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展示的仅是《只此青绿》,众多令人屏息场面的几个瞬间,节目中,舞者们姿势各异地站立,最终融为了一片青绿色的山峦。生动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
《只此青绿》首演于2021年8月,由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担任总编导。这部舞蹈诗剧对话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舞绘”的是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至今已在全国16城巡演五十余场。
在春晚中演出的《只此青绿》来源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演出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该剧于2021年8月首演,由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共同编导,这对80后也是《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多部舞剧的编导。“
春晚中演出的片段,是《只此青绿》下半场的一幕,是一段纯写意的片段,表现的是山石叠嶂的感觉。”孟庆旸说,她所饰演的角色“青绿”并非一个写实的人物形象,而是一个意象。这样的描述虽然听起来很玄妙,但通过孟庆旸和舞蹈演员们的表演,观众分明感受到了古画《千里江山图》那沉淀千年的气息。
“青绿腰”出自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自从舞剧爆红,剧中的女子群舞“青绿”便成为爆款,剧中高难度的“青绿腰”也成功出圈,引发了一大批专业舞者和爱好者的模仿和挑战。除夕之夜,女子群舞“青绿”将登陆央视春晚,以山水人文风骨,颂赞祖国千里江山。
央视春晚将结合舞台视觉效果,对这段舞蹈进行改编,带领观众了解舞蹈背后的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隐入画中……
从静态的画,到动态的舞,这不仅是跨越时空的艺术交融,也更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次精彩展示。就连领舞孟庆旸都不禁感叹:“我觉得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能够站在央视舞蹈上传承中国文化,这本身就是在致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文化自信,造就了这个节目。”
据介绍, 《千里江山图》在设色和笔法上继承了隋唐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所以,这段舞蹈诗剧的名字也就叫《只此青绿》。实际上,早在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前,该作品已经在全国进行了第一轮巡演,社会反响很好。
这位来自河南周口的姑娘5岁开始接触舞蹈,9岁进京开启专业训练,20多年来,她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也放弃了很多与家人相伴的时光。但是,舞蹈又带给她很多收获。“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舞蹈带给了我坚韧的性格。”2月2日下午,孟庆旸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感言道。此外,孟庆旸也向记者讲述了“青绿腰”是怎样炼成的。
舞剧中,孟庆旸表演的“青绿腰”是让身体形成几何状态,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腰部慢慢向后倾斜至90度再回正。孟庆旸介绍, “青绿腰”在剧中叫“险峰”,核心力量集中在腰部,难度较大,“练这个动作一开始还挺吃力的,你可以做,但是坚持不了那么久,所以私下经常会做体能素质的训练。你需要腰和腹肌的能力去支撑这个动作,日积月累才能达到舞台上那样的效果。”
孟庆旸2015年参加央视春晚《丝路霓裳》和《大地春回》两个舞蹈节目,并在两个节目中担任领舞。2021年她参加央视春晚,在舞蹈节目《茉莉》中担任领舞。这部舞蹈诗剧对话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舞绘”的是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至今已在全国16城巡演五十余场。
2021年10月,《只此青绿》选段“入画”登陆《国家宝藏·展演季》首期,获244万点击播放;2021年12月,《只此青绿》选段“青绿”登上2021“最美的夜”bilibili跨年晚会,与1.8亿观众实时在线共鉴东方美学。
青绿的服装造型设计在款式上强调宋代崇尚的清瘦感,手部的袖子叠搭,犹如山峦起伏;裙型将襦缠绕至腰间,用其层叠感形成山峦层叠之势,仿若《千里江山图》中的层林群山;色彩则提取了《千里江山图》中的偷情与石绿,它们自画中来,又终将回归至画里。
青绿在画中静待千年,两位导演以“静”为出发点,以宋代绘画中内敛、内收的基调,设计了“静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一系列造型动作。青绿不语,举手投足间,皆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为了找到青绿的感觉,孟庆旸下了很大一番功夫,去故宫博物院参观学习,了解古画的背景,尝试传递画中的“安静感”和“疏离感”。“初排这部剧的时候,导演用了很长时间让我们寻找安静感,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个物化角色,要有疏离感。它的整个气都是往下沉的,就像山石一样大气,重峦叠嶂之间还要包含着传统文化沉淀的厚重感。
只有当内心有厚重的东西,才能从眼睛里传达出来。”更难的是,“青绿”虽然是物,但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感情,“但这种感情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它的情感和眼神也不能是实实在在的人的表情,表演写实的东西时,我们可以用肢体的状态做直观地传递,但表演青绿就需要戏剧化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