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揭示生命之谜造福人类.1973年以美国科学家科恩为首的研究小组, 应用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 在试管中将大肠杆菌里的2种不同质粒抗四环素和抗链霉素重组到一起, 然后将此质粒引进到大肠杆菌中去, 结果发现它在那里复制并表现出双亲质粒的遗传信息。这是人类进行的第1次DNA重组实验, 也称为基因工程技术的开端。重组DNA技术的诞生, 对生命体的遗传物质构成和基因表达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但是, 由于通过重组DNA技术得到的重组的DNA数量有限, 其筛选难度较大, 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1971年卡若那率先提出了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经过DNA变性, 与合适的引物杂交, 用聚合酶延伸引物, 并不断重复该过程便可克隆基因。1985年美国一家公司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合酶链反应(PCR), PCR技术。PCR技术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便捷、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优点, 它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10万至百万倍, 可从一根毛发、一滴血、甚至一个细胞中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过去几天或几星期才能做到的事情, 用PCR几小时便可完成。PCR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项革命性创举和里程碑。克隆技术是推动生命科学飞速前进的又一强力发动机。克隆是英文一词的clone音译, 本意是无性繁殖系或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 这门生物技术就叫克隆技术。1938年德国胚胎学家汉斯· 施佩曼首先提出了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设想。1952年科学家首先采用青蛙开展细胞核移植克隆实验,先后获得了蟒鲜和成体蛙。1963年我国童第周教授领导的科研组, 以金鱼为材料, 研究鱼类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取得成功。1996年7月5日, 英国科学家伊恩· 维尔穆特用成年羊体细胞克隆出一只绵羊, 突破了以往只能用胚胎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技术难关, 首次实现了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目标, 实现了更高意义上的动物复制。克隆羊诞生以后, 科学家们又相继克隆出牛、猴等哺乳动物, 动物克隆技术日渐成熟。成熟的动物克隆技术, 在人类征服自然和发展经济中有着巨大威力, 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大致概括为4个 方面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 用于生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和医学实验, 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复制珍奇濒危动物,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可使野生动物保护变被动为主动。3)生产转基因动物, 可克服有性繁殖难以稳定遗传的基因缺陷。4)生产人胚胎干细胞, 克隆皮肤、血液和心、肝、肾、肺等组织或器官,可从根本上解决同种异体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以干细胞为核心的替代或再生治疗,为束手无策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慢性或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带来了希望。同样, 以干细胞为载体的基因治疗则为各种遗传性缺陷的治疗带来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