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其他鱼类而言,金鱼形态奇特、色彩缤纷,金鱼的水泡眼、头上肉瘤等怪异特征反而是其价值所在,吸引着从古至今的人们赏玩。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独特的性状?金鱼又是从何而来?
我国科研人员在“国粹”金鱼的进化起源和驯化历史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从基因组学角度切入,揭秘金鱼起源、演化和驯化的前世今生,并成功“定位”控制金鱼奇特性状的关键基因。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具有较大的产业价值和科学意义。
用基因组“地图”找寻“祖先”
金鱼由鲫鱼演化而来,这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我国金鱼研究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桢在1954年给出了理由:任何一种金鱼都可以与野生鲫鱼杂交,并且杂交的后代有正常繁衍能;而且草金鱼与鲫鱼的差别很小,胚胎和幼稚时期的单尾草金鱼和鲫鱼在形体上完全相同。日本生物学家用金鱼和鲫鱼的血清做沉淀反应试验也印证了金鱼与鲫鱼属于同种。
追溯到了鲫鱼并非终点,再往前,金鱼真正的“祖先”到底是什么呢?
已知的是,金鱼有100条染色体,有2套亚基因组,属于鲤亚科鱼类,其演化之路也极具独特性。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闽江学院唐唯其博士说,此次构建的金鱼基因组在学术上的贡献非常大,不仅为异源多倍体脊椎动物的基因组演化提供新见解,还可以促进整个金鱼行业的发展。“原来没有基因组时,大家‘摸着黑’走路,现在有了基因组这张‘地图’,很多研究工作都可以相继开展。”他告诉《中国科学报》。
家驯化助力遗传育种
历史上,人类驯养了大量的动物,有些是为了食物,有些是为了陪伴,而金鱼则是作为一种“装饰物”供人观赏。
生物进化改变是为了能在自然界更好地伪装自己求得生存,而金鱼恰好相反。“其大部分‘变异’并不利于生存,比如鲜艳的体色更容易受到其他生物的攻击;而胖嘟嘟的体形使它游不快,观赏起来觉得憨态可掬,却在自然界中不利于逃跑。”张积森说。
也正是因为金鱼有如此多的“变异”特性,有这么多的品种,金鱼不仅成为人们赏玩的“宝贝”,也成为科学界的“香饽饽”。许多科学家都把金鱼作为研究遗传进化的模型,可以寻得许多遗传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