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日益关注,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也必然地成为众矢之的,引起广泛的讨论。要求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呼声,多年前就有,而今尤甚。笔者以为,毕业论文的去留,是事关大学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价值取向等极为根本的理论问题,需要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有些结论。在此,笔者愿意介绍一点国外情况,与大家分享。 在哈佛大学,撰写学位论文是包括经济学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必须应对的一种挑战。笔者在哈佛图书馆的档案中发现,本科生的论文像博士论文一样被编目,以供借阅。当然,美国的教育以其多样性著称,要求小学生写研究论文的也不奇怪。美国的大学更是五花八门,各州、各校的确是不一样的,不是都不写,也不是都要写。而且,考核标准、老师和学校的责任心、质量意识不同,教学方法上习明纳(seminar)的运用相当普遍,课程论文的大量布置,质量保障机制的运行,凡此种种,都是我们无法机械类比的。 尽管如此,要求必须撰写毕业论文的大学在美国绝对不止一所,对不少本科生而言,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还颇为艰苦。耶鲁的本科生,也要写毕业论文。一般本科生的课在考试之外,有的还要写一篇5~6页的读书报告。2005年,笔者访问杜威研究中心,并应邀与美国南伊利诺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们座谈。其间,教育哲学教师凯西・海丁(Kathy Hytten)等人详细地介绍了该院本科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做的事情――课程论文。同时,本科生还必须上习明纳课,接受严格的研究训练。学期论文的研究性比较强,10几页20几页是很正常的。毕业论文则要求在60页左右,要求有新的见解,工作量非常大。学期论文也好,毕业论文也好,引用别人的著作,都有严格的规范。随便抄袭,一旦查出后果严重,甚至可能导致退学。不能抄,写60页就非得有点自己的货色才行。毕业论文中原创性的佳作还不少。一个学生曾查阅很少有人看的一百多年前的校刊等档案文献,查到一个被义和团首批杀头的传教士在耶鲁读书时的事迹,对理解那一段历史颇有独到的贡献。(薛涌著《谁的大学》) 美国的硕士确实大多不写毕业论文,但美国的硕士基本上只是博士的过渡性学位,而硕士“被淘汰的,也主要是因为不会写论文”。而且,硕士有好多种,人文、社科专业的硕士,一个学期至少3门课,几乎每门课都要一篇20页上下的学期论文。有的课则要求3篇10页的论文,或4篇5~6页的读书报告。两年下来,一个硕士怎么也得写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东西,这比写一篇硕士论文的工作量可能大许多。 毕业论文之所以被看重,主要是由大学的性质决定的。大学的首要职能是传承、创造和应用高深学问,这就意味着自由探究与批判精神的养成,而目前还没有找到更好的途径。从社会分工来看,大学教育与社会其他机构不一样,它是教育机构,而教育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人类活动,由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在内的严密的教学环节构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其计划性与组织性都将难以体现。这是因为,对教育者来说,毕业论文是培养教育的一个环节,一种方式,也是检验教育质量的一种方式;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成长的一个阶段,一次演习,学以致用的一种体验,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人才成长的过程,就如进步主义教育哲学主张的,必须“做中学”。读了4年大学,从学校真正获得了什么,获得的东西是否有用处,也许一写就清楚了。 当前,正因为流于形式、质量不高的论文正在增多,所以才应该强调规范,严格标准,而不是取消。否则,大量学生可能对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产生误解。这种误解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很明显:第一,带着这些误解参加工作,可能越来越不尊重大学的学术价值和学术研究的价值。得不到严格要求,凭借抄袭或糊弄的论文过关,学生可能由此认为学术研究就如此,论文就如此,走入社会,不知道学术研究为何物,有何价值,更不知道理论创新的艰难。第二,带着这些误解考上研究生,则可能不求学术上的进步。思维惯性使他们不再觉得学术研究有规范有价值,学术论文有规范有价值,不同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还有不同的规范和价值。难怪,取消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声音也时有所闻。 (本文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高教所副所长,《化工高等教育》常务副主编,教育学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