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器视觉产业链结构
机器视觉行业的上游有光源、镜头、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机器视觉软件等的提供商。行业下游应用较广,主要下游市场是半导体和电子制造行业。除此之外还有应用到汽车、印刷包装、农业、医疗设备和金属加工等领域。
2、研发投入聚焦前沿技术领域
2019-2021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研发投入从14.6亿元增长至3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为45.7%。从研发投入占比看,AI驱动的解决方案研发投入最高,2021年,AI驱动的解决方案研发投入占全行业研发投入的比例为21.8%,其次是嵌入式视觉系统。3D解决方案研发投入增长率最快,2019-2021年,3D解决方案方向研发投入从2.3亿元增长至6.5亿元。
3、零部件环节成本占比超60%
表面上看,国内市场逐渐形成了“国产”替代“进口”的扭转现象,但从我国机器视觉系统成本结构来看,就会发现,零部件环节的占比超过60%,底层软件系统开发占比达到19.88%。其中,元器件成本中,相机占比最大,达到27.11%。
目前我国的高端机器视觉核心组件设备大多来自国外企业,如高端镜头、高端CCD和CMOS、智能相机、高速图像处理软件等,高端核心技术还是被国外巨头把控,国内企业主要还是集中在生产光源、板卡、图像软件、相机和机器视觉集成系统方面。国内机器视觉产品在整体实力上还没出现能与康耐视、基恩士等对标的企业,国内机器视觉企业要在软硬件的技术方面下足苦功夫,才有可能打破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局面。
4、上游零部件技术壁垒高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点
机器视觉核心价值集中于产业链上游,硬件工艺与软件算法决定产品技术天花板。机器视觉设备价值可拆分为上游零部件与软件、中游组装集成与售后维护,其中上游占据了80%价值量,技术壁垒最高;硬件部分当中工业相机价值占比达50%以上,由图像传感器、图像采集卡与各类芯片组成,技术壁垒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