俊、富有,是英国姑娘们首选的对象。当沃伯顿向伊莎贝尔求婚时,女主人公无疑是感觉到了强烈的吸引力。她喜欢沃伯顿的风度:古老文明中薰陶出来的绅士风度,但遗憾的是她认为沃伯顿"是英国人的典型代表",(8)他身上所隐含的英国阶级制度让伊莎贝尔接受不了。想到沃伯顿的社会地位和家世,伊莎贝尔退却了,畏惧了,生怕自己被困在金丝鸟笼里。美国人主张独立、自主、自由、平等,家庭背景对他们来说没有这么高的含金量,但勋爵生活在英国这样的高语境文化中,其价值不言而喻,文化冲突拆散了这对姻缘,使他们没法走到一起。其实沃伯顿自己并没太强的优越感,这从他和伊莎贝尔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不要做勋爵。" "我只是个无名小卒而已!如果你们这些讨厌的美国人不要老提这件事,我们真的可以把它忘了。"……� "我不赞成特权阶级。"(9)而且,伊莎贝尔对沃伯顿的看法自始至终没变:他代表了英国的政治及文化。当他们在伊莎贝尔家的聚会上再次见面时,伊莎贝尔正处于婚姻不幸的痛苦之中,她也清楚沃伯顿仍然爱着她,但当沃伯顿向他示意时,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使伊莎贝尔再一次拒绝他。� "我难道没有让自己开心的权力吗?" "没有,你忙着处理大英帝国的事务。" "让大英帝国见鬼去吧!你老是为此嘲笑我。"(10) 伊莎贝尔总是把沃伯顿跟他的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联系起来;换言之,沃伯顿身上的文化内涵吓倒了这位追求自我的美国姑娘,而这些内涵在高语境文化中确实是很重要的。所以当奥斯蒙出现在伊莎贝尔面前时,我们的女主人公似乎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突然发现了知己,迫不及待的接受了。她错误地认为奥斯蒙不属于英国的任何阶级,没有英国人的那些复杂层次,不受传统和社会习俗的约束。从表面上看奥斯蒙与社会隔绝,只关心女儿及自己的利益;他精通艺术,善于鉴赏,显得很有内在价值。这就是伊莎贝尔心目中的绅士风度,既有她熟悉的美国人影子,又有她一直向往的在古老文明中薰陶出来的修养和风度。因为人们"是从自己本国文化的角度研究别国文化,所以我们的观察和结论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和文化倾向的烙印。"(11) 沃伯顿身上的文化内涵遭到伊莎贝尔的拒绝,而托切特先生留给她的遗产却促成了一桩不幸的婚姻。上面已经提到伊莎贝尔反对英国的阶级制度,认为不劳而获是一种耻辱。为此,当她姨夫把财产留给她时,这些"不劳而获的钱"就成了她的负担,使她在清高的奥斯蒙面前抬不起头来。而读者都非常清楚奥斯蒙完全是冲着她的钱才扮演她认可的角色。 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使她急于处理这笔钱。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生活充满着期待,而拉尔夫也是看到表妹天生丽质、聪慧无比、对生活有追求才说服父亲把财产的一半留给她。希望她不要因为钱而随便安排自己的生活,希望她能做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享受生活,幸福快乐。但遗憾的是原本在拉尔夫帮助下可以实现的生活却因文化观念的不同而导致了截然相反的结果。伊莎贝尔得到这笔钱后从没想如何用它来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待,奥斯蒙出现后,她认为他才配使用这笔钱。伊莎贝尔极端地认为没钱没地位就是独立自由的标志。而奥斯蒙毕竟是美国人,他了解美国文化,自然也知道象伊莎贝尔这样天真单纯的美国女孩往往会持什么观念,所以就投其所好,鼓励伊莎贝尔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这就更获得伊莎贝尔的好感,符合她对自由独立的追求。所以伊莎贝尔爱的不是奥斯蒙所拥有的东西,而是以独立自主面目出现的一无所有。 奥斯蒙的婚姻是其情人默尔夫人一手策划的,此话不假;但从伊莎贝尔的角度看,她完全是自愿的,没人逼他。在小说四十二章的内心反省中,她承认自己是睁着眼睛挑选取的,没有预谋,没有陷井;她观望过,考虑过,所以错误的根源在于她自己。但伊莎贝尔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了。 奥斯蒙和默尔夫人是欧化了的美国人。他们已经适应周围的环境,接受欧洲的文化,变得含蓄,有城府,从他们的谈吐中已看不出美国人的影子,不过遗憾的是他们并没吸取古老文明的精华,他们已经堕落了。《跨文化交际》一书指出心胸开阔灵活多变有助于陌生人适应新的环境。因为只有这样,到了新地方的人们才能承受挑战,最大限度地学到新东西。必须让自己的交际方式适应于每一种出现在你面前的文化。"但伊莎贝尔做不到这一点。到最后,虽然她知道奥斯蒙狭隘、虚伪、卑鄙、邪恶、堕落,虽然她知道沃伯顿和卡斯珀都还爱着她,而且明确表示愿意接受她,她还是回到了奥斯蒙身边。她非常向往生活在欧洲古老的文明中,但她仍无法接受某些文化观念,而只有在奥斯蒙身上她才既能看到熟悉的美国人的影子,又能领略到她理想中的欧洲坤士风度。虽然她为自己的回归找了各种借口,但实际上她是本小说中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她宁愿接受婚姻悲剧,也不愿以宽阔的胸襟容纳别国的文化。 亨利·詹姆斯对美国人的性格特征及文化背景了如指掌,又对欧洲深厚的文化积淀有极深的体会,因此他能通过小说人物的塑造把美国人到欧洲生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展现在读者面前,难怪Vartkis Kinoian说:"他是第一位真正把自己的作品溶入世界文学主流的美国小说家。"(12)在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的今天,重读《贵妇画像》,相信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 责任编辑:吴 鼐 (1)《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9页,作者自译。 (2)《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57页,作者自译。 (3)《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88页,作者自译。 (4)《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50页,作者自译。 (5)《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69页,作者自译。 (6)《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58页,作者自译。 (7)《跨文化交际》,外研社与汤姆森学习出版社,2000年,第16页。 (8)《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68页,作者自译。 (9)《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44页,作者自译。 (10)《贵妇画像》,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417页,作者自译。 (11)《跨文化交际》,外研社与汤姆森学习出版社,2000年,第19页。 (12)《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外研社和Simon Schuster国际出版公司,1997年,第139页。
358 浏览 5 回答
201 浏览 7 回答
279 浏览 4 回答
344 浏览 4 回答
291 浏览 4 回答
313 浏览 3 回答
96 浏览 3 回答
285 浏览 5 回答
131 浏览 3 回答
155 浏览 4 回答
257 浏览 4 回答
89 浏览 1 回答
199 浏览 5 回答
321 浏览 3 回答
326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