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赫原是业余棋手出身,从小是跟父亲学的棋。9岁时,刘昌赫首次参加全国少年赛便获得了冠军。1979年,他再次一鸣惊人,在当年举行的第6届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上力压群雄,开创了小学生夺取全国冠军的唯一先例。1984年,刘昌赫代表韩国参加了第6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尽管获得了亚军,但他对这成绩十分不满。回国后,他立即投身于职业棋手的生涯,并在当年就取得了专业初段的称号。从此,刘昌赫进入了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刘昌赫的升段轨道十分有趣,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和后期,1984年到1986年是前期,他势如破竹般地晋升到三段。在这之后,他不得不去服兵役,只好暂时离开他心爱的围棋,1990年,刘昌赫卷土重来,再开杀戒,于同年升为四段。此后,1991年他又升为五段。1993年升为六段。1986年时,刘昌赫已经在围棋杂志举办的新秀巨星对抗战中,先后三次战胜了曹薰铉。尽管曹当时还让他一先。1987年,刘昌赫在第2期“新王战”中夺得了冠军,并从此开始了新的冲刺。1988年,只有三段的刘昌赫在第6期“大王战”中不但获得了挑战权,而且出人意料地在决赛中以3:1击败了当时正如日中天般显赫的前辈曹薰铉,为韩国围棋新时期的到来吹响了第一声进军号角。1989年,在韩国新创立的最大比赛“棋圣战”中,刘昌赫闯入了决赛,但在最后的7番胜负中,他以2:4输给了曹薰铉的而屈居第二位。1990年,刘昌赫在第2期“棋圣战”的最后决赛以4:1击败曹薰铉,夺得又一桂冠。1993年,是刘昌赫棋坛丰收的好年头!这一年,他不但在第27期“王位战”的决赛中以4:2战胜挑战者曹薰铉,卫冕成功。更重要的是,他在第6届“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上先后战日本的石田芳夫、王立诚、大竹英雄、淡路修三而进入决赛,并在最后的决赛中战胜了强敌曹薰铉,为韩国夺得了又一座金光闪烁的世界冠军奖杯。1996年,在中国上海第3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先后战胜王立诚、大竹英雄、李昌镐;在昆明进行的半决赛2-0胜林海峰;决赛前两局比赛10月4日、6日在西安举行,第1局依田执白3点胜,第2局却以3点之差被刘昌赫扳平。其后,11月4日、6日易地北京再战,刘昌赫以两个5点的优势连胜两局以总比分3比1结束了比赛,实现了韩国棋手在应氏杯比赛中独霸三连冠。从棋风看,刘昌赫无疑属于攻击型的选手,他的攻击不仅饱含力量,而且与大局结合得极好,堪称“华丽”二字,不论是布局还是中盘,刘昌赫始终着眼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主动出击,从来不会回避战斗。但是,他的攻击是一种充满了弹性的“软”攻击,尽管是满天刀光剑影,却不见得一定非要你的命不可。只要他的形势一旦领先了,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巧妙收兵。以攻为主,收放自如,软硬兼施,有勇有谋,这已成为刘昌赫独树一帜的技术风格了。 升段过程 1984年入段;1985年二段;1986年三段;1990年四段;1991年五段;1993年六段;1995年七段; 1996年九段。 2005年9月1日,“刘昌赫围棋道场”将在汉城正式挂牌。目前,韩国围棋界超一流现役棋手开办道场几乎没有先例,刘昌赫九段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2002年秋起,刘昌赫就在汉城麻浦区盐里洞经营围棋研究室。但是“研究室”毕竟是研究室,无论是在规模和组织、运营体系上都无法和真正的“围棋道场”相比较。刘昌赫的“道场计划”包括除了有对局的日子,从早9点到晚10点在道场常住12小时以上以外,还将与一些小的、有天才的棋手进行实战对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让棋手专注于实战和复盘,并且可以加强各种基础科目训练。在以上教学方针指导下,刘昌赫详细注释了数十种国内外超一流棋手的棋谱,并制作成节目供棋手训练、研究,而且在75坪(一坪合3.3057平方米)规模的道场内摆满了3000多册围棋书籍。根据刘昌赫围棋道场的计划安排,过去和刘昌赫合作经营围棋研究室的崔圭丙九段和李在日业余7段,以及以围棋教学而出名的金荣桓七段共同辅佐刘昌赫九段。他们在设于道场旁公寓的宿舍里休息,轮番对围棋道场进行管理。刘昌赫道场的施教对象主要不是围棋实力已经很强的少年棋手,而是以“年纪尚小,棋力稍弱,有潜力”的围棋英才。预计计划招收的名额为60名。刘昌赫虽然开办道场,但是并未放弃在世界比赛中争夺冠军的追求。刘昌赫表示:“和高级班有望少年一起训练、比赛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训练。为了能够很好地教他们,我必须首先摆棋谱研究。我这样努力学习,目的是想告诉这些年轻棋手要想取得比赛的最大胜利,就必须付出足够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