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中专语文校本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仅供参考) 中专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热点。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突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尤其是听说读写能力为重点的职教特色。在开发我校中专语文校本教材的实践过程中,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中专语文教材要突出人文性 结合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人伦情感和道德观念教育是中专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同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以文章体裁来划分单元结构的模式不同,中专语文教材可以人文意蕴来构建单元模式。因此,在教材的组编过程中,我们从“理想前途”、“尊师尚学”、“开拓创新”、“人伦情感”、“历史逸事”、“自然情韵”、“品格胸襟”、“科技信息”等八个方面来组编教材,并以此作为依据来选编课文。 语文教材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注意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精神的培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教材要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负责”。“语文教材一拿到手,就应能立刻闻到中华文化的芳香,学生学了语文课本,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人文底蕴,而且提高了文化气质。”因而在选文上,要增加选文的文化内涵,注意选取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深厚的文章。课文的选编也应突出人文性。这其间我们既选取一些励志进学的名篇,如《劝学》、《师说》,又有一些古代经典,如《敏探春兴利除宿弊》、《群英会蒋干中计》,还择取一些现代美文,如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马德的《选择》等。这些篇目人文意蕴强,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同时,应重视古诗文的诵读。诵读古诗文,能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读写能力,加强人文素养。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其修身与治学之所以堪称典范,与其少年时的博闻强识是分不开的。而今商、企、政各界的成功者,除了各有专长外,往往被称道的是他们的人格力量。而坚定的人生信念,扎实的语言表达,审美的情趣,坦荡的心胸……这一切正是从诵读古诗文开始打下“底子”的。让中专生多诵读古诗文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加深他们的人文沉淀,更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会有积极的影响。 二、中专语文教材要注重实效性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语文报》创刊号题词中写道:“练习作文首先要注意实用。”语言学家张志公也曾指出:“写作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应该多练一些实际有用的文章。”中专生学习语文兴趣浓厚与否,关键要看他们能否从所学中受益。 据有关方面调查,中专生甚至大学生在工作中的各种能力相比较,写作能力最低。毕业生最感力不从心的是工作行文。有的毕业生连一封简单的信,一份简单的报告都写不通顺。一些毕业生在工作中不会写计划,不会写合同,结果给工作带来了很大损失。要改变这种局面,在校本教材的编写时,这成了我们的一个重点,专门安排了两篇应用文,重点讲授求职信、广告、产品说明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经济合同,演讲稿等写作要求,使学生学以致用。 中专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是亟待提高的。在毕业面试或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不善言辞而与机遇失之交臂,令人惋惜。这其实与平时缺少这方面的训练有一定的关系。基于这点,我们在教材的组编过程中也很重视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如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体态语,倾听,应答,即兴发言等。 应用文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是中专生择业就业时体现自身价码的两个重要方面。当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提高。 三、 中专语文教材要重视实践性 由于文化基础和能力素质一般,中专生文化课的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语文课堂教学是在学生学得疲、教师教得累的困境下支撑着。究其原因,我们过多地注重于语文课的知识性,相对忽视了学生精神和内心需求。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迫切需要树立“学生意识”。“学生意识”就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专语文活动课开展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渴望被人赏识、敢于展现自我是中专生的天性,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予以充分的理解和鼓励,要经常性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真正担任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这样学生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发掘。促进了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同时也培养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材的组编中,应大力倡导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每单元都可安排的针对性的学生活动。在“理想前途”单元可安排“张开理想的翅膀”的演讲比赛。在“尊师尚学”单元可安排“用尊重的态度对待老师”的手抄报活动。让学生在办刊、表演、讨论等实践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增长语文实践能力。或向学生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让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讨论交流,用多种形式来展示学习成果,这些都是体现实践性的有效途径。 四、 中专语文教材要体现时代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材,时代性是语文教材的活力所在。“语文课本有别于数理科和技术科课本的特征之一,就是它总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时代性的重要实在不亚于典范性”。语文教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系统。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教材内容必须不断地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不断更新”。 中专学校要培养的是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的一代新人,所以要打破语文教材封闭化和凝固化的模式,不断收入一定数量反映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不仅要入选显示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而且要选择反映现代科技成果与文化生活的文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使语文教学贴近时代,增强其开放性。 选文要富有时代气息。作为新时代的打工一族,外出务工和回归创业是他们的必由之路,这需要思想上的引领和意志上的激励,《中国海尔的威力》、《从护士到打工女皇》等篇目就极具有指导意义,因而选编其中。另外科技文单元选择一些《再探苍穹》(神六飞天纪实)、《眼睛与仿生学》与现代生活密切结合和反映现代科技最新成就的文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谙习一些科技热点和焦点,拓宽学生的视野。 实践告诉我们,合理开发利用校本教材,进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清楚文化学习的必要性,对中专生的成长与成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中生物论文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的开发利用【摘 要】针对生物新课程教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其进行问题的调查、分析,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学校进行新一轮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开发研究,促进高中生物教与学方式变革、优化课堂教学。【关键词】生物新课程教材;校本资源;整合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一)生物新课程教材有许多优点,但对于乡镇中学的学生、教师而言,由于教学设备的相对落后,信息量不充分,学生体验不足,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从2008年9月采用了生物新课程教材后备课组成员在校内外展开调查而表明,大多生物教师对新课程在体现新课程理念方面的变化给予了肯定,学生在课堂气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学习兴趣等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备课组成员通过与部分教师、学生的座谈发现,我们学校作为农村学校,而且又是普通中学的一所高中学校,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生物新课程有许多优点,但对于乡镇中学的学生、教师而言,由于教学设备的相对落后,信息量不充分,学生体验不足,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二)生物新课程教材的问题太侧重于大城市的实际,而偏离了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实际;另外,有些例子又过于理想化。因此生物新课程教材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发现配套资源不完善;对教学内容难度把握不准;缺乏新课程实施的指导等。生物新课程教材重视知识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对新课程教材中用来引入的例子,我们的教师大部分的看法是:34.5%的认为“足够多了,切合学生的实际”,46.9%的认为“改编一下即可”,7.1%的认为“根本不合用,按教师的想法重新编拟例子”.因此在生物新课程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明显感觉到配套资源不完善;对教学内容难度把握不准;缺乏新课程实施的指导等.据我们调查的生物教师们反映,新教材的问题太侧重于大城市的实际,而偏离了农村,另外,有些例子又过于理想化。用一位老师的话说“显然新教材是给大城市学生使用的(有点过激,但是也有不少老师有这种说法)”.因此我们备课组成员认为:生物新课程教材进一步推广时应注意:加强与新课程教材相关资源的建设,即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学校(箬横中学、大溪中学等)进行新一轮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的开发利用研究.(三)加强高中生物浙科版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根据学校的适应需要而出发的,是势在必行。具体适应需要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生物校本教材资源的使用是要学生在生物新课程学习中能轻轻松松地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生物校本教材资源是教师为顺利完成教材内容,为使学生顺利接受知识,所利用的一切资源。它包括生物课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的补充;生物新课引入的问题、故事;章节练习题,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计划等。所采用手段包括:CAI课件、录像带、投影片、自制教具以及外出参观等,因此生物校本教材资源的使用是要学生能轻轻松松地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2、生物校本教材资源在配合生物新课程教材下能与农村中学学生成长的需要相一致,能与农村中学的教育目标相一致。开发符合农村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的校本课程,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指向人的发展,指向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指向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只有在这一理念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才能使三者相辅相承,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农村中学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就业技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惟有如此,生物校本课程在配合生物新课程教材下才能与农村中学学生成长的需要相一致,才能与农村中学的教育目标相一致。加强与生物新课程教材相关资源的建设, 制成与我们这样学校实际教学相适应的每一节课的CAI课件、幻灯片、课前小故事、课后的思考题、探究方案等3、生物校本教材资源的开发对浙科版统编生物新课程教材和大纲起到补充、印证、丰富和发展作用。生物校本教材资源的开发建设要遵循调查研究,尊重事实的原则,经过细致的研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复对比,力求真实可靠,对统编教材和大纲起到补充、印证、丰富和发展作用每学期在校内开展一次新课程的教学活动的课堂问卷调查和学生对新课程教材实施中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为生物校本教材资源利用和开发提供保障。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坐落在农村,学生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这一代的学生基本上独生子女,从小受各方面的宠爱,生性有点娇懒,家长管制得也少,而且生源相对重点中学来说文化基础很薄弱,因此在生物新课程教材实施时,在选择校本教材内容和编排校本教材内容要注重两点:其一,将现实资源的发掘与统编教材、大纲要求结合起来,作为统编教材的必要补充。其二,把对文献资料的运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运用恰当地结合起来,引导师生充分关注。4、利用因地制宜,发掘资源开发为生物校本教材资源与生物新课程教材的整合利用奠定基础。校外成熟的条件性课程资源虽然相对稀缺,但素材性课程资源却十分丰富,如何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协调利用机制,这也是有机整合农村高中学校生物校本教材建设资源的一个重要困难;另外,在学校广泛自主地进行生物校本教材开发之后,如何尽快建立对学校校本教材建设的指导、管理和评估机制显得日益迫切,从而能很好的整合到新课程的教学中。因此我们备课组成员认为:生物新课程教材进一步推广时应注意:加强与生物新课程教材相关资源的建设,即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学校进行新一轮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开发研究,同时意识到需要教师的大量心血,它需要教师的大量积累,从生活中收集材料,从学生中收集材料,从各种报刊、杂志中收集材料,从电脑中收集材料。然后进行加工整理,制成与我们这样学校实际教学相适应的每一节课。二、策略与实践(一)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策略1、准确理解生物新课程教材《标准》对模块式的课程和教材设置的要求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由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组成。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理解科学的本质、过程和方法,了解并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属于公民素养的基本要求。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选修模块分别侧重生物技术、生物学与社会和生物科技进展,为学生选择学业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但生物科学的内容浩如烟海,发展迅猛,课标模块内容与课标要求是否存在落差,这还必须通过实践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模块内容的设置。2、研究生物教科书内容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生物教科书生物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的新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突出科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深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改革教材的呈现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作业系统,促进评价的改革。在次建议各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年级备课组要至少备齐5个版本的教材。对比研究不同版本教材对知识内容的选择、编排和呈现方式等,加深理解高中生物新课标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并依据课标优化组合不同教材的课程资源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年级中心组要组织专门的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并及时地将研究结果通过全市教研活动提供给各校参考。要摒弃过去那种“轻大纲,重教材”、“教学就等于教教材”的旧观念,树立“以课标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的新观念。(二)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实践--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整合利用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保证。1)感知和体会知识内容的变化1.知识体系的变化 按课标要求,不再是普通生物学体系. 每个模块的教材各围绕一定的主线展开,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确定知识内容的呈现顺序,使之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2.处理好基础性和先进性的关系知识内容的深难度总体上维持在现行教材水平,避免出现深难重。基础不等于经典。基础性应当是现代意义上的基础性。如免疫。通道蛋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DNA指纹技术、基因治疗、恢复生态学等。选修课集中体现先进性,同时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基础性与先进性之间有时矛盾,要灵活变通。如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让学生搜集最新进展的资料。2)、探究能力目标和内容的变化1.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关于科学方法的内容《分子与细胞》——观察和实证,《遗传与进化》——假说—演绎,《稳态与环境》——系统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2.改进探究活动的设计。安排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过程,领悟和运用方法.3.鼓励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在资料分析、小资料、技能训练、练习、自我检测等栏目中,有许多关于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方法,活跃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生物新课程加强内容的引导性和开放性,促进探究性学习, 变单纯的叙述式为图文结合,增设重要栏目。①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②探究活动的写法重在引导,探究的课题、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不作过死的规定;对于难度较大的探究活动,教材提供了参考案例; ③介绍生物科学上目前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存在的争议,体现科学体系的开放性;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思维的活跃程度,促进探究性学习。我们备课组通过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的整合利用尽可能地缩小《标准》的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落差,促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稳步地开展。具体实践的理论指导及实际操作如下:1、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包括校本教材探究实验的开展)在新课程教材的实际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优化教学过程。新课程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传统的学习方式,而是要发挥不同学习方式的优势,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课型、学校条件、学生情况等对传统的和新型的学习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1)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高中新课程标准将“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理念,必将有力地推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但教材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存在着相当的困难。这些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的落差,需要教师去弥补,即利用当地的课程材料,当地的生态环境及与社会生产、生活有关的生物学问题;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备课组成员在生物学科中尝试实施开展了新课程校本教材探究实验--体验制备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比赛并在校园进行展览,取得相当好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2)把握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对实际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这样的“生成”实质上是“放羊”,是放弃教学的责任和教师的责任,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死气沉沉的,这样的“预设”不仅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能力,而且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既要切实改变课堂教学中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僵化模式,又要对只求生成忽视预设的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三、成效与分析我们发现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存在一些问题。(一)高中新课程教学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1.教育观念滞后的问题由于传统的习惯势力,部分老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是把知识结构、难点和重点反复掂量,围绕它考虑教学过程如何展开,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的实现.只有对课程目标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才能使教学活动的组织符合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2.各校的课程资源问题 现在各学校教学硬件还不很足,不少教师过去是仅仅依据一本教科书、一册教参,就年复一年地教下去。现在实行新的课程标准,必须依托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教师有责任发掘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学校要有相应的投资和建设。各校应尽可能地完善图书资料、实验室及相应的器材,还有网络资源等,至少为各备课组配齐5套不同版本的教材。新的课程标准与原来执行的教学大纲,存在着显著的差别。新课标是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制订的。执行这个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管理部门、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教材编写者和课程的教师,都是全新的任务。教学活动是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同一内容的教学,不同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策略、方法和风格,可以说,教学活动也是极富个性化的活动。但不管什么样的创造,不管什么样的个性,都应该是更出色地达到新课程的目标。(二)对高中新课程教学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在高中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寻找有效的策略,扬长避短,尽量把该模块开设模式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一般地说,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应把把宣传和计划做在前,整体安排高中新课程两年教学;(2)对《标准》和教科书的研究应比实施提早,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和寻找对策;(3)在新课程教材的实施中适当结合老教材知识;(4)适时的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想应的校本练习资源;(5)为适应新课程教材的改革趋势,经常在本校开展各种校本探究实验;(6)在课余开设各种选修,在学生选择特长科目发展方向时,给予及时的指导;等等。参考文献:1、王斌华著 《校本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2、程功、陈仙梅 主编《教育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4年3、王少非 主编《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李建刚 《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年12月版5、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靳玉东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高中生物论文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的开发利用【摘 要】针对生物新课程教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其进行问题的调查、分析,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学校进行新一轮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开发研究,促进高中生物教与学方式变革、优化课堂教学。【关键词】生物新课程教材;校本资源;整合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一)生物新课程教材有许多优点,但对于乡镇中学的学生、教师而言,由于教学设备的相对落后,信息量不充分,学生体验不足,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从2008年9月采用了生物新课程教材后备课组成员在校内外展开调查而表明,大多生物教师对新课程在体现新课程理念方面的变化给予了肯定,学生在课堂气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学习兴趣等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备课组成员通过与部分教师、学生的座谈发现,我们学校作为农村学校,而且又是普通中学的一所高中学校,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生物新课程有许多优点,但对于乡镇中学的学生、教师而言,由于教学设备的相对落后,信息量不充分,学生体验不足,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二)生物新课程教材的问题太侧重于大城市的实际,而偏离了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实际;另外,有些例子又过于理想化。因此生物新课程教材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发现配套资源不完善;对教学内容难度把握不准;缺乏新课程实施的指导等。生物新课程教材重视知识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对新课程教材中用来引入的例子,我们的教师大部分的看法是:34.5%的认为“足够多了,切合学生的实际”,46.9%的认为“改编一下即可”,7.1%的认为“根本不合用,按教师的想法重新编拟例子”.因此在生物新课程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明显感觉到配套资源不完善;对教学内容难度把握不准;缺乏新课程实施的指导等.据我们调查的生物教师们反映,新教材的问题太侧重于大城市的实际,而偏离了农村,另外,有些例子又过于理想化。用一位老师的话说“显然新教材是给大城市学生使用的(有点过激,但是也有不少老师有这种说法)”.因此我们备课组成员认为:生物新课程教材进一步推广时应注意:加强与新课程教材相关资源的建设,即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学校(箬横中学、大溪中学等)进行新一轮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的开发利用研究.(三)加强高中生物浙科版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根据学校的适应需要而出发的,是势在必行。具体适应需要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生物校本教材资源的使用是要学生在生物新课程学习中能轻轻松松地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生物校本教材资源是教师为顺利完成教材内容,为使学生顺利接受知识,所利用的一切资源。它包括生物课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的补充;生物新课引入的问题、故事;章节练习题,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计划等。所采用手段包括:CAI课件、录像带、投影片、自制教具以及外出参观等,因此生物校本教材资源的使用是要学生能轻轻松松地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2、生物校本教材资源在配合生物新课程教材下能与农村中学学生成长的需要相一致,能与农村中学的教育目标相一致。开发符合农村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的校本课程,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指向人的发展,指向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指向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只有在这一理念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才能使三者相辅相承,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农村中学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就业技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惟有如此,生物校本课程在配合生物新课程教材下才能与农村中学学生成长的需要相一致,才能与农村中学的教育目标相一致。加强与生物新课程教材相关资源的建设, 制成与我们这样学校实际教学相适应的每一节课的CAI课件、幻灯片、课前小故事、课后的思考题、探究方案等3、生物校本教材资源的开发对浙科版统编生物新课程教材和大纲起到补充、印证、丰富和发展作用。生物校本教材资源的开发建设要遵循调查研究,尊重事实的原则,经过细致的研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复对比,力求真实可靠,对统编教材和大纲起到补充、印证、丰富和发展作用每学期在校内开展一次新课程的教学活动的课堂问卷调查和学生对新课程教材实施中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为生物校本教材资源利用和开发提供保障。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坐落在农村,学生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这一代的学生基本上独生子女,从小受各方面的宠爱,生性有点娇懒,家长管制得也少,而且生源相对重点中学来说文化基础很薄弱,因此在生物新课程教材实施时,在选择校本教材内容和编排校本教材内容要注重两点:其一,将现实资源的发掘与统编教材、大纲要求结合起来,作为统编教材的必要补充。其二,把对文献资料的运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运用恰当地结合起来,引导师生充分关注。4、利用因地制宜,发掘资源开发为生物校本教材资源与生物新课程教材的整合利用奠定基础。校外成熟的条件性课程资源虽然相对稀缺,但素材性课程资源却十分丰富,如何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协调利用机制,这也是有机整合农村高中学校生物校本教材建设资源的一个重要困难;另外,在学校广泛自主地进行生物校本教材开发之后,如何尽快建立对学校校本教材建设的指导、管理和评估机制显得日益迫切,从而能很好的整合到新课程的教学中。因此我们备课组成员认为:生物新课程教材进一步推广时应注意:加强与生物新课程教材相关资源的建设,即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学校进行新一轮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开发研究,同时意识到需要教师的大量心血,它需要教师的大量积累,从生活中收集材料,从学生中收集材料,从各种报刊、杂志中收集材料,从电脑中收集材料。然后进行加工整理,制成与我们这样学校实际教学相适应的每一节课。二、策略与实践(一)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策略1、准确理解生物新课程教材《标准》对模块式的课程和教材设置的要求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由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组成。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理解科学的本质、过程和方法,了解并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属于公民素养的基本要求。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选修模块分别侧重生物技术、生物学与社会和生物科技进展,为学生选择学业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但生物科学的内容浩如烟海,发展迅猛,课标模块内容与课标要求是否存在落差,这还必须通过实践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模块内容的设置。2、研究生物教科书内容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生物教科书生物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的新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突出科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深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改革教材的呈现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作业系统,促进评价的改革。在次建议各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年级备课组要至少备齐5个版本的教材。对比研究不同版本教材对知识内容的选择、编排和呈现方式等,加深理解高中生物新课标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并依据课标优化组合不同教材的课程资源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年级中心组要组织专门的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并及时地将研究结果通过全市教研活动提供给各校参考。要摒弃过去那种“轻大纲,重教材”、“教学就等于教教材”的旧观念,树立“以课标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的新观念。(二)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实践--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整合利用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保证。1)感知和体会知识内容的变化1.知识体系的变化 按课标要求,不再是普通生物学体系. 每个模块的教材各围绕一定的主线展开,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确定知识内容的呈现顺序,使之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2.处理好基础性和先进性的关系知识内容的深难度总体上维持在现行教材水平,避免出现深难重。基础不等于经典。基础性应当是现代意义上的基础性。如免疫。通道蛋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DNA指纹技术、基因治疗、恢复生态学等。选修课集中体现先进性,同时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基础性与先进性之间有时矛盾,要灵活变通。如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让学生搜集最新进展的资料。2)、探究能力目标和内容的变化1.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关于科学方法的内容《分子与细胞》——观察和实证,《遗传与进化》——假说—演绎,《稳态与环境》——系统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2.改进探究活动的设计。安排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过程,领悟和运用方法.3.鼓励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在资料分析、小资料、技能训练、练习、自我检测等栏目中,有许多关于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方法,活跃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生物新课程加强内容的引导性和开放性,促进探究性学习, 变单纯的叙述式为图文结合,增设重要栏目。①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②探究活动的写法重在引导,探究的课题、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不作过死的规定;对于难度较大的探究活动,教材提供了参考案例; ③介绍生物科学上目前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存在的争议,体现科学体系的开放性;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思维的活跃程度,促进探究性学习。我们备课组通过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的整合利用尽可能地缩小《标准》的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落差,促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稳步地开展。具体实践的理论指导及实际操作如下:1、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包括校本教材探究实验的开展)在新课程教材的实际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优化教学过程。新课程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传统的学习方式,而是要发挥不同学习方式的优势,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课型、学校条件、学生情况等对传统的和新型的学习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1)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高中新课程标准将“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理念,必将有力地推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但教材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存在着相当的困难。这些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的落差,需要教师去弥补,即利用当地的课程材料,当地的生态环境及与社会生产、生活有关的生物学问题;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备课组成员在生物学科中尝试实施开展了新课程校本教材探究实验--体验制备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比赛并在校园进行展览,取得相当好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2)把握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对实际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这样的“生成”实质上是“放羊”,是放弃教学的责任和教师的责任,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死气沉沉的,这样的“预设”不仅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能力,而且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既要切实改变课堂教学中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僵化模式,又要对只求生成忽视预设的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三、成效与分析我们发现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存在一些问题。(一)高中新课程教学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1.教育观念滞后的问题由于传统的习惯势力,部分老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是把知识结构、难点和重点反复掂量,围绕它考虑教学过程如何展开,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的实现.只有对课程目标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才能使教学活动的组织符合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2.各校的课程资源问题 现在各学校教学硬件还不很足,不少教师过去是仅仅依据一本教科书、一册教参,就年复一年地教下去。现在实行新的课程标准,必须依托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教师有责任发掘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学校要有相应的投资和建设。各校应尽可能地完善图书资料、实验室及相应的器材,还有网络资源等,至少为各备课组配齐5套不同版本的教材。新的课程标准与原来执行的教学大纲,存在着显著的差别。新课标是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制订的。执行这个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管理部门、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教材编写者和课程的教师,都是全新的任务。教学活动是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同一内容的教学,不同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策略、方法和风格,可以说,教学活动也是极富个性化的活动。但不管什么样的创造,不管什么样的个性,都应该是更出色地达到新课程的目标。(二)对高中新课程教学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在高中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寻找有效的策略,扬长避短,尽量把该模块开设模式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一般地说,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应把把宣传和计划做在前,整体安排高中新课程两年教学;(2)对《标准》和教科书的研究应比实施提早,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和寻找对策;(3)在新课程教材的实施中适当结合老教材知识;(4)适时的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想应的校本练习资源;(5)为适应新课程教材的改革趋势,经常在本校开展各种校本探究实验;(6)在课余开设各种选修,在学生选择特长科目发展方向时,给予及时的指导;等等。
220 浏览 3 回答
342 浏览 4 回答
105 浏览 2 回答
204 浏览 2 回答
229 浏览 3 回答
213 浏览 2 回答
96 浏览 2 回答
261 浏览 2 回答
308 浏览 3 回答
184 浏览 2 回答
298 浏览 2 回答
359 浏览 2 回答
241 浏览 3 回答
236 浏览 4 回答
320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