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长城和明长城比较 (2006-09-12 22:21:21) 分类:我看历史 我们平时说的万里长城其实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而且在各个时期,他的军事作用也有很大区别。当今,我们因为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尊为国民精神的象征。这里我就说说在长城建设初期(秦汉时期)和中晚期(明朝时期)在建筑和使用功能上的区别,从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时期我们国家对外军事政治的一些变化。秦汉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长城基础上的重建和巩固。这个时期长城有非常明显的特征长度不是特别长,如果和秦朝地图想比较,整个就是这个一统王朝最北面的边界线。秦汉长城和后世长城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连贯,断断续续的。一般都是在山的脊部顺势而造,在平原地区,则依靠地堡、壕沟、烽火台等相关军事设施呼应。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长城,在陕西,就是黄河成“几”字形状的里面,长城密密麻麻,时断时续。明朝的长城是沿着内蒙古和的内线,和黄河外延修筑。长度比较长,基本连成一片。而且在山西北部,也就是平型关一带,还有在甘肃南部,修筑的是双长城,内外两层。而且在甘肃临洮和山西大同一带,还修筑了南北方向,呈扇行的城墙。这是为什么呢?回头想想明朝时候土木堡之变,瓦剌就是在山西大同一带打败明军,俘虏皇帝的。明朝时候对付西北临洮一带来自西北的敌人,和来自正北部,也就是元朝故土残余势力的侵略非常吃力,也是作为重点防御对象。秦汉朝长城可以说是一种点面结合的防御体系,他应该是以预警为主要目的的军事措施。在敌人侵袭时候,一方面可以点面结合打击敌人,同时通过纵深战线来拖延敌人。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思想。明朝长城就是一条线,或者一条墙,他主要的目的仅仅就是起阻隔的作用,通过高墙来阻止异族骑兵入侵。事实上我们可以知道,那玩意不起作用。更何况在保守的国家防御指导原则下,不求以攻代守,仅仅一味做鸵鸟。从长城,这个军事建筑来看,可以分明看出来的确中国人的性格在变化。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以至我怀疑中国,主要是汉族,从宋朝以后,已经彻底堕落为一个无可就药的垃圾民族。在也没有大汉和唐朝的气象,更别提那种”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豪情不要认为是骇人听闻,是在随后的几百年,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代不如一代。再说了,长城也就是一个篱笆,没什么美感的,作为国民精神象征,更是没什么意思。有那位把自己家防野狗的篱笆当成艺术品来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