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过后,她用众多国际科学奖项来证明自己的科学研究水平,并成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对于致力于研究的研究人员来说,他们遭受的最大侮辱可能是学术欺诈。直接否定当前的科研价值也可能影响今后的科研事业。“世界杰出女科学家”鲍哲南卷入了21世纪最大的学术欺诈。此案震惊了当时的科学界,并与诺贝尔奖的成就直接相关。
1970年,鲍哲南出生在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爸爸鲍希茂和妈妈陈慧兰分别是南京大学的物理和化学教授。鲍哲南对多学科研究的深刻理解与她体内流动的物理和化学血液密不可分。科学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使她比大多数人更早地打开了奇妙科学世界的大门。后来,鲍哲南进入南京大学高考,成为父母的校友。她对高分子化学的真正兴趣是在南京大学薛琦教授实验室的大三时,当时鲍哲南一家移民到美国,她也进入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学习。她大学毕业前,芝加哥大学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鲍哲南原本想在完成博士学位后申请贝尔实验室的博士后学位,但他被直接免除博士后程序两年,并被聘为研究员。急诊室实验室现在是诺基亚的子公司高度专业化、资金雄厚的贝尔实验室为鲍哲南创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人造电子皮肤是她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之一。20多年来,柔性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她研究生涯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些研发成果也为她研究生涯中主要开发的人工皮肤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对鲍哲南来说是丰收年。她成为贝尔实验室的杰出研究员,贝尔实验室是贝尔实验室最高水平的科技员工。他还获得了美国化学学会团队创新奖、研发100奖等美国著名奖项。而这一年,她也遭遇了舆论风暴。有证据表明,舍恩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学术报纸上发表的论文有造假的痕迹。贝尔实验室立即成立了一个审查委员会对他进行调查。最终证实舍恩的学术造假属实。除了舍恩,关于世界上最小的纳米晶体管的两篇论文的主要作者还包括鲍哲南。外界对鲍哲南的猜测和谣言对她影响很大,认为她也涉嫌学术欺诈。
2004年,她接受了斯坦福大学的邀请,在化学工程系任教。科研水平逐步提高,鲍哲南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术奖项。当被问及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否是诺贝尔奖时,她坦率地承认科学研究是一种兴趣,她愿意做她感兴趣的事,而不在乎荣誉。进入斯坦福大学后,她不再局限于有机电子学,而是开始对能量电池感兴趣。2010年,鲍哲南作为创始人之一创办了C3NANO公司,并将研究成果推向市场。2016年,她被选为美国工程学院院士,并进入美国工程领域最高学术团体。2017年,她获得了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例如,如今48岁的鲍振安教授拥有400多篇论文和60多项美国专利,并在科学界获得了无数的头衔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