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报。
收藏于古田会议纪念馆、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现在只能采用连同张贴的土墙一道来展出的一份《浪花》报(创刊号),是红军诞生后创办的首份军报。
红军诞生翌年的1928年7月,中共六大通过的《宣传工作决议案》提出,由于反动派对红军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使得"在残酷恐怖阻碍口头宣传与鼓动的条件之下,各种形式的刊物宣传(报纸、传单、小册子、宣言等等),便获得极重大的意义"。
贯彻执行中共六大决议的上述精神,1929年7月27日,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的红四军,首开红军办报的先河,创办发行了红军的首份军报《浪花》报。
《浪花》报的特色
一是红军的首份军报旗帜鲜明地阐明其办报宗旨。
《浪花》报(创刊号)开宗明义地指出,该报使命是,"效力于它的主人——被压迫阶级","唤起被压迫阶级和弱者去踏死那些为非作歹的败类——国民党反动派"。该报阐明的上述办报宗旨,与红军的建军宗旨完全一致,由此顺理成章地决定了《浪花》报的性质是,服务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指挥的红军建设人民军队的报纸。
二是红军的首份军报坚持围绕和服务于红军中心任务的办报方针。
军报必须围绕和服务于军队完成中心任务来办报,当时红军的中心任务是作战。围绕和服务于红军的上述中心任务,该报刊登的多篇文章宣传报道了红四军攻克汀州、龙岩、永定、上杭等县城,歼灭驻守闽西的国民党军队两个旅的一系列军事战绩。这些文章发表后既扩大了红军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又对敌人造成很大军事威慑。
三是红军的首份军报重视做好向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
《浪花》报(创刊号)刊登的多篇文章,报道了闽西工农群众开展的组织工会、建立农会、建立赤卫队的活动:报道了闽西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刊载了龙岩县革命委员会制定的分田标准等土地革命政策。上述文章在《浪花》报(创刊号)刊登后,对动员闽西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运动之中,起了很好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引导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 中共青岛历史网--红军创办的首份报纸《浪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