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ography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目录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对目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看法,多数学者认为目录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献目录工作,其目的是寻求以书目索引等作为连接日益增长的文献系统与用户系统之间桥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不断扩展和改进文献系统与用户系统之间联系的途径与方法,使任何文献能为任何需要者获得。中国11世纪已有“目录之学”的称谓,当时称熟知文献、擅于利用目录增进学识的人为知目录之学。清乾隆时期是古典目录学的鼎盛时期,目录学被称为显学。宋代郑樵的《通志·校雠略》和清代章学诚的《校雠通义》是中国有关目录学的重要著作。在欧美,bibliography一词既用来表示记录出版物的科学技术,也表示这种技术所产生的特定产物,即书目。17~18世纪之间,逐步形成了近代书目与目录学的基本概念。目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献的揭示与记录,书目索引编制法,书目情报服务以及目录学史等。目录学的分支学科,包括普通目录学:研究目录学的一般原理,编制书目索引的基本方法;专科目录学:研究各学科文献的积累、整理和利用;比较目录学:研究中外目录学发展的特性。此外,还有侧重于对图书版本状况进行考证研究的分支学科,称版本目录学。目录学书目:目录学仓石武四郎著1973,1979·东京『中国目录学』清水茂著1991·东京『古典目录学浅说』来新夏著1981·北京『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1938,1981·台北『目录学』姚名达著1933,1971·台北『中国目录学讲义』昌彼得编著1973·台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王重民著1984·北京『目录学发微』余嘉锡著1991·成都『中国目录学』昌彼得·潘美月著1986·台北『中国古代目录学简编』罗孟祯著1983·重庆『校雠通义通解』清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1987·上海『校雠新义』杜定友著1930,1991·上海『校雠目录学篡要』蒋伯潜著1990·北京『郑樵的校雠目录学』郑奋鹏著1983·台北『王伯厚及其玉海艺文部研究』陈仕华著1993·台北『古书通例』余嘉锡著1985·上海『中国目录学家传略』申畅著1987·郑州『目录学论文选』李丌健·赖茂生编1985·北京『中国目录学年表』姚名达著1940,1971·台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余庆蓉·王晋卿著1998·长沙『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高路明著1997·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