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张伯驹收藏了第一件墨宝——康熙皇帝的御笔横幅《丛碧山房》,因张伯驹住处好植蕉竹花木,从此以“丛碧”为号,开启了收藏之路。
一、西晋陆机《平复帖》
张伯驹害怕《平复帖》被盗买,便委托阅古斋韩君转告溥心畲,不要再使其流出国外,如果愿让,张伯驹可收,如果溥心畲急需用钱,也可以此帖抵押。1937年,叶遐庵举办上海文献展览会,委托张大千致意溥心畲,以6万元求让。溥心畲仍要价20万,未成。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张伯驹原想以《平复帖》作抵押借给溥心畲1万元。第二天,傅增湘告诉张伯驹,溥心畲现下只要价4万元,不如直接买下。于是,张伯驹年前先付了2万元,余款分2个月付完。《平复帖》由傅增湘转交张伯驹,并题跋于其后。那时白坚甫打算买下《平复帖》转售日人,20万的价格也是很容易的,但《平复帖》已到张伯驹手中。
二、隋展子虔《游春图》卷
隋展子虔《游春图》卷到了马霁川手里,要价800两黄金。此卷在《宣和画谱》中有著录,为存世最古的画迹。张伯驹和于思泊去找马衡,告诉他此卷必应收归故宫博物院,院方应先致函古玩商会不准出境,然后议价。如果院方经费不足,张伯驹愿代为周转。但马衡没有同意。张伯驹只得自己出面购藏,警告厂商,此卷有关历史,不能出境,以致流出国外。后由墨宝斋马宝山出面洽商,以黄金220两定价。那时张伯驹屡收宋元巨迹,手头拮据,不得不售出所居房产付款。一个多月后,南京政府张群来京询此卷,愿意花四五百两黄金买这幅画,马霁川悔之晚矣。
三、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卷
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卷是1950年经琉璃厂论文斋靳伯声的弟弟在东北收到,持来北京。秦仲文告诉张伯驹这卷书法在惠孝同手中,担心他知道了以后一定会买。但张伯驹问惠孝同的时候,得知他并没有留,已被靳带去上海了。张伯驹急忙托马宝山追寻此卷,不到一个月就被追回,狂喜的张伯驹花了5000多将其买下。
在1960年以前,张伯驹所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便有117件,虽然数量并不庞大,但却涵盖了中国的历代书画史。其中唐代及以前的书画珍品6件,宋代书画13件,元代书画11件,明代书画40件,清代书画47件。除了上述几件,李白《上阳台帖》、宋徽宗《雪江归棹图》等藏品也堪称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煊赫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