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般是根据楼板支撑情况和受力情况来布置。例如两临边受支撑的板,主筋可以沿对角线方向布置,也可平行于两支承边布置,再在对角线方向加若干(有时一两根即可)加强筋。这种情况不时会有,不过一般情况下板跨度较小。再如楼板上开一个洞,则洞周边的加强筋只能根据开洞位置、方向配置。只给出一个方向受力筋时,一般是单向板,此时会在图中标示分布筋的布置及数量。如果是双向板时,一定会给出另一方向的主筋配置,没有时就是漏掉了,可与设计者沟通补上。三边支承板也同样。
这个倒不一定,看受力情况吧
楼板钢筋的放置:施工 照工程结施图上的标注,按10G101-1图集有关规则放置;设计 经承载能力计算并复核挠度及抗裂后,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节各款规定布置。内容较多,无法一一写出。愿意解答具体问题。
不明白你可以不照图施工或无图施工吗?你照施工图作的,审计有什么理由刁难?
板分布钢筋可以在计算设置中进行设置。如果一部分板分布筋不同时,在绘图区域选中要修改负筋分布筋的钢筋在属性里直接进行修改。
分布筋是处在受力筋上面的成 90 度起固定受力钢筋位置的作用,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 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在剪力墙上,墙梁与墙柱之外的墙体纵筋横筋亦称作分布筋。
这个径向布置方法是要由设计指定度量的位置沿弧线方向则弧形筋按间距布置
楼层现浇板另一个方向的钢筋未给出直径和间距就表示是分布筋,要看平面结构图下边的说明或总说明,板的分布筋是多大的直径和间距。
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9章9.1.3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 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9.1.4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长度宜适当增加。9.1.5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大于50%。采用箱型内孔时,顶板厚度不应小于肋间净距的1/15且不应小于50mm。当底板配置受力钢筋时,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内孔间肋宽与内孔高度比不宜小于1/4,且肋宽不应小于6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80mm。采用管型内孔时,孔顶、孔底板厚均不应小于40mm,肋宽与内孔径之比不宜小于1/5,且肋宽不应小于5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60mm。(Ⅱ)构造配筋9.1.6 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1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与混凝土梁、混凝土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2 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边的长度不宜小于l0/7,其中计算跨度l0对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3 在楼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4 钢筋应在梁内、墙内或柱内可靠锚固。9.1.7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的限制。9.1.8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0%,间距不宜大于200mm。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楼板平面的瓶颈部位宜适当增加板厚和配筋。沿板的洞边、凹角部位宜加配防裂构造钢筋,并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9.1.9 混凝土厚板及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大于2m时,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的纵、横方向钢筋外,尚宜在板厚度不超过1m范围内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9.1.10 当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小于150mm时,对板的无支承边的端部,宜设置U形构造钢筋并与板顶、板底的钢筋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U形构造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200mm;也可采用板面、板底钢筋分别向下、上弯折搭接的形式。(Ⅲ)板柱结构9.1.11 混凝土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 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2 按计算所需的箍筋及相应的架立钢筋应配置在与45°冲切破坏锥面相交的范围内,且从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向外的分布长度不应小于1.5h0(图9.1.11a);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且应做成封闭式,间距不应大于h0/3,且不应大于100m。3 按计算所需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可根据板的厚度在30°~45°之间选取;弯起钢筋的倾斜段应与冲切破坏锥面相交(图9.1.11b),其交点应在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以外(1/2~2/3)h的范围内。弯起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且每一方向不宜少于3根。9.1.12 板柱节点可采用带柱帽或托板的结构形式。板柱节点的形状、尺寸应包容45°的冲切破坏锥体,并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柱帽的高度不应小于板的厚度h;托板的厚度不应小于h/4。柱帽或托板在平面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均不宜小于同方向上柱截面宽度b与4h的和(图9.1.12)。
290 浏览 2 回答
134 浏览 2 回答
241 浏览 4 回答
307 浏览 4 回答
130 浏览 4 回答
146 浏览 2 回答
305 浏览 3 回答
280 浏览 4 回答
157 浏览 3 回答
125 浏览 2 回答
239 浏览 3 回答
342 浏览 2 回答
89 浏览 2 回答
321 浏览 8 回答
357 浏览 2 回答
237 浏览 2 回答
177 浏览 3 回答
312 浏览 3 回答
161 浏览 2 回答
342 浏览 7 回答
169 浏览 6 回答
134 浏览 4 回答
254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