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桢(1909年9月15日—2008年11月1日),浙江宁波人,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
1930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8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1999年国际编号354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谈家桢星”。
谈家桢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学七十余年,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发现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关键论据。20世纪50年代,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他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
扩展资料
2008年5月,由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先生提议、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生命科学技术奖项,由联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捐资创立,其后得到了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谈家桢基金会的资助,由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组织,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承办。
2012年,第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首次设立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是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三个奖项之一。
2017年11月,从第十届开始,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的第一个奖项,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和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联合组织。
奖项设置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主要奖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命科学事业做出成就的科学家、教授,以及取得创新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对生命科学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有突出贡献的人士。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设立下列奖项:
(一)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每年2名,每名奖金人民币250,000元;
(二)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每年10名,每名奖金人民币50,000元;
(三)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每年2名,每名奖金人民币若干;
(四)谈家桢临床医学奖,每年2名,每名奖金人民币若干。
“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和“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根据申请人情况,没有符合条件的,经评审(奖励)委员会决议可以空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谈家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谈家桢生命科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