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十一五”时期,农业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协调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农民由于生产生活分散,信息不灵,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过程中有很大优势,要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提升农 民的组织化程度。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从我们先情况来看,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生活却单调乏味,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头。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不要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决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洁”,不能单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长。 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有的地方按小城镇的要求搞农村建设,最后搞得不城不乡,反而不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一定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平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促进农村经济更大更快更好发展的新载体。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区域。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特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三、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 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今后,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第三,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集中力量培植名优品牌,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多年的实践证明,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难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一则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二则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服务,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依法有偿合理有序开发水资源。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通电话”工程。抓好农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以特色种养和龙头企业带动为主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改善贫困村群众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全面整合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能力,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4、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区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鼓励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拓展经营网络和销售空间。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 5、协调发展,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6、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 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 7、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充分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开展各项积极向上的群众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8、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一、“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视角 千百年来,中国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我们今天倡导的“和谐社会”,其中的“和谐”二字不只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更重要的是提示人们,从“和谐”这一视角对社会进行分类,用“和谐”为“社会”作定性。因此,引导人们从“和谐” 这一视角去审视社会,思考和认识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认识前提。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基本特征告诉我们: 第一,科学的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综合体。和谐社会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完全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包含关系。 第二,和谐社会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实际上就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协调,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作为目标,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与小康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任务是完全一致的。作为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分阶段、有层次的,不是中一蹴而就的,决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讲物质利益原则,又要注重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在注意解决各阶层利益矛盾的同时,要注重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共同营造遵章守法、诚信友爱、开拓进取的良好社会环境。
“俭以养德”是诸葛亮的一句 名言 。勤俭节约不仅能积累财富,还能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品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三关于节俭的 议论文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关于节俭的议论文范文1
从遥远的古代到繁华高科技的至今,从唐朝诗人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到赵朴初的《宽心谣》:“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选,好敢御寒,坏也御寒。”无不都显现出中华民族传统以来的美德——勤俭节约。
大家都知道周恩来总理生前素来节俭,他的 故事 家家户晓。他的勤俭节约从他所居住的房子就可看出,中南海西花厅,自他住进来以后,就从来没有装修与翻新过房屋及庭院。还要求大家不铺张浪费,珍惜现在的一切……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幸福、美满,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人们富足了,便经常会去酒店啊、咖啡厅等地方去放松一下自我,大家都知道,一般外出,人们都会叫上几个朋友,一块去热闹热闹。也正因为如此,不管到底能不能吃完,大家总会点上一大桌子菜,到最后,为了顾及面子,手一挥,说道:“结账!大家走吧!”而桌子上,却还摆着一大堆可口的菜品,有些甚至丝毫未动。
就是因为这小小的面子啊!它让人们变的奢侈浪费!你们知道吗?据调查:“自今年收秋以来;由于全球粮食大量减产(主要是欧洲)导致粮食价格上涨(中国一样)。据联合国统计,现在约六秒就会有一个人被饿死!”
大家可能会无所谓的说:“没事,我才浪费多么一点,全国这么多人,不在乎我一个!”他说的没错,可他有没有想过,假如人人都像他这么想,那我们在几年、甚至几月后,将会变成怎样?!我不敢想象……
同学们,勤俭节约,要从自身做起,要从思想上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杜绝自己一人浪费没什么的思想。也不要以为勤俭节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们只需要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不浪费每一张纸……
我们每个人都像一滴水,人人都节约,就好比是许多滴水汇在一起,逐渐汇成小溪、河流、直至海洋!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美德,让这种美德,永远流淌在人们心中!
高三关于节俭的议论文范文2
诸葛亮曾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由此可见,节俭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回顾悠悠历史长河,凡节俭者定能成大器。节俭与成功是息息相关的,它们俩情同手足,密不可分。一个人能力高低暂且不论,如果有一颗节俭的心,就是可塑之才。被人们所熟知的伊丽莎白二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晚入睡前,她都雷打不动地逐个检查白金汉宫小殿堂走廊的灯是否已经关闭,十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就连平日生活中用的牙膏也要坚持用到一滴都挤不出来才会换新的。作为一国之君,她并不贪图安逸,而是为人简朴,这实属不易。她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诠释了何为节俭,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自我要求之高着实令人佩服。再 说说 我们的开国领袖毛 主席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简朴至极,一件睡衣足足穿了近20年都舍不得换新的。而正是这样一位老人,将我们的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带领中国从一穷二白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上述两位伟人之所以都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真正的将节俭落实到行动中去。这胜过一切虚伪、苍白的誓言。其实,提倡节俭并不是让我们在生活中苛求自己,而是告诫大家不要铺张浪费。要不然,即使一个人拥有有万贯家产,最终也只会家破人亡。《红楼梦》中贾府由兴到衰最后树倒猢狲散的下场就是的例子。仗着家底丰厚,便一味的追求享乐。日用排场讲究奢靡,为所欲为。而他们的下场正应了白居易一句话:“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这是天意,怪不得别人。崇尚奢侈最后下场惨烈的还有不被后人待见的慈禧太后。她每次吃饭都要上100多道菜,但每道菜只吃一两口变没了兴趣,还有的只是看看。更可恨的是,她竟挪用海军军费重建颐和园,并为她自身办寿宴。这更使得原本就衰败的清政府加快了灭亡的脚步,也让她自己遗臭万年。可见,在生活中不节俭的后果是多么严重。
那么从小接受借鉴 教育 的我们是否真的将节俭落实到行动中去了呢?在食堂里,面对一碗又一碗被倒掉的白米饭,我们是否有过一丝惭愧,还能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看到水龙头没有关实,哗哗流去的自来水,我们是否会猛然想起自己赖以生存的水正在逐渐减少呢?用过的废纸便当废物一样扔掉,刚用了一小截的铅笔便以抓着不顺顺势扔掉……这虽然只是我们校园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层出不穷的。可见我们还没有将节俭二字的内涵真正领悟到,没有将它融入生活的点滴去,只是当作玩笑一听而过,这是极度的不负责!
节俭是一种态度,节俭是一种智慧,节俭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一个人需要节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取得成功;一个家庭需要节俭,只要这样日子才会蒸蒸日上;一个国家需要节俭,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繁荣昌盛。只要我们真正地将节俭落实到行动中去,那未来一定是多姿多彩,充满希望的!
高三关于节俭的议论文范文3
地球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无私地哺育着人类,人类也很聪明,千百年来不断利用她,改造她,在我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时,我们回头看地球妈妈,她已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那都是因为我们无节制的浪费造成的,再看看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真是随处可见,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品;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再择蔬菜,停水时不关水龙头来水时水流没人管。
我国是世界上用水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淡水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产同样的粮食,我们比美国多用一倍多的水。据统计,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1至6立方米水,家庭用水浪费种.种,让人心痛!专家说,如果全国的城市家庭都把坐便器或沐浴器换成节水产品,每日可望节水4。9亿吨,面对频频告急的全国用水形式,每个家庭的节水行动队建设节约型社会来说,都是不可缺的。
面对这严峻的水资源形式,我们是该做什么了。
要有惜水意识,有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大量的浪费,要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更加紧缺,自来水更加不易。只有意识到这些才能处处节约用水。
养成好习惯:我们只要在生活中,能随手关掉滴水的水龙头,出门,睡觉前,检查水龙头,养成这些好习惯,我们就能节约很多的水。
除了水资源外,地球上的其他资源也正面临枯竭的危险,要知道我们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如果我们无节制的利用,环境被破坏,我们人类将会面临灭绝的危机。我想如果我们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地球一定是一个天长蓝,水长清,地长绿美丽而可爱的星球!
节约在身边,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珍惜能源,善待未来!
高三关于节俭的议论文范文4
星云大师说:“生产好似摇钱树,节俭犹如聚宝盆。”的确,自从读了《劳动最美》这本书后,我更深刻地领会了节俭的含义。
美国知名品牌的大公司——沃尔玛,它的成功源于它的高效益和平时的“俭”与“阔”。沃尔玛的“俭”是从一张纸做起的,打字复印的纸都是废物利用,打印在废 报告 的背面。沃尔玛也有“阔气”的时候,摆“阔”主要体现在兴办公益事业上,它的“小气鬼”老总曾向美国的五所大学捐出数亿美元。人们说,沃尔玛赢在“吝啬”上。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这是徐特立的《粉笔诗》。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有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看到这里,我有些惭愧了。我老是喜欢浪费,一张纸什么也没写就扔了,只因为纸皱了;每天洗脸刷牙时老喜欢把水龙头开着,让水哗哗地流着,只因为开关麻烦;每天早上我会趁妈妈不注意把苹果和核桃吃两口后就偷偷扔掉,只因为不想吃;每天晚上一回到家,我就会把家里的灯都开着,只因为我害怕。对于浪费,我似乎都能找到理由。可是经历了一件事后,我的观点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有一次我骑自行车的时候不小心把裤子刮破了,看着膝盖上破开了嘴的裤子,我很懊恼,回到家,我立马脱下准备扔进垃圾桶,妈妈看见了拦住我说:“好好的裤子你干嘛要扔了?”我理直气壮地说:“妈妈,裤子破了个洞还怎么穿?当然要扔掉呀!”妈妈翻看着裤子说:“一个洞就不能穿了吗?这么好的裤子扔了太可惜了,把洞补补就好了。”我撅着小嘴委屈地说:“那多丑呀!打死我也不穿。”妈妈看看我,皱了皱眉,突然她一拍脑门,高兴地说:“你忘了你老妈是美术老师啦,看我给你变个 魔术 ,保准把裤子变得像新裤子一样,而且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你穿不穿?”只见妈妈找出布,用剪刀剪一个圆形,垫在破洞下用针线缝好。我疑惑地望着妈妈,就这样?补得好难看。就见妈妈又找出丙烯颜料和画笔在补的洞上细心地描画着什么,我好奇地探过脑袋去,裤子上也能画画?真稀奇。不过一会儿的功夫,一只可爱的龙猫就出现在了裤子上。哇,我惊叹地望着妈妈,不等妈妈放下笔我就抢过裤子说:“妈妈,明天上学我要穿这条裤子。”妈妈会心地笑了。这条别具一格的裤子陪伴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春天。
从那以后,在我即将有浪费的念头滋生时,我便会想起妈妈的那个补丁。它让我明白了——节俭真是一个聚宝盆,能让我们贫瘠的土壤盛开财富的花朵,能让我们肥沃的田野收获智慧的果实。
高三关于节俭的议论文范文5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每一个同学都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这首诗让我们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同时,也深深懂得了劳动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们的先辈们一直都把节俭当成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就那身边的同学来说,有的同学一味追求新的文具,频繁地更换文具;有的同学禁不住诱惑,每天都买很多的零食;有的同学经常攀比,炫耀自己的衣物,说起来如数家珍。
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浪费在有些同学眼里似乎非但不是让人羞耻的事,反而成了一种追求时尚。吃饭只吃几口就倒掉才显得有派,好好的衣服不想穿了随手扔掉才显得酷。更有甚者,当你批评这些现象时,一些学生甚至说:“我画的是自己的钱,我的东西怎么处理有没有损害你的利益,何必要你来指手画脚?”“现在很火水平提高了,到点饭菜可以理解,用不着这么斤斤计较。”“我国是农业大国,这点粮食算什么?”
虽然我们现在条件好了,可是,还有好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不能够上学,许多失业家庭尚待改善,许多受灾地区的人还吃不饱,穿不暖。
据许多报纸杂志介绍,即使是富裕的西方国家,也是很注重节俭的,从来都是富日子穷过。而我们呢,比起人家的富裕程度来,人均收入尚不值一提,却学会了穷日子富过。
我们现在还小,还没有能力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但勤俭节约确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节俭下的东西其实也能起到为国家积累财富的作用啊。那么,就让节俭从我开始吧!从我开始,不浪费一张稿纸,不浪费一滴水,不盲目花一分钱……
高三关于节俭的议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 关于节俭的高中议论文
★ 关于节俭的范文高考作文素材
★ 关于节俭的议论文
★ 关于以勤俭节约为题的议论文700字
★ 关于描写节俭的议论文作文
★ 关于节俭的议论文作文
★ 关于节俭是一种美德议论文作文
★ 勤俭节约作文800字高中五篇集锦
★ 以节俭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 节约与浪费作文800字议论文范文5篇
我国在自然环境的保护方面的立法还是相对比较滞后,对此,可借鉴国外的相关制度和经验,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执法力度。 2,建立环保示范基地和教育基地,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保护环境的认识,特别是环境保护,要从娃娃抓起 3,建立环境保护信息监测系统,加强与国外从事环保工作的相关机构的合作,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十一五”时期,农业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协调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农民由于生产生活分散,信息不灵,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过程中有很大优势,要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提升农 民的组织化程度。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从我们先情况来看,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生活却单调乏味,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头。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不要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决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洁”,不能单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长。 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有的地方按小城镇的要求搞农村建设,最后搞得不城不乡,反而不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一定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平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促进农村经济更大更快更好发展的新载体。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区域。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特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三、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 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今后,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第三,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集中力量培植名优品牌,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多年的实践证明,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难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一则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二则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服务,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依法有偿合理有序开发水资源。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通电话”工程。抓好农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以特色种养和龙头企业带动为主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改善贫困村群众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全面整合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能力,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4、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区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鼓励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拓展经营网络和销售空间。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 5、协调发展,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6、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 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 7、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充分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开展各项积极向上的群众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8、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一、“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视角 千百年来,中国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我们今天倡导的“和谐社会”,其中的“和谐”二字不只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更重要的是提示人们,从“和谐”这一视角对社会进行分类,用“和谐”为“社会”作定性。因此,引导人们从“和谐” 这一视角去审视社会,思考和认识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认识前提。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基本特征告诉我们: 第一,科学的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综合体。和谐社会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完全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包含关系。 第二,和谐社会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实际上就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协调,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作为目标,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与小康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任务是完全一致的。作为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分阶段、有层次的,不是中一蹴而就的,决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讲物质利益原则,又要注重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在注意解决各阶层利益矛盾的同时,要注重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共同营造遵章守法、诚信友爱、开拓进取的良好社会环境。对于保护环境,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许多事情当然必须由国家和政府来做,比如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禁止使用氟利昂等等。但是,有些事情却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我们如何做到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呢?下面几条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 首先,必须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者容器内,特别是不要乱扔废电池,因为一节废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如果流到清洁的水中,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厉害的。 其次,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比如,铅笔是用木材制造的,浪费了铅笔就等于毁灭了森林。 第三,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 第四,虽然泡泡糖是小朋友们十分喜爱的糖果,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但是,千万不要乱扔咀嚼后的胶基,因为它会到处乱黏。在吃的时候,可以先将它的包装纸收好,用来包裹吐出来的胶基,然后,再将它扔到废物箱内。 第五,不要随意捕杀野生动物,尤其不要吃人类的益友——青蛙,因为1只青蛙1年内大约能吃掉1.5万只昆虫,其中主要是害虫。 第六,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 第七,离开房间时,关上电灯并且拔掉电视机、音响、计算机等的电器插头。 第八,即使在最寒冷的地方,也没有必要使室温超过18℃,如果你觉得冷,可以多穿一点衣服。 第九,尽可能用节能灯代替普通灯泡,尽管它的价格相对贵一些,但它的耗电量只及普通灯泡的一小部分。 第十,用密闭容器代替塑料包装物来储藏食物。 第十一,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装饮料。 第十二,请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 第十三,节约用水,在刷牙时,请关闭水龙头。 第十四,园丁应施用有机 肥料,如混合肥和粪肥,避免 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因为它们会渗入泥土,危害水源。 第十五,开车时减速行驶,这样耗油量小,还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第十六,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也无论是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一、做绿色消费者。购买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或其他消耗品 二、自带筷子,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 三、拒绝购买以濒危物种为原料的中药材。 四、拒绝使用珍贵木材用品,给动物一个安全的家。 五、双面使用每张纸。 六、使用节水型用具,节约每一滴水。 七、使用无磷洗衣粉。 八、购买无氟冰箱,防止地球臭氧层被破坏。 九、随手关灯,节约能源。 十、发现污染,打电话给环保局。 十一、拒绝过度包装。如能用一个装下,绝不使用两个塑料袋.
1、所谓节俭,就是花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这个概念人人皆知,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注意节俭的人不在少数,故而有必要谈谈节俭。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节俭。 首先,生活节俭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三国时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自古以来,凡品德高尚者,大都注意勤俭节约。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贫、贵而能俭的品德。明代清官海瑞死后,点其行囊,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其俭素之德,令人赞叹。而周恩来总理又以“简朴”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敬佩的领袖。不难看出,节俭对于修身养德是大有禅益的。 其次,节俭对于治理国家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欧阳修云:“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意思是说,节俭利于家邦。明太祖朱元璋抑奢倡俭,使得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与此相反,清代慈禧太后穷奢极欲,铺张浪费,致使大清朝走向衰亡。当然,我们所提及的“治国”并不代表落后的封建剥削制度,而是指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但是无论什么社会制度,节俭对于治国的重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高。因此,节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意义就显得极为重大。试想,如果一个国家,从政府到人民,都以铺张浪费相尚,国家岂能不亡?民族岂能长存?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努力继承并发扬光大。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节俭真正落实到行动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这是节约用水的)每年的节水日是3月22日,至3月28日,它的意义在于告诉人们节水的重要性。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面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据科学界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可怕的数据表明:水资源短缺成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危机。因此,保护和更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和更有效地合理利用水资源呢?从环境角度来说,最完善的措施是拦水和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而对于人类来说,更重要的是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工业方面提倡节水产业,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水处理;在农业方面应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所以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才是当务之急。 为此,我们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节水措施, 我国国家建设部决定每年6月份的第二周作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目的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关于《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从而增强人们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 如何节水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1、节水为荣——随时关紧水龙头 2、一水多用——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3、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 4、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生命 5、少用洗涤剂——减少水污染 6、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7、积极宣传——让每个人都投入到节水的“战斗”中 当然,这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这些方法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世界里,而水是万物之需。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维护整个地球,维护整个世界。节约水资源,保护全世界! 供你参考哈
142 浏览 4 回答
285 浏览 4 回答
130 浏览 4 回答
283 浏览 3 回答
319 浏览 2 回答
220 浏览 3 回答
276 浏览 2 回答
296 浏览 2 回答
338 浏览 2 回答
190 浏览 2 回答
337 浏览 2 回答
115 浏览 2 回答
98 浏览 2 回答
359 浏览 2 回答
94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