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我的回答满意,请到“淘宝网——尚韩小屋”店铺做客。 1、“语言美学”与知识人精神史 从语言的转换层面重构现代台湾文学史的脉络,台湾现代作家经历了各不相同的语言转换:从用方言写作到兼用国语(白话)写作;从用文言起草到用国语(白话)和方言定稿;从用文言写作到兼用日语写作;从用文言写作到兼用日语和国语(白话)写作;从用方言俚语到用文言词语;从用日语写作到用国语(白话)写作;从用方言思考到用日语和国语(白话) 写作。这种语言转换的多层次复杂性及其对文学进程的影响。 2、文学叙事、理论想象与精神测绘 台湾的文学语言与“语言美学”不仅是文学形式或文学性问题,而更是知识人的一种精神存在形式。如“所谓的‘台湾意识’,实际上并非附庸于日本的‘资本主义现代性’,相反,它是对这一外来的亚洲式‘现代性’的消解和抵抗。“反思现代性”概念的引入为学界对台湾文学精神复杂性的阐释打开了崭新的空间。 3、文学制度、报刊与思潮史 文学制度与思潮是以往台湾文学研究比较欠缺的。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发展。如古远清的《90年代的台湾文学制度》讨论了1949年台湾与大陆分离后,逐步形成不同于大陆的文学体制以及这一体制对文学生产的规约;汪毅夫的《文学的周边文化关系——谈台湾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从台湾学者王崧兴教授之“周边文化关系”论出发,提出这样的看法:“文学边缘的文体、文学外部的制度、文学圈外的事件等因素同文学发生关联而构成的文学的周边文化关系,不是文学的身外之物,也不是文学史研究可以忽略的部分。”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