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有着部分理论上的分歧,但是思想境界都是等同的,因为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周制”。谈及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文化名人,当然就是儒家圣人孔子,和道家圣人老子了。这一儒一道,也代表着中国古代两大学说的最高造诣。
孔子号称“至圣先师”,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上下五千年无出其右者。我们至今还在全世界各地开有“孔子学院”;而老子身为道家和道教的“两大祖师”,也不遑多让。
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人看来,可能大相径庭;但是放到那个时代的语境下,是一致的,就是“恢复周礼”。说到这可能很多朋友会有疑问了,孔子的确宣称要“恢复周制”,当下礼崩乐坏;但是老子好像没说过吧?
没错,老子的确没有很直白的说出来。但是我们纵观《道德经》,老子在书中体现出来的政治思想,不论是“无为而治”,还是“小国寡民,得老死不相往来”,实际上,都是周代的“血缘亲族”政治制度。
所以,孔子和老子的目标都是一样的。
他们最大的分歧,就是手段的区别。孔子认为,我们既然背负着“恢复周制”的任务,那么儒家门人就应该为天下先,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主动的“兴灭继绝”,积极的在天下奔走,教化百姓和君主。
而老子则认为,应该“无为而为”,顺其自然。周制是好的,天下列国就不要去”有为“了,发动对外战争,压榨民众有什么好,”小国寡民“不香吗?
所以,当年孔子才会主动找老子交流,并且“问礼于老子”。手段上的分歧,也让儒家和道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后来儒门面临时代巨变,一分为八;道门却安然无恙。
我们不能评判这两大圣贤的思想境界,到底是谁高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