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论文新疆方言,原本有两种,一是混杂其他北方腔的陕西方言,再就是甘肃西部方言。民国盛世才主政新疆时,由于他出身东北,大批任用同乡故旧,导致东北方言流行,一度成为迪化官话。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义勇军抗日失败后,两万余众经西伯利亚辗转来到新疆,由塔城入境,为盛世才接纳,新疆方言中又增加了东北因子和东北方言的成分。解放初,二军、六军大批将士(多来自陕西)转业地方,加强了陕西方言在迪化的地位,而甘肃方言主要分布在清末民初原镇西府和迪化州所属各县(巴里坤、奇台、木垒、吉木萨尔、阜康等地),那里的汉族多数是甘肃移民的后代,所操方言与敦煌、酒泉、玉门一带相似。后来,乌鲁木齐快速发展,五湖四海的学生、工人、工程师支援边疆建设,普通话逐渐流行,陕西方言在乌鲁木齐没落了,一种更接近普通话的乌鲁木齐方言开始形成。其他地方,昌吉、焉耆等地语调与当地回族移民相同,俗称“回回腔”;库尔勒、克拉玛依、独山子等地与石油系统存在密切联系,受东北方言影响,但也基本是普通话;兵团各基层团场因河南人居多,普遍流行河南腔,也有团场江苏上海人和四川人多,流行各自家乡方言。可见现在新疆汉人方言主要存在三大系统:普通话、甘肃话、河南话,其中普通话占主导地位。过去在新疆人群中占有一定势力的陕西方言已退居次要地位,乃至成为历史的陈迹。从1983年开始,新疆开展了大规模的汉语方言调查。基本上查清了全疆83个县市的音系状况(当时共87个县市),分出三片方言区,命名为:兰银官话北疆片:主要分布于北疆,包含乌鲁木齐、昌吉、巴里坤、哈密等20个县市;中原官话南疆片:分布于南疆及伊犁地区,包含库尔勒、焉耆、阿克苏、喀什等45个县市;北京官话北疆片:分布在新兴县市,包含石河子、克拉玛依、布尔津、阿图什等18个县市。中国语言地图集·官话之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上三片方言中,兰银官话北疆片历史最为悠久,使用人口众多。因此,狭义的新疆汉语方言指的就是兰银官话。这一成果被收入朗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被定名为《中国语言地图集·官话之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全国 15 幅汉语方言地图中独占一幅,这是新疆汉语方言已被国家权威学术机构确认的标志。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介绍:兰银官话分布于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及河西走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疆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共75个县市(因阿拉善盟与阿拉善左旗驻地重合,故按1个计)。兰银官话的“兰”指兰州,“银”指银川。兰银官话在我国西北方言中占主要地位。中原官话是中原民系和关中民系的母语,汉语官话的一个分支,是以中原语系为核心的中国历代标准音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和发展。中原官话主要分布于河南大部、山东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宁夏南部、青海东北部、新疆天山以南等地区,共390个县市,中原官话的使用人口仅次于西南官话,达到1.67亿。北京官话,是官话的另一个分支,虽名称中有“北京”二字,但并非北京话,更准确的说北京官话是热河地区的方言,主要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廊坊市、涿州市,内蒙古赤峰市,辽宁省朝阳市、葫芦岛市建昌县、阜新市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1500万。其中,属于北京官话区的承德市滦平县是全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