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目前无法确定是谁所创。很多武术拳种,都是在发展中融合而成,民间之事缺记载,难以寻觅到创拳之人。
太极拳奉张三丰为祖师,原因可能是:
(1)《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带有“张三丰”字样。
《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拳谱中,有“此系武当山张三丰老先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养生。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唐豪在厂肆得一抄本,篇名为《先师张三丰王宗岳 传留太极十三势论》。
(2)杨露禅在京城见到了太极拳之名的道家同类拳法。
杨露禅、武禹襄都没有记录拳术如何命名,直接由绵拳改称“太极拳”,从此武林中有了“太极拳派”。
杨家没有忘记历代艺师之恩德,一直至杨澄甫在京时,每年正月初一,必率弟子前往白云观三丰殿拜年。
在黄元秀的著述里,记录了民国时三种风格的太极拳:一河北郝家派,二河南陈家派,三北平杨家派。
在十九世纪晚期,清代武术家刘德宽(1826年~1911年)得世隐高人的“开合太极拳”,传弟子吴俊山;后,吴俊山传给八卦掌第三代的蒋馨山、李景林、程海亭;蒋馨山传弟子吕学铭、李允中、儿蒋炳熙等;吕学铭传弟子李仁平等;李仁平传众弟子。
1910年刘德宽病故。以后,弟子吴俊山投入李景林麾下,与蒋馨山关系密切。为报答李景林、蒋馨山的知遇之恩,吴俊山奉献开合太极拳,言此拳系王宗岳所传,请李蒋二人甄别。李蒋二人以自身深厚的武当武学根基,慧眼识得此拳的价值,甚是欢喜地接纳了过来。
1934年,李景林武当剑弟子黄元秀,在所著《太极拳要义》一书中记述了他看到李景林、蒋馨山所练的太极拳的印象。
在1930年,姚馥春(1879——1941年)、姜容樵(1879——1974年)两人合著《太极拳讲义》,其中载有“乾隆抄本太极拳谱”,震惊武林。二人学于汤士林。但汤并未以师徒相待,而是和姚馥春、姜容樵二人拜把,结为金兰弟兄,并将太极拳(含一套太极长拳)及一部乾隆年间的手抄本太极拳拳谱,悉传姚、姜二人。
关于太极长拳,书中这样讲的:“清初太极拳专家王宗岳,发明太极长拳,并著拳论,始有长拳、十三式之别。考长拳虽亦取法十三式,而其中实包藏龙、蛇、鹤、虎、马、鸡、鹰、熊、凤、猴十形在内也。余与姚君馥春同学太极于友人汤君士林,汤为许占鳌先生之弟子。”
书中言:“盖余民元之前经倪成玉君之介绍得识许占鳌先生,许谓斯术确为王宗岳嫡派,因传流甚少,故世人多知有长拳,特不知长拳之何若,至近今所谓长拳者,皆由十三式从而翻之,甲乙颠倒,先后互移,斯与此长拳有别矣。”
太极长拳在遵化一带过去也叫“北太极”,并另有“南太极”之说(指太极长拳另一支南派“杨氏传太极长拳”练法)。
姚馥春、姜容樵的太极拳著述中,有“王宗岳创拳”之说,但在“乾隆抄本太极拳经”中的“八卦五行十三势”部分,也附注有“以上系三丰祖师所著,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按照唐豪的考证,王宗岳为乾隆年间人,与姚馥春、姜容樵的“乾隆抄本”能对应上。
关于其他:
陈沟在过去直到清末民初,既然没有王宗岳《太极拳谱》的留传,而在杨、吴、李、郝四家把王宗岳《太极拳论》和《打手歌》的传本公开发表后多年才印行的《陈氏拳械汇编》中,把陈沟原来两仪堂本和《图说》《汇宗》中,没有标题或称之为七言俚语的四句歌词,增添了二句,使之成为六句小律,再根据王宗岳《太极拳论》和《打手歌》的相关内容,修改增订并给以定名的痕迹,是非常明显的。更何况陈沟最早没有标题的四句打手歌的出现,又是和太极拳名称的出现在同一时期。因此,那“王宗岳的六句打手歌,显然是综合陈沟的四句和六句加以修改的”。理由是不够充足的。由此而进一步推导出王宗岳曾经学拳学推手于陈家沟的推断当然是更加毫无根据的。
当唐豪的所谓厂本《太极拳谱》,被证实是道道地地的杨氏传本。厂本中的《十三势名目》,把它和油印本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附录中刊载的清光绪元年乙亥五月十六日(1875年6月19日)杨少侯手抄《太极拳十三势名目》相对照,其中除了“扇通背”中的通字作童,“左右分脚”中的脚字作步,“转脚摆连”中的连作莲,其它的名称次序,无不一一相同,甚至连“卸步搬拦捶”中的卸字误作了却字的也都相同。可见它俩同是杨家第二代的产物了。所以,徐哲东在1937年4月,南京正中书局出版的《太极拳考信录》卷上《厂本王宗岳太极拳经辨第九》中,认为“今观厂本拳谱与杨本同,而杨氏拳谱中显有武禹襄之手笔,则唐氏所得之合抄本,决非王宗岳所手定,亦不出于王氏嫡派学者之手,皆可证明。此册为后人所抄合,亦复显而易见”。“杨氏有此拳谱而无阴符枪谱与春秋刀歌,陈沟有此春秋刀歌又无此枪谱及拳谱,是此册为后人合抄之的证。合抄者既非承一家之传授,则欲据此合抄本以定王宗岳学于陈沟,其说不攻自破”。
唐豪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考释的永年李福荫重编的廉让堂本《太极拳谱》发表,唐豪在该谱的《十三势说略》和《五字诀》二节的附志中,才终于承认了“曩予在厂肆得一抄本,篇名为《先师张三丰王宗岳传留十三势论》......予于1930年在北平厂肆得王宗岳(实际是山右王先生)《阴符枪谱》与杨氏《太极拳谱》合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