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公元前1783年-公元前1135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古代会计思想能够确认的开始。先来看商朝的技术背景和制度变化,从出土的文物和甲骨文的记载来考察,商朝的工艺制作水平比夏朝有了长足的进展,从陶器制作来看,商朝已完全采用轮制的方法,商朝的陶器与以前相比:“最大的变化,自然是带彩陶器的消灭,与刻纹陶器的出现。”白陶是商朝制陶工业的伟大创举,它的原料是现代制造瓷器所用的高岭土,烧成的温度在摄氏一千度左右,出窑后都成纯白色,质地细致而坚硬,且有精美的雕刻图案,其所体现的技术水平已相当于近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商朝的青铜器的制作,根据考古的发现和技术推测,冶炼铜器的程序,一般是经过选矿-配合-掺锡-铸范-修饰等五个过程,其制作的青铜器“以其优美雄伟的造型、古朴富丽的花纹、典雅丰富的铭纹、精湛的铸造工艺而闻名于世。”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商朝逐渐形成了几个工业制造中心,如安阳、洛阳和郑州等,相应的商业也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肇牵牛车,远服贾” “大车以载,利有攸往,无咎。”,这些均反映了当时商业的发达。 从技术发展的层面上来讲,商朝的会计思想应该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商朝社会制度的局限,“工商食官”现象的普遍存在,“官有经济”垄断着农牧业和手工业,奴隶主控制着商朝的经济命脉,会计思想远远落后于其应该达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