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将无人驾驶业务拆分的Uber成功上市。如今,滴滴自动驾驶部门正式独立,这背后是主动为之?还是无奈之举?
8月5日,滴滴出行宣布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 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滴滴出行CTO张博兼任自动驾驶新公司CEO , 原顺为基金执行董事孟醒出任COO,贾兆寅和郑建强分别担任美国研发团队和中国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三人均向张博汇报。
在此之前,张博就是集团层面自动驾驶部门的负责人,业务独立后由他挂帅顺理成章。
消息一出,引来各方讨论,“为卸掉包袱不得不独立出去”、“为IPO做准备”等声音频出。
目前的出行平台市场,滴滴出行以5.5亿用户注册数量牢牢占据了大半江山,这背后的数据和场景领先优势显而易见。尽管如此,滴滴仍危机四伏,一方面安全整改问题使其失血严重,另外,让滴滴背上沉重包袱的自动驾驶业务也催生了必将到来的改变。
Uber的拆分,滴滴的独立
为何都急着“扔掉”自动驾驶业务?
今年4月,在向美国证券交易所(SEC)递交IPO申请文件前,网约车巨头Uber做出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业务拆分,即让自动驾驶业务独立发展。
随后,软银愿景、丰田、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DENSO共计投资10亿美元,Uber无人驾驶部门ATG(Advanced Technology Group)的估值也攀升至72.5亿美元。
对这个结果Uber想必会非常满意,IPO需要一份漂亮的财报,于是拆分成为大前提。有数据显示,在2018年8月之前的18个月中,无人驾驶部门一个季度就要亏损1.25亿至2亿美元,占公司季度亏损额的15%-30%。从2016年启动该项目开始,Uber的相关投资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
回过头来看滴滴的这次重要变革,很容易被视为将Uber当做范本的打法,不同的是,滴滴并非拆分,而是将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
无人驾驶不同于车联网、新能源等,其是一项基于未来的项目,作为一家出行公司,滴滴也许并未使出全力。另外要注意的是,即使与比亚迪等车企有着深入合作,但主机厂们似乎并未将其视为核心业务。
“新公司希望进一步开放与汽车主机厂和产业伙伴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真正落地成为产品服务进入每个人的生活。” 张博表示。
虽然短期内无法实现全场景的无人驾驶,但商业化落地,仍是摆在张博面前最核心、最急迫的任务,因为自动驾驶,不等同于无人驾驶。
他坦言,无人车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来最快让普通人真实体验自动驾驶技术的方式,很可能是通过出行服务平台提供混合派单,例如:在路况相对简单的条件下,平台通过分析评估可能会派出配有安全驾驶员的自动驾驶车辆;而大多数复杂路况订单仍要派给专业的驾驶员。自动驾驶可以在特定场景下提供运力补充,填补供需不足。”
程维也表示,在未来移动出行中,“人”的服务仍不会消亡,自动驾驶技术并无法完全取代人的角色和价值。“科技服务于人,未来一定是有温度好服务的有人驾驶和高效安全的自动驾驶共同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的出行需求,科技和服务会在这里更好的结合。”
滴滴希望,把网约车业务中积累的安全运营的理解和经验,逐步应用到无人驾驶中,运维优势在新公司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