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有哪些值得推荐给初学者的论文 (Paper)?2015-04-28 pgl147258 【周皓南的回答(5票)】:第一次答题,能力所限,还请各位知友多多包涵。这个问题其实挺难答的,原因很简单:何为“值得”,何为“初学者”,每个答主们都可能因为自己的专业、研究和阅读范围,给出不一样的回答。就这点来说,不能说任何答主的回答是不对的。首先,和题主同为初心者,我觉得经济学作为一门高度体系化的学科,是不能脱离教材和知识结构说事的。所以,题主可以,也应该去继续阅读中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其次,阅读paper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掌握方法,那么就如 @Jichun Si 所说,没有知识基础便不可能知道如何应用方法;而如果是对经济学的各方面作一些大略的了解,或是像 @SlowMover 所说,尝试去掌握一些idea的话,读他推荐的几本期刊都是不错的。[我也不完全同意SlowMover对于methodology的想法,不过也不需要说太多,下面一段会提到一点,这件事情本身在学界应当也不是没有争议的,对于初学者,避开这种争议也是不错的一种选择。不过我依旧认为搭建数理模型本身便是一种idea的体现,而不仅仅是方法问题,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expected utility theory和prospect theory对于数理模型和公理假设的运用]而同时经济学作为一个知识学科的一大特点又是:如何定义所谓的知识结构?上面有答主说到了Gary Becker。我在还没有进入芝加哥大学就读时便深深敬仰其学术成就,即使当时还不能完全读懂他的任何著述。但是,作为芝加哥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Gary Becker的理论也必然是基于一些会被其他学派challenge的理论上的。简单的问题:如果让米塞斯绘制一张经济学的结构图,他的答案会有多少和Becker或是小卢卡斯不一样,甚至相矛盾的地方?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此处也就暂且说这么多。对于初学者,我个人觉得阅读经济学书籍的时候可以适当把各学派的观点糅合一下,但也可以只看芝加哥/奥地利的。并不是特别影响收获方面的东西。我在芝加哥大学本科学习中级微观的过程当中还是很注重文献阅读的,我觉得读paper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一方面,合适的文献可以让我知道,自己在芝大上课做的题目到底是怎样研究出来的,它的语境是什么?它的思想源于何方,又有什么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作为拓展阅读这些paper也是非常好的精神调剂=。=(我在上面说到的prospect theory实际上便是我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题,但我们并没有在课上了解到。这样一来,Tversky和Kahneman的文献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最好的拓展阅读吧)介绍具体东西之前吐一个槽。我觉得直接扔journal list是一个不太好的回答,原因是因为journal本身涉及到一个专业性的问题,对于题主没有“直接的”帮助作用(举两个例子:我个人认为最近看到的AER上面的文章已经很少有能直接让初学者看明白的东西,或是让初学者觉得“我好像上课的时候/自己读书的时候读到过它”的内容了;但同时,最近的RES上面有介绍对于一个status quo constraint的utility maximization model的发展,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比较适合初学者的paper,原因很简单:我看到了围绕价格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 utility maximization,我可以通过这篇paper看到这个核心概念的发展,和一些所谓“原理”所没有考虑到、或者值得去考虑的核心问题。这里的东西写得很快,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我会回头好好写一下)。不过,大多数上面提到的journal都可以选取一些文章看看的,这里不多说。鉴于题主的阅读范围主要涉及最基本的价格理论和货币理论,以及一些计量(其实我很好奇为什么要这样读。。),下面就推荐一些我觉得这一方面最有价值的paper,以及我比较推荐的阅读方法。我的标准很简单:奠基性的一定要读,开拓理论框架的也是值得一读的。(这其中我也算上了一些书的excerpt,我是觉得除了一些经济学史书籍比如斯蒂格利茨的The Roaring Nineties,没有必要推荐全书,特别是一些“流行经济学”书籍)Gary S Becker,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Human Behavior, 第一章. 最最简练但又最最精妙的对于理性选择的论述。值得注意的点是:什么是purposive behavior. 这个pdf谷歌的出来。与之相对应的:Gary Becker, Irrational Behavior and Economic Theory。jstor可查。Irrational Behavior是不是真的irrational到无法用理性的模型取推测?Becker的想法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前两篇东西(最多再加上一个risk-aversion)的应用:Becker & Murphy, A Theory of Rational Addiction。jstor可查。上面有人说到了Becker的核心成就(把“非经济学”的东西纳入到经济学范畴当中),我其实是不完全同意的,看上面三篇paper就能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想了。而且,做Becker这行的人还真不少,比如说芝加哥另一位诺奖得主Theodore W. Schultz。他的Economics of Fertility (1974)值得一读,nber可查。同样,关于经济学,或者说价格理论最核心的东西,弗里德曼有一篇非常不错的paper。1966年的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问题就来了:你说弗里德曼这篇paper是在说idea还是在说methodology?很多时候这两个概念是不分家的)我觉得楼主在未来的阅读当中可能会接触到更清楚的也更深层次的概念,如果要对这些概念(主要是价格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有了解的话,可以参考下面的paper,限于能力,如果我的介绍有任何问题,请不吝指出:Liabson (1997), Golden Eggs and Hyperbolic Discounting。讲intertemporal choice里面的non time-consistent discounting问题,是intertemporal问题在中级之上的非常好的拓展。Rosen (1999) Potato Paradoxes. 这位能力足以拿诺奖,但却英年早逝的芝加哥学派少壮派经济学家努力告诉我们Giffen good本身的存在性是有疑问的。(很好的衔接了曼昆吧~)Arrow (1950) A Difficulty in the Concept of Social Welfare。这篇就不用多说了吧~阿罗的paper虽然初学者看起来会有些吃力,但是里面的数理逻辑是可以把人领进经济学的神奇殿堂的。Samuelson (1977) St. Petersburg Paradox. 萨缪尔森老人家写的对于圣彼得堡悖论的历史总结。非常好的告诉了我们这个引发冯诺依曼思考expected utility theorem的历史悖论怎样产生、如何解决、有什么新的发展。Kahneman & Tversky (1981)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Hayek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和哈耶克老爷子一脉相传的一篇东西——Invisible hand and welfare economics by Stiglitz.因为我本人对于货币理论了解实在不多,所以也不敢大肆推荐相关的paper。但是还是可以介绍一些的,这次直接拿上课的syllabus截屏了——主要是trevor gallen给的,一些关于经济增长模型的介绍。最后再推荐两本书:Friedman的Capitalism and Freedom以及Becker的Economic Theory。大概就这么多了。做research空隙写出来的东西,请多多指教。----------------------------------------------------------------------回复 @SlowMover :我还是比较赞同针对我的回答补充的部分的。就像我的答案最开始也说了,这个题目因为本身提法太模糊,所以必然会有同等“正确”,但是不一样的解释或者不一样的方向的,也是因为经济学这个学科本身的特点,答题者给出的答案会受到答题者经验、阅历的限制。我确实在一段时间之内还是受到chicago school的影响比较深,也是因为他们的approach (姑且说是从methodology的角度)我比较能够接受,也觉得这样的approach为经济学构建了一个比较rigorous的学科体系。至于chicago school的问题,heckman和list之间的divergence确实很有意思,在此不提。shiller如果跟fama和hansen并在一起,他的那句话的意思也不一定是“算是客气”(这方面我读的就比较少了,仅是个人推断)。其实我的答案给的paper推荐倒是挺少涉及到所谓methodology和idea的纠缠之中的。比如becker的economic approach,这就是我觉得最基本的可以给初学者看的idea(也是我在学中微时候老师给我们看的第一篇paper。顺带,当时)。包括后面的irrational model,即使这是个模型问题,“取平均”照样也是一种思想,就跟我们看baby rudin的证明一样,尝试从methodology里面看到一些sparks of idea,未免也不是一件坏事。再多说几句,我现在看paper的时候也是会有意跳掉各种数学证明,甚至很多时候会把建立模型的所有部分都跳过不看,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也不是没有坏处,要看他看的是怎样的paper。举个例子,Willig (1976) 在AER上面发了一篇Consumer surplus without apology。核心概念就是用一堆数学说明CS是可以rigorously(在统计学的意义上)反映CV和EV的。问题就是这篇文章除了最开头以外通篇都是数学。。。这样的paper从methodology的角度必然是不适合初学者看的,但是,即使idea非常明白,初学者能够接受,也只是停留在“接受”的层次而已,因为其实初学者不知道衡量welfare的这几个概念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除了计算时候调整一下curve和upper lower bound。如果真的沉下心去看一篇paper,那么必然能够从method当中获得和经济学思维有关的收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倒是觉得method和idea的问题初学者大可不用选择性的去刻意扬弃,看paper的时候采用一种integrated approach,各取所需即可。最后随便说几句st. petersburg那个例子——如果说idea是marginal utility递减我倒觉得不如直接说人们大多数时候(“在一定的规则下”)是risk-averse的。这就涉及到idea有多少个层次的问题了。总的来说因为不知道题主的需求,所以也很难说拆解paper需要拆解到什么程度。毕竟这也不是一道“how to read an economics paper”的问题。最后的最后。。因为SlowMover要被recursive method这本书虐。。等我到了SlowMover的层次以后求带~233333【komarikamikita的回答(4票)】:You do not need paper, but you need textbooks.【知乎用户的回答(5票)】:UPDATE其实说到给初学者推荐PAPER,第一想到的是这个:The Mystery of the Vanishing Benefits: An Introduction to Impact Evaluation从一篇里学到的知识/指导思想支撑我高分过了3门考试……——————————————————————————————————————————以前参加过一个Scientific Writing Workshop,搬运一下当时导师推荐的文献来源(见最后)。虽然这些期刊看着超专业怪唬人的,但大部分有一定数学和计量基础的话就能看懂。知乎之前有个问题:如何评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Gary Stanley Becker 的学术成就?用经济学来建立人类行为的统一分析模型,并让所有学科都为其所用,为模型提供合适的参数和假定。现在很多PAPER都是走这个路线(不过也有可能是我的专业方向是这样,曾经选了个发展经济学的seminar,阅读材料把什么科教文卫、妇女儿童权益、环境保护blabla的都包括了,这·些·都·是·经·济·学·论·文……后来还上过研究恐怖主义、青少年犯罪、移民与社会问题之类的课也是一样),如果题主不是想要钻研理论,这些读起来还挺轻松有意思的。发现全新的视角或者是看到作者对数据做了非常巧妙的处理时真是不由自主地在心里点上32个赞。当然如果志在理论的话……还是多看经典教材吧。Good general journals:e.g.o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o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o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o Econometricao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o Economic JournalGood specific journals:e.g.o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o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o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o Journal of Financeo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o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o … etc.Journals specialized in surveys:e.g.o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o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Working paper seriese.g.o NBER Working Papers (National Bureau ofEconomic Research)o CEPR Working Paperso IZA Discussion Paper Serieso Working Papers of the IMF, ECB, WorldBank, etc.o Working Paper series of good universities【JunAccount的回答(2票)】:推荐看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每期邀请相关领域的大牛写几篇,高屋建瓴,语言通俗。【米笑的回答(2票)】:半夜被吵醒,来逛知乎看到这个,哎呀你们这些人呐,人家要推荐给初学者的paper,你们就搬出顶尖期刊都是好文来敷衍人家,太坏啦。初学者嘛,可以看看的paper,我觉得该是满足,第一,数学少的。第二,文章有意思但不难理解,第三,文笔不错的。JPE,JEL神马的,人家非专业,不一定会去一期一期借来看。然后我突然就想到这篇文章了,觉得写得不错,还挺适合初学者的:Roth, A. E. (2007). Repugnance as a Constraint on Market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1(3), 37-58.话说,权力的游戏第四季不是刚结束嘛,我特别喜欢这戏里面小恶魔在庭前慷慨激昂的一番呈词,当时看完后我就想起这篇文章了。然后免费下载的我只找到这个working paper的版本:w12702.pdf看了一下这个的开头,与我当年在JEP上读得最终版略有用词上的不同,但内容应该是一样的。若是你学校图书馆有订阅,那就用上面给的cite去搜索,没的话就看上面的网址链接吧。就酱,希望你喜欢~【知乎用户的回答(3票)】:推荐看Debreu的monograph- theory of value.------以及我觉得很多人列的经济学所谓入门的书籍没什么读的必要…有那功夫不如学学数学.【城市猎人的回答(1票)】:经济学基础文献选读 更新描述或封面作者: 罗卫东 编选ISBN: 9787308056137这本书里边大部分都是论文。我推荐其中的一篇《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 哈耶克。【NeiLHG的回答(0票)】:不知道题主有没有法律方面的兴趣。当初因为看经济法所以接触了大学里一门经济学与法律的课程,收益很多。推荐张五常的书目。都是一些有趣的生活小例子阐述了背后的经济学理论。【Mephisto的回答(0票)】:不要自以为这两本基础入门书籍就可以帮你读很多paper了……而且读paper是很浪费时间的学习手段。通常paper都是长篇大论证明了几个结论,而教科书里会以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教给你(如果不是适合当下阶段的,教科书也会告诉你)。如果你是想入门经济金融领域,以下教科书不错推荐教科书:Principle of Micro/MacroeconomicsIntermediate Micro/MacroeconomicsPrinciple of Corporate FinanceStrategies and Games入门会计学统计学(如果会了就不用了……)【邹邹1990的回答(0票)】:经济学的烟酒僧表示看paper也头痛啊,初学者就应该先看入门级的教材然后不断升入。掌握经济学的各种方法论,原理,知道如何运用。然后针对性的看相关的paper,看paper应该是带着问题,寻求答案的思路去阅读思考。【SATBBB的回答(0票)】:paper读得越多,越觉得扎实基础的重要。不过learning by doing could be a way。【顾志耐的回答(0票)】:只学了曼昆那本书离能看明白经济学五大期刊上的Paper的距离还是有点远的,这里我也认同 @Jichun Si 说的,在开始的阶段还是去读一些教科书为好,因为教科书已经把成书的时间之前的经典理论都涵盖了。如果实在想读Paper,建议还是从文献综述读起。上面提到的JEL上面的文献综述都很不错。我在这里再给一点别的思路,列一些上面几位都没有说过的领域。如果你对新制度经济学这个领域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一些这个领域的文章。这个领域有很多经典的论文,并不用很复杂的数学模型,但是思想很深刻,有助于对用经济学的思想审视这个世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下面列一些我自己读过的R.H. Coase The Theory of The Firm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这两篇经典论文可谓“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奠定了产权经济学的开端。接下来推荐一下我特别崇拜的经济学家 Mancur Olson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 Economic Growth, Stagflation, and Social RigiditiesMancur Olson的理论经常是前人从来没有说过的,令人眼前一亮,读完之后可以让人对社会的组织结构有新的认识。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领域的很多论文也比较好懂,而且读起来可能更有意思一点。这样的论文重点在于实验设计,后面会用一些统计学的方法去检验结论,如果你有统计学基础,读下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对行为经济学发展的前景还存在疑虑。【雨田雨辰的回答(0票)】:以下主要是对金融研究的学习,转自我给另一个题主的类似回答:首先,我觉得题主可以尝试先了解现代金融学的发展历史。这个过程可以帮助题主可以理清每一个理论的产生背景和意义,从而使题主更容易整理出自己的金融知识体系。在这里,我有一本书推荐题主看看,邵宇和刁羽的《微观金融学及其数学基础》。这本是主要是针对资产定价相关理论的。这本书在前言部分,总结了现代金融学从1900年巴舍利耶的《投机理论》到黄和达菲的有限证券市场的动态阿罗-德布鲁均衡的相关发展历史,通过阅读这一部分,题主应该会对现代金融学的体系发展和每一个理论所关注和回答的问题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进一步,这本书的微观金融学部分很好的将这个历史中的主流金融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类,条理十分清晰。具体说来,总结了投资者行为(即投资者效用最大化)衍生的资产定价理论、金融市场无套利定价条件在不同模型假设下的表达、B-S方法和风险中性定价在衍生产品定价方面的应用、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金融市场理论等。每一个方面都是资产定价领域的重点问题。而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数学部分则很好的总结了需要用到的数学基础。其次,我认为题主可以基于不同的金融分支阅读各领域自身的总结性文章。在这里,我有两篇推荐题主阅读。首先,是哈佛的John Y. Campbell今年写的《Empirical Asset Pricing: Eugene Fama, Lars Peter Hansen, and Robert Shiller》。这一篇文章主要总结了上世纪70年之后基于SDF的当代资产定价理论,非常详尽,适合题主对当代资产定价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上有一个大致的学习,并且Shiller的理论是Behavior Finance方面的先河,现在很多热点的information economics问题都是从这一个分支逐渐发展出来的。第二篇文章是B. Espen Eckbo的《Corporate Takeovers: Modern Empirical Developments》。这一篇文章总结了公司并购方面的实证研究的建立,对于题主对并购理论和实证方法的理解有一定的好处。这一篇文章的最大好处是每一个部分都是基于一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有利于题主在学术生涯中形成问题导向型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并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其他的参考读物,我认为题主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阅读各个领域的经典教材。比如,Bodie的《Investments》对资产定价方面的基础知识有所介绍,Stephen A. Ross的《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对于公司金融学相关知识有所介绍,还有Hull的《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对于衍生品定价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个人认为,题主的数学本科背景很适合这个方向的发展,恰好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很初步,未来空间辽阔,金融工程技术的掌握一定可以获得政策红利)。当然如果题主读了上述综述性文章,有兴趣也可以读一读参考文献中的原始论文。主要可以读一读Markowitz、Sharpe、Fama、Merton、Black & Scholes、Ross、Breedon、Duffie & Huang、Fama & French、Shiller等人的文章。由于重要理论实在是太多,不在这里赘述。BTW,我也不认同 @Jichun Si的看法,你现在这个阶段就是应该多多的看一些总结性读物和原滋原味的论文,从中间获得最直接的idea,methodology是后话,但学术思想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一般学术思想都在introduction里面进行了逻辑上的陈述。至于methodology,则可以逐渐的通过看同一个field的论文去总结对于相似问题,academia都用了什么统一的方法。以上。主要用于抛砖引玉。
金融毕业论文篇1 浅谈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影响 互联网金融,顾名思义,这是由两个词语组合而来的,也就是互联网加金融。那么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定和互联网的发展息息相关。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基础的保障。并且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使得互联网金融更加透明化、虚拟化、公开化,更是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并且,在互联网上,金融信息得以资源化。互联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利用云计算技术来寻找我们生活、经济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整合成可利用的资源。不管我们在互联网上的交易还是浏览情况,都会成为数据,被互联网分析,最终系统性的分类汇总成有用的信息。方便、快捷、而且数据大,可靠度高。 相对于传统金融业而言,互联网金融业更加快速地推动着我国金融业往前走。传统金融业大多是垄断机制,比如银行,银行大多服务于政府或是大企业,许多小微企业得不到融资机会,而现在国家大力推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多的小型企业应运而生,这时候,他们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新兴行业的崛起和小企业的壮大希望能够得到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如果小微企业得不到融资机会,又怎么能够经营出更好的业绩,也就无法带动经济的发展,这样就与现在的政策期望相背离了。这样的机遇下,互联网金融顺风而起,迅速壮大,这样的金融改革使得金融产品效率更高,服务更加便捷,成本更加可控。 互联网金融现如今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传统金融网络化,比如说手机银行,今年2月25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银行一起做出了一个惠民 措施 ,即转账免费,虽说银行是受到第三方支付的压力下,稳住民心,减免手续费,但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央行的推力,央行去年12月25日发布相关文件,鼓励银行对存款人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在一定金额以下办理转账汇款业务免收手续费,更何况减少了柜台人工的成本,所以对于这点小成本,银行还是有能力覆盖的。还有一个亮点是在2月25日,五家银行签约,使银行间账户信息互联互通,也就是说,客户只要在这五家银行中任意一间开立账户,就可以在这五家银行内任意选择产品和服务,这为客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但也同时增大了风险,也给银行更大的压力。 第二种类型是互联网支付,也就是第三方支付,如微信、支付宝,这些支付方式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只要有手机的人,百分之八十的概率都会安装它们,因为它们便捷,快速,并且免费,特别适合小额转账。虽然近段时间,也就是从3月1日起,微信支付对转账功能停止收取手续费,可对提现功能开始了收取手续费,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也要承担它们自身的一个运营成本,免费也不可能是它们留住客户,维持业务的长期做法,不过,大家已经习惯于这种支付方式,并且手续费也并不高,所以这股浪潮依旧持续着,还要一方面是因为电商小平台拥有关于用户的大量数据,这一优势带来了契机。比如马云的淘宝、天猫,你要在上面购买商品,就要用支付宝,在刘强东先生创办的京东上买东西就有一个“京东白条”而且也算小额贷款,消费性金融,饱受大家追捧,在2015年,它的交易额也同比增加600%,消费金融用户同比增加700%。这样的发展令人惊叹,也让人不得不折服于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第三种类型是网络融资,也就是通过网络平台贷款,这就满足了个人金融需求和缓解小微型企业融资问题。这对于中国现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缺口,正好网络融资来弥补了这一缺口,比如P2P等。首先来谈谈关于解决个人金融需求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切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现在房价居高不下,不少年轻人在外打拼买房难,租房难,于是搜狐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搜易贷”平台2014年推出“首付贷”项目,这个就解决了许多人买房子付首付的问题,因为它的费率比地产公司及一些小贷公司还要低很多,并且有很多种类选择,放贷时间也快,这给急需要有个住房但又暂时没有足够资金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选择。而且“搜易贷”开发了“赎楼贷”“卖房贷”“抵押消费贷”“租金贷”“购房贷”等创新产品。使得个人融资得到了极大的帮助,不仅是买产品,还有做贸易等,都解决了人们的资金缺口问题。 然后再来谈谈关于P2P网络借贷行业给微型企业解决的融资问题。近几年来P2P这个词也算是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在众多微型企业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借助于P2P网络借贷来实现自己的融资难问题的案例数不胜数。它将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再将这些资金直接借贷给小微企业,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并且P2P的 商业模式 非常符合现如今的新经济,所以增长速度迅速。 第四种类型是网络投资理财型,当然这里面也同样包含了P2P平台,并且还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网络投资理财,比如P2P平台、余额宝、理财通等。它们的投资门槛很低,就余额宝来说,它的投资门槛,甚至于说是100元以下都可以进行投资,并且风险很低,网购又方便,只要有手机,下载app后就能随时买进,也十分迅速,如果是提现到银行卡,只需2小时以内,如果是消费就能立即消费,节约时间,有了这一系列的特点,投资者们,哪怕是学生,也愿意将自己手中的闲钱放入余额宝,虽然也不能像买股票那样的收益高,但也不用每天担心它是涨还是跌,并且买股票也需要 经验 和专业知识,你才能盈利。对于没有投资经验手里有余钱和投资理念的人来说,这样的产品再好不过了。所以,这类网络理财产品对于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来说都是十分适用的,十分普及,使用率最高,根据数据显示达到76%,远远超过银行理财产品和股票基金,期货等金融产品。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互联网自身的安全问题 近几年来,互联网如藤蔓之势迅速占领全国的各家各户,带来的影响巨大,可是互联网本身却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技术漏洞,知识的不断更新,科技的不断进步,一旦没有及时更新和改进互联网防护,就有可能遭到黑客的入侵,互联网上泄露了客户信息,随意修改了关键数据,甚至还会导致互联网系统短时间瘫痪,安全漏洞让人防不胜防,这样导致的损失也不止几亿元那么简单。客户投资者觉得自己受到欺,不再相信互联网金融,导致的消极因素不断扩大。 2.互联网金融鱼龙混杂 互联网金融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发展的,所以它的准入门槛很低,注册资金不高,政府也在2015年才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所以在这个领域里可谓是鱼龙混杂,不仅技术上,风险把控也不好,对于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也不过关,无法把握风险的人大在其中,所以一旦有什么小问题就会应风而倒,更可怕的是有许多人一开始就是为了欺投资者,故意拿出高利息来吸引投资者,最后就携款而逃,所以跑路的平台越来越多,还有许多没有经验的平台不知道如何定价,如何做出好的产品,最终无法收获效益,所以不得不倒闭的情况也不少。 3.互联网金融缺乏创新 最开始的互联网金融给整个金融业都带来了不错的影响,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便效仿前者的模式,想要从中获利或是成长,但是,时代的变化是不允许你一直跟随别人一成不变的步伐,很难解决现如今面临的问题,反而会加重拖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但也是由于创新太过于冒风险,怕一不小心就触碰了监管红线,而且创新这种东西就跟创业一样会耗费太多的时间跟精力,运营成本更是高得可怕,重点是即便投入了资金和力,技术也不一定会成功,所以这也是现在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一个困局。 4.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匮乏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相比国外的互联网金融实属太过年轻,稚嫩,所以在这方面的人才和人才培育也是十分缺乏的,不仅是营销人才,还是风险控制人才,技术人才,高管人才,需求程度都是很大的。如果没有这些人才的血液注入,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将面临难以预估的风险。没有好的产品设计,没有好的管理团队,没有好的营销策略,谈未来是否遥遥无期呢? 三、针对当前问题的对策研究 1.提高网络安全标准 由于网络安全 系统安全 问题严重,许多的平台都没有专业的技术团队,甚至有些平台都是从外边购买系统回来,所以要提高网络安全的标准,可以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点,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系统,即使依旧采用外购的手段,也要提高要求,并且培养团队里的人去研究这个系统,设立专门的职位定期检查系统是否有缺口,有风险,及时查漏补缺,及时把控风险。 2.强化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引导 互联网金融处在这样一个混杂的环境中,不仅是要政府出台更加细致的有关文件来规范约束互联网行业的内部情况,更是要提倡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可以让各个平台相互制约,如果发现彼此存在问题,可向有关部门检举,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同样投资者也有这样的权利,加大监督力度,完善体制。加强并规范平台披露信息的情况,平台的基本情况、经营情况、股东情况等,都要定期披露出来,让投资者自己衡量风险。还有信用体系的提高,投资者的征信情况也应该更加严格,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有助于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还有一点,可以适度提高行业的门槛,保证让参与者有更好的风险承担能力。 3.鼓励互联网金融多元化发展 一成不变的思维只会让社会退步,只有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横向或者纵向不断地去发现,去尝试新的 渠道 ,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国家也可以大力鼓励现有平台或将要踏上这个征途的新入者开展新的途径。这样互联网金融才能发挥出它全部的能量。 4.加快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 尽管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但人才缺口问题严重影响互联网接下来的发展,只有大力培育人才,比如说在大学里开设相关联的课程,各级专业教授联合各平台共同制定企业内部人才培训计划,针对性地让他们学习,或是引进国外的优秀人才,学习他们的经验。培养好的人才给予他们相应的福利,留住人才,让互联网的未来更加明朗。 四、结语 综上所诉,互联网金融在政府和经济改革的推动下,有着可预见的未来。虽然互联网金融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是只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积极地去修补它的缺点,并且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就能促进传统产业跨界融合、转型升级、加快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于中国的创新创业的发展也有着很深的影响和意义。在现在的外部监管部门的“洗牌”后,互联网金融也有了新的模样,相信在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会越来越多,数据也会越来越大。 金融毕业论文篇2 试论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一、前言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我国的电子商务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时下流行的融资方式,也成为帮助小微企业进行融资的最好的方式。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不足,常见的问题会出现,平均的生存的时间很短,抗风险能力不足,对于小微企业融资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阻碍了小企业的进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进行大量的研究。近年来电子商务有了长足的进步,互联网金融也发展起来,小微企业融资也得到了应用与发展,形成了融资的新模式。与以往的仅仅依靠小微企业内部筹集资金的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融资大大的提高了融资的局限性。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需要借助外力,能够实现快速的发展和壮大。特别对于一些新型产业的中小企业,通过行动方式融资,能够实现短期内的扩大再生产,增加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和自身的竞争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 二、国内外的研究 对于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融资的方式的探讨,研究这方面的学者主要是关注在互联网的金融和小微企业的融资这两个重要的方面进行探讨的。 首先,在关于研究互联网的金融的融资的这一方面。在国外主流的思想是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化生产的需要产生的,是由于信息的传播需要与各项运行机制的配合应运而生的。在国内的主流的思想是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和服务产生了很大冲击,传统金融机构需要积极的采用应对措施,拓展金融业务,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融资业务风险的控制和征信体系的完善,从而提高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通过分析不难发现限制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大难题是信息的不对称,互联网金融是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从而能够让小微企业内部的信息能够让外界所知晓,让投资者能够了解小微企业的正常的经营状况,从而能够得到投资者的信任,以便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资金和 其它 方面的支持。 其次,主要是小微企业的内部运营不合理的探讨。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生产的规模普遍较小,管理的规范普遍存在很大问题,各个环节的生产的标准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让小微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经常面临资金短缺和技术不足的现象。但是当小微企业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常常依靠企业内部筹措资金的方式进行解决,就造成问题可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影响企业内部的发展和壮大。 小微型企业的内部信息不完善的状况,导致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寻求外部的帮助的时候,由于投资人缺乏对小微企业的内部信息的了解,以及缺乏对企业内部真实情况的了解,无法对小微企业产生信任感。由此小微企业的外部融资很难实现被迫进行内部融资和整改。如果向银行进行融资,由于中小企业的内部状况的信息披露的不完整,加上银行实施严格的信贷政策和风险控制,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很难得到实现。 通过上述的研究表明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缺乏深入的探索。目前主要的研究是在小微企业的融资方面,不是互联网金融支持下的小微企业的融资,社会对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关系,方法,形式,机制和模型的基本问题,如不作出明确的定义,在同一时间,它也显示缺乏建设性的研究。因此调查小微型企业融资的金额、融资期限从而能够得到大量的数据,通过资料进一步证明互联网金融和小型和微型企业的供需匹配关系。 三、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意义 1.融资模式创新是国家战略需求与政策扶持的双重推动 中国金融的创新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式就是小微型企业融资的模式的创新。首先,小型和微型企业需要通过融资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小微型企业融资的模式,能够完善和创新传统的小微型企业融资模式,小微型企业能够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金融包容、创新;其次,小型和微型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影响就业,而且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型和微型企业在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的方面需要提高,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多的作用。 中国的金融的改革和创新的大环境下,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于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和财政的支持有了很大的提高。对金融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供了政策的肯定和支持,基于整体风险控制,确保实现小微型的企业的贷款的增长率不低于同行业增加值的平均水平。 互联网金融的快捷便利的服务方式,能够给长期处在贷款难、融资难、面对困境的小微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使得小微企业能够在遇到风险的时候积极寻求到外部的资金援助。与以往的仅仅依靠小微企业内部筹集资金的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融资大大的提高了融资的局限性。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需要借助外力,能够实现快速的发展和壮大。特别对于一些新型产业的中小企业,通过行动方式融资,能够实现短期内的扩大再生产,增加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和自身的竞争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 2.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的优势 对于小微企业内部出现了资金的困难,产生强烈的融资需求,但融资困难,短时间内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然而,由于小规模的小微型企业固定资产抵押比率较低,金融体系并不完善,其他内部因素的制约,导致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的现象,长此以往,小微企业在面对资金困难的时候如何的筹措资金就变成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小微型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伴随着新的融资的方式产生包容性,更加的高效便捷。首先,互联网金融有很大的包容性。小微型企业融资的模式,能够完善和创新传统的小微型企业融资模式,小微型企业能够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金融包容、创新;其次更加的便利。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能够更加快捷的获得资金和其它方面的支持,互联网金融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更加的便捷和快速,对于贷款批准流程的快捷、低成本的特点,减少了小微型企业融资门槛;再次,客户的不同需求,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提供客户针对性的服务,小微型企业能够针对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融资的产品,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 传统的融资的方式,对企业的要求很高,手续繁琐,对于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来说,传统的融资的方式就很难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现在的资本市场的融资的高门槛,新开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商业部门也只有在短期内解决融资的问题,所以小微型企业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的比例很高。 互联网的融资模式通过资金融资的供给方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贷款、供应链金融模式等融资的模式。P2P贷款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一个有用的补充现有的金融系统的有效的方式,可以解决传统的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的问题,能够有效解决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 从资金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资本的供给和需求的增加,互联网金融应该配备两个供需对接融资的模式作为标准,互联网金融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分为以下四种: 1.点对点融资模式 通过点对点的融资的方式能够同时使得多个贷款的融资的需求得到满足,它的特点就是通过降低交易的成本和风险控制的方式,网络的快速传播,涉及范围广泛,用户可以提高小微型企业的积累和贷款人的信息透明度和对称,小型和微型企业融资可以通过这种模式独自选择贷款利率,减少交易成本。 融资模式的过程主要包括: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小微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融资的企业进行合作,双方进行合作的协商,可以达成一个最初的合作的意向。其次,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身份验证,通过对合作双方的资质和信用进行审查和验证,保证了合作双方的合作的风险的控制,和合作的正常进行。最后,贷款方和借款对信用风险预防和控制进行量化。 2.基于大数据的小额贷款融资模式 对于大数据的微型的信贷的融资的方式来说,主要是指电力供应商成立的小额贷款的公司,能够满足电子商务的领域和小微型的企业对于筹集资金的需要。对于这样的一种融资的方式在阿里巴巴的小额贷款的公司的服务中中表现显著。新型的融资模式的特点是:融资的门槛很低,灵活贷款、特别的方便和快捷。小微型企业申请贷款的整个过程中,能够实现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小额贷款融资模式基于大数据的过程:首先,在对小微型企业贷款偿还能力进行研究小微型企业。小额贷款公司能够引入网络的数据的模型和在线的视频的信贷的调查,能够对电子商务的经营的小微型的企业的三方的大数据的真实性进行验证,进而对小微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以及他们偿还贷款的能力进行评估。其次,对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贷款监控情况进行研究。小额贷款公司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监控小微型企业的贷款业务活动的现金流和其他金融的条件下,小微企业能够在网络数据的转换过程中进而进行信用的评估,最后能够达到控制贷款的风险的目的。 3.大众筹资融资模式 小型和微型企业通过互联网融资的新型的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用于自身的扩大再生产,是一种公共融资的新方式。这两种的类型的具体的方式,即小微型企业提高公众持股模式和一个新项目来提高公共模式,这是一个过程的特点。公众提高股权融资模式,小微型企业融资平台,提高公众股权融资信息发布,这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本质。除了传统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可以通过网络金融对小微型企业融资方式的进行创新。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市场推广平台对产品创新或预售平台的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4.电子金融机构-门户融资模式 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融资的模式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的金融的门户的服务的平台,能够使用搜索功能和评价的功能,来进行各种金融机构和信贷产品的对比,然后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来提供各种服务,包括融资服务和技术支持的服务以及其它的服务等。首先,对于小型和微型企业来说,传统的金融融资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通过互联网金融门户平台可以满足小微型企业的不同的需要。其次,提供电力信贷融资对其产品以及确定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提供门户平台的对比。最后,小微型的企业通过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能够实现电子银行系统金融机构能够进行快速的浏览。 五、结论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的主要的结论:首先,互联网金融的融资的方式是一种普遍的、创新的、快捷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小型和微型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小微型企业融资的简单、便捷、高效、迅速。其次,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通过传统的融资的方式很难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对于企业来说,内部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供需匹配产生很大的作用的。对于以后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剖析:在互联网的融资方面支持企业资金困难的方面的现状来进行探讨,并提供案例参考国内研究的以往的经验,有针对性的进行探讨和研究。定量研究互联网金融和小微型企业融资合作伙伴关系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比较。 猜你喜欢: 1. 金融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2. 有关金融的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3. 金融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有关金融的毕业论文范文
162 浏览 2 回答
236 浏览 2 回答
222 浏览 3 回答
147 浏览 5 回答
296 浏览 2 回答
89 浏览 2 回答
233 浏览 3 回答
204 浏览 2 回答
109 浏览 2 回答
293 浏览 3 回答
236 浏览 2 回答
233 浏览 4 回答
81 浏览 2 回答
81 浏览 2 回答
307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