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看不懂这些图画,怎么写啊?”“我发挥想象了呀,老师为什么说我胡编乱造呢?”近来,很多小朋友跑来办公室问我有关看图写话的问题。
看图写话的训练目的是要求小朋友们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意思并能表达图意,写成一段通顺的话。低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写作的门槛,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我总结了低年级看图写话的五大技巧。
仔细推敲写话要求找出要素看图写话,通常都会配有这样一段文字。“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们会说什么?请用几句话把图上的意思连起来写一写。”
这段文字很重要,小朋友千万不可一看而过,要细细推敲,这段文字就是对写话的要求,也提示我们如何写话。写话要求通常提示我们观察图画要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还要发挥想象他们会说什么。
因此在写话的时候你就要写上这幅图所告诉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还要发挥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只有这些要素都具备了,才是合格的写话。
对比前后图画的不同之处理清图意需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例如给你两幅图,第一幅图呈现了一条小鱼在鱼缸里、一个猫站在鱼缸边上正朝着鱼缸看,第二幅图呈现了一个鱼缸和一只舔着嘴巴笑眯眯的猫。
你在观察时,就要对比两幅图的不一样,细心的你会发现第二幅图中鱼缸里的鱼不见了,而猫正在舔着嘴巴。经过你的认真思考,你会想到鱼被猫吃了。
图中省去了猫吃鱼的过程,就需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理清图的意思。请看这篇佳作:“有一只小花猫看到一个鱼缸里面有一条金鱼,她想来想去:怎么能吃到这条金鱼呢?小花猫伸出猫爪在鱼缸里抓鱼,小金鱼游得非常快,就像一道红色的闪电。
小花猫怎么也抓不到它,急得满头大汗。小花猫抓抓脑袋想出了一个办法。
她对小金鱼说:“你游泳的技术真棒,可是你会跳吗?”小鱼得意地说:“我当然会跳啦!”“那你跳几下给我看看,我就不吃你了。”小花猫刚说完,小金鱼就跳了起来,水花溅了一地。
小花猫看准时机在空中抓住了小鱼塞进了嘴里。小花猫闭上眼睛,舔着嘴巴,得意洋洋地走开了。”
从图中场面及人物加以推测看图写话要求中常常会问图上是什么时间,小朋友在观察图画时就要从图中现有的一些场面来推测。例如呈现一幅图,公园里人们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拳,还有的在打羽毛球。
从哪里能看出时间呢?小朋友就要仔细观察人们身上穿了什么,如果人们都穿了短袖、还有女士穿裙子,就可以推测是夏天。如果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还有人戴手套、戴帽子,就可以推测是冬天。
再看场地是在公园,人们都在锻炼身体,显然人们是在公园里晨练,从而知道图上画的是早晨。因此理清图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以及合理推测很重要。
按顺序观察才能表达有序看图写话训练的一个重点就是按顺序观察,只有按顺序观察了才能使你的表达有序,而不是杂乱无章。按顺序观察常常出现在场面描写中,例如出示一幅图是小朋友们三两成群地在雪地里玩耍,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滚雪球。
小朋友在观察的时候可以按照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顺序观察,并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描写,这样你的表达就显得条理清晰。按顺序观察是前提,能详略得当地描写可以使你的作文更显张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有所侧重。你可以重点观察小朋友是如何堆雪人的,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手都是什么做成的。
也可以重点观察小朋友是如何打雪仗的,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怎样。重点观察后再写出来,那你的写话就更出彩了。
发挥合理想象丰富语言很多同学在写话的时候既表达了图意,也能够有条理地描写,但是语言很简单,仅仅是就图说图,缺乏合理的想象。其实想象可以使你的写话充满灵气和活力。
例如一幅图上呈现四个小朋友,他们有的扛着小树苗、有的提着水壶、有的拿着铁锹,很显然小朋友们是准备植树了。在小朋友的头顶上还有两只小鸟在飞。
如果在写话的时候只是写你观察到的两只小鸟在小朋友的头顶上飞翔,就显得简单无趣。这时你就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小鸟可能在给小朋友们唱歌,小鸟可能在说:“太好了,我们又有新家啦!”这样的想象就比写小鸟在飞要生动有趣的多。
想象可以给你的作文添彩,但如果不根据图画进行合理想象,就会使你的作文变成“胡编乱造”。如果你想象图中的小鸟要去南方过冬、图中的小鸟正在觅食,就与四个小朋友去植树没有关联,背离了图意。
以上就是我们在写话中要掌握的几个技巧,每一环节都把握好了,才能写出优秀的看图作文。
春天到了,漫山遍野开满了野花,作文 小熊过桥。小溪解冻了,丁丁冬冬地唱着欢快的歌儿。小草也从地下探出头来,开心地说:“春天终于来到了!”小熊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它来到清澈的小溪上,来到独木桥边,欣赏这风光秀丽的景色!
这时,小鸡来到小溪边,想要到对岸吃虫子。可是,小鸡太小了,看着独木桥,小鸡害怕极了!只好向小熊求助。小熊二话不说,立马把小鸡抱起来,大步跨向前。不一会儿,就把小鸡送到了对岸!小鸡到了对岸后,对小熊说:“小熊哥哥,谢谢你!”小熊说:“不客气,再见!”
过了一会儿,小熊又看见一位走路颤颤巍巍的老山羊。老山羊年龄大,眼睛花,走路颤颤巍巍的,危险极了!小熊立马跑到桥上,扶着老山羊一步一步走过了桥。过桥后,老山羊夸奖小熊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不一会儿,小熊又看见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小学二年级作文《作文 小熊过桥》。小松鼠蹦蹦跳跳的准备过河,可是独木桥太细了,没办法安全的过去。小熊看见了,立马趴在桥上当起了跳板,让小松鼠跳过去,成功的过了桥!
天快黑了,小熊回到了家。虽然,它这一天很累,但是它很开心。因为它帮助了许多人。助人为快乐之本!!!
要下雨了,远处的高山连绵不断,树木高大苍劲,燕子哥哥对燕子妹妹说:“妹妹,我们这样飞太累了,我们还是飞低一点吧?”燕子妹妹说:“好吧,这样我们还可以多吃虫子呢。”
池塘里,小鱼很不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好闷呀,都不能透过气了!”鱼妈妈说:“那你跟妈妈跳上海面去透透气吧!”小鱼答应了,他跟妈妈跳上了海面,海面荡漾起了两朵水花,小鱼又说:“现在,我舒服多了。” 山坡上,三只小蚂蚁在搬家,最前面的那只小蚂蚁扛着一袋粮食,后面两只小蚂蚁在搬一个小箱子,最前面的那只小蚂蚁说:“伙计们,加油,我们尽快找到新家吧!”另一只蚂蚁说:“嗯,加油!” 不一会儿,雨,就哗哗地下了起来了。
快乐的课间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们高兴的冲出了教室。平静的操场就像大海一样掀起了波浪,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同学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有的玩打沙包;有的玩踢足球;有得玩踢毽子;还有的玩老鹰捉小鸡等等。玩的五花八门,真热闹!
你看那几个女同学,正在玩踢毽子,他们踢得轻松自如。毽子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他们中间飞来飞去,真好看呀!作文
我和几个同学一起玩老鹰抓小鸡。一个老母鸡带着四只小鸡,而我是那只凶狠的老鹰。我要把那几只活泼可爱的小鸡一个个吃掉。老鹰追,小鸡逃!我围着小鸡们转了一圈又一圈,老母鸡抖动着双翅,努力地护着小鸡,不让我抓小鸡。我生气了,加快了速度。一会儿跑到西,一会儿跑到东,站在最后的两只小鸡,被我追得无路可逃!可怜的小鸡被我“吃”掉了。我正得意洋洋的,还想抓几只呢!不过上课铃响了。我们争先恐后的跑回了教室。
多么快乐的课间呀!
看图作文,是起步作文。小学一年级的看图说话,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是看图作文的基础。看图作文,一直贯穿于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始终,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看图,就是观察。观察要有个顺序,要准确、细致、抓住重点,还要合理想象,以便准确地理解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作文就是表达,它要求将观察所得,围绕图的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具体地写出来。 小学生历年毕业升学考试的一种常见形式。所以,学会看图作文十分重要。
看图作文要求:围绕图的中心表达,准确而有层次地写清楚图的内容。一般多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比如看景物图,要分清画面景物的主次远近,确定重点,注意描写层次。看图作文,顾名思议,就是先看图后作文。写看图作文时,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1.观察图画。同学们在写作前首先 应该仔细地观察图上的画面,看清图上画的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画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和哪些物。人是我们观察的主要对象,所以我 们特别要注意观察人的服饰、容貌、年龄、身份、表情、动作,并给主要人物取名。
2.合理想象。画面上的景物都是静止的,我们应该通过想象,使人活起来,让他们自己说话、行动,要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是要使画面内容变成活动着的电影镜头。但这种想象必须是合理的,是表现文章中心服务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必须与画面内容一致,不能另编一套。
兴趣是日记最好的素材。
一样事物,只有让孩子持笔的欲望萌发,才能产出精彩的日记。反之,一样事物无论再精彩,如果一成不变,孩子的注意力和持久力就会下降。
所以在日记的撰写中,要关注孩子的爱好,趣化日记形式,翻新日记面容,鼓励孩子写特色日记。(一) 从图文创新美的事物最容易吸引孩子,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可以在日记的“容颜”上做文章,让孩子以“画”代字,给日记“化妆”。
如鼓励低段的学生写漫画日记、连环画日记、绘本日记。此日记关注孩子的心理年龄,以画为主,文字提示为辅,让低段的学生以画表意——这样的日记既降低了撰写难度,又趣化了日记形式。
又如以“画”相配,鼓励中段学生写诗画日记、剪贴日记。或摘抄或撰写一首小诗,再根据小诗所表达的情感,画上或贴上一幅和小诗意境相符的画,这样既有诗意又有画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意,是中段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日记形式。再如以“画”点缀,鼓励高段的学生在日记的空白处或“小角落”中,贴上自己喜爱的邮票、照片,也可以画自己擅长的小景物——这样的形式既点缀了日记,又愉悦了孩子的日记心情。
时间长了,不仅孩子日记的热情有增无减,而且也提升了日记质量,顺带还提高了孩子对文字的理解体悟能力。(二) 从文体变化孩子喜欢多变,“喜新厌旧”是他们的特点。
利用这一心理,我们不妨从日记的体裁入手。如看了电影读了好书后,因势利导推出读后感日记、摘抄日记;学了书信体后,借机推出书信日记;看了热播动画片,趁热打铁推出童话系列日记集。
又如当“星光大道”“中国达人秀”“非常了得”成为孩子们的热点话题时,我们不妨推出人物专访或影视评论日记;当发现孩子有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时,不妨教孩子写备忘录日记;当孩子对一件事的看法有分歧时,可指导孩子以笔代心,试写议论文,通过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向。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孩子不同时段的学习内容、生活情状,定期推出散文日记、小说日记、诗歌日记等体裁的日记形式,让孩子在“此景正美丽,新景又开发”的心境中对日记欲罢不能,欲弃不忍,流连其间。
当然,多变的日记体裁虽然能激扬孩子的日记热情,但在操作中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段特点,进行难易度的调整,要让孩子的日记尽量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喜好的,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葡萄”,用一用心就能得到成功体验。(三) 从人称转换人称的转换也是一种创新日记形式、吸引孩子快乐日记的好办法。
根据不同的年段,教师可以注目人称转换,指导孩子用不同的人称写人记事,体味不同人称的妙处。如写景色的文章,用第一或第二人称写,其中的景致和感受截然不同,人和景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自然变得可亲了,也更有情趣了,拟人修辞不学自成。
又如写物的文章,用第一、第二人称合用,物人共言共语共表意,日记的表述生动形象自然生成。再如写人的文章,可以采用第二或第三人称写,读起来自然亲切,如亲人似朋友,其间的喜怒哀乐皆在笔下,孩子们无思虑之束缚,无框架之限制,日记的美妙自然显现。
时间久了,当孩子体味到采用不同人称的妙处时,也悟到了写作的快乐,兴致自然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