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了发生在树突状细胞(DC)上的免疫和耐受规律。树突状细胞包括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为其提供抗原,这与免疫和耐受相关文章的论述相符。树突状细胞的不均一性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研究:通过荧光标记流式分类;不同的细胞因子培养条件;树突状细胞胶着的悬浮状态等。根据现有方法,可以获得具有不同表现型和功能的树突状细胞。不同的树突状细胞亚群显示不同的性状,可以在T辅助细胞1(Th1)或2(Th2)的免疫反应中起到中间体的作用。例如,淋巴细胞群可以诱导产生大量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但是却产生很少或不产生Th2细胞因子。相比之下,骨髓细胞群除了诱导产生干扰素γ和白介素2以外,还产生大量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和白介素10。CD8a+ 树突状细胞促使Th1型免疫反应的发生,而传统的CD8a树突状细胞诱导产生th2邢免疫反应。假设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因其可以向本地( na?ve 原文不明)T细胞有效地提供抗原从而具有非常适合活体内的抗肿瘤抗感染的功能,那么另一方面来讲,不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可能比起免疫更有耐受能力。在当前研究中,我们从健康Lewis鼠骨髓提出黏着和悬浮的树突状细胞,对比它们的表现型、适应性和功能。 黏着树突状细胞产生大量的白介素10 mRNA和蛋白质,少量白介素12 mRNA,比悬浮树突状细胞相比具有更高的CD54表达能力。在活体中,与导致脑炎的髓磷脂基蛋白质缩氨酸68-86(MBP 68-86)一起排到体外的黏着树突状细胞在脑脊髓炎自身免疫中的具有耐受性。试验通过给Lewis鼠皮下注射(s.c.)让其产生MBP 68-86 和弗氏完全佐剂 (CFA)的免疫。结果显示出了一个机理,树突状细胞诱导的耐受力是由一氧化氮(NO)介导的细胞凋亡方式和(或)转移生长因子β (TGF-β)表达细胞的增量调节产生。仅供参考,具体太专业的部分自己理解吧,绝对非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