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测绘学院院长徐爱功(1963.9-),男,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矿山测量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矿山测量专业,获硕士学位;1994年至1998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攻读获博士,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在同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为智能交通系统;2001年至2003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卫星定位导航中心担任研究员;2005年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历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矿业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测量工程系)副院长(副主任)、学科规划发展处处长、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等职。1994年以来、多次赴新加坡、香港、泰国、加拿大、美国、法国、奥地利、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瑞士、加纳、智利、巴西、阿根廷、厄瓜多尔、古巴、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和学术访问。主要从事卫星导航与定位(GNSS)、位置信息服务(LBS)、智能交通系统(ITS)、地理信息系统、数字矿山等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出版学术专著和规划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30余篇次。现兼任国际矿山测量协会(ISM)专业委员,国际矿山测量协会(ISM)第六专业委员会主席办公室负责人,全球华人导航定位协会(CPGPS)会员兼华北地区召集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育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指导博士后2人,外国留学博士研究生3人,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60人。主持承担教育部留学归国基金“基于GPS/GIS的动态路段行驶时间推算与自适应预测方法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高精度GPS单点定位关键技术研究”、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PS/GIS集成环境下的道路行程时间预测模型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GPS/GIS在智能交通系统(ITS)中应用研究”、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高精度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单点定位关键技术研究(2008T085)”、辽宁省重点实验室项目“城市全球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参考站的稳定性研究(2009S049)”、辽宁省优秀人才计划项目“高分辨率雷达干涉和GPS数据融合及其应用研究(LR201018)”、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时空过程模型研究”( 201102087)、国家测绘局测绘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GPS与高分辨率SAR数据融合在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10-01-03)”等纵向课题和一批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 宋伟东,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1986年毕业于原阜新矿业学院矿山测量专业并留校工作,1997年晋升副教授,2001年破格晋升教授,2005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级管理学术带头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立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指导教师。宋伟东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应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学中,他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测绘新技术和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中,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多次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他始终瞄准测绘新技术前沿,刻苦钻研,努力拼搏,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主持参加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工程测量可靠性分析与应用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面向GIS的矿图绘制与管理系统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荣获2003年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辽河洪水灾害监测与损失评估研究获2004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5年来,他撰写论文近20篇,分别在国际会议上宣读和国内著名期刊上发表,其中5篇被EI、ISTP收录,出版《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等专著3部。他1997年推出的地形图数字化软件 MD1.0、1999年主持开发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和2003年主持开发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都已在国内多家测绘单位应用。由于宋伟东在教学科研上取得的突出成绩,他2003年获得辽宁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第三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2003年,宋伟东在担任该校测量工程系主任期间,团结带领全系教职员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倡导并实施了在教学内容、手段、方式的改革,强化教学研究,适时将教师在科研中取得的成果、新技术、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他坚持教风建设和师德培养,言传身教,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国内测绘界有重要影响的青年学者和专家。在宋伟东的主持下,学院制定和完善了教学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出台了首席教师主讲制度并付诸实施,推行了专业强化班,开展了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全系教师的配合下,测绘学基础课程2004年被学校评为校级精品课,2005年又被评为该校唯一的省级精品课,多名教师被学校评为爱岗敬业十杰和青年十佳教师。2003年,测量工程系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实验室成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005年8月,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两个专业实验室,成为辽宁省专业实验室评估中最先通过评估的专业实验室。宋伟东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真研究新时期学生工作的特点,遵循学生成才的规律,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他充分依靠班主任队伍、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学生工作。他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两年来学生参与的课题研究有50多项,参与的学生达800多人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先后有7名同学的作品分获省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一、二等奖。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测量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就业率始终名列学校前茅。在他的带领下,测量系学科建设飞速发展,2003年,测绘学科获得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博士授予权,2005年测绘学科获得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这标志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测绘学科步入国内一流行列。2006年4月,学校在原测量工程系基础上建立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宋伟东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学科发展规划、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制定、干部任用、福利分配等方面都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他作为院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始终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大事商量,小事通报,不搞“一言堂”,真正做到了党政分工,集体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在他的带领下,全院形成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党建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