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派兵平定了西南边境叛乱,随即在腾冲筑城屯兵。当时明军使用当地最坚硬的火山石修筑城墙,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坚固的石城。然而,坚固的城墙给后来远征军收复腾冲,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1942年5月,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占领了包括腾冲在内的滇西地区。自此,腾冲成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之一。1944年,经过43天的浴血奋战,远征军终于将盘踞在腾冲的3000名日军全部歼灭,但代价是惨重的,远征军伤亡9000多人,腾冲石城遭到彻底毁掉。
这是一场悲壮的战役,远征军入城后,腾冲城内找不到一片完整的树叶进和瓦片。“攻城战役,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眩,声动江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垣。”1945年,为了纪念收复腾冲牺牲的远征军战士们,国殇墓园得以修建。
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县城西南1公里处小团坡,占地80亩,主体建筑有烈士冢、烈士塔、忠烈祠等建筑。在墓园旁133米的远征军名录墙上,镌刻着103141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等人的名字,他们都是英雄。
烈士坟冢以纪念堂为中心,墓碑整齐排列向小团坡四周辐射。墓碑很小,上面镌刻着阵亡官兵的姓名、军衔,碑下埋着骨灰罐。资料显示,腾冲国殇墓园是我国最早建成、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
国殇墓园是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倡议修建的,他根据楚辞“国殇”的篇名,为该陵园命名为“国殇墓园”,寓意追悼保卫国家阵亡士卒,歌颂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爱国精神。
然而,去过国殇墓园凭吊的人,都会对一座坟墓产生疑问,就是墓园入大门右边低洼处,有一座墓碑上刻着“倭冢”的墓地,规格是一个特别的井型墓。如此庄严的地方,为何将日军埋在这里?
这是李根源的特别考虑,里面埋着三个日军守城军官,他们尸体被捆绑,面向烈士冢跪拜。据考证,“倭冢”里面三名日军,其中一名就是藏重康美。当远征军在收复腾冲时,守军是日军第五十六师团步兵第一四八联队,藏重康美担任联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