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MBA学位论文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忌学术不端的行为
例如,伪造或者篡改实验数据以及抄袭或者剽窃他人的成果。
什么是伪造或者篡改实验数据,以及剽窃他人的成果,这很好确认,多数人也不会有意而为之,就不多说了。但是,很多人却会有意无意地落入“抄袭”的陷阱。
那么,怎样才会构成“抄袭”呢?很多人的眼里,恐怕往往将文字相同或者相近和抄袭相提并论。所以才有现在很多高校热衷于使用计算机“反超袭”软件对学位论文进行文字检测。
其实我们在写论文时,会使用别人的理论、学说或者方法来解决你的问题;在分析和归纳时,也会利用别人的观点和数据来加强你的论证;最终才会得出一系列的结论。所有这些,都是允许的。但是,你必须明白,学位论文说到底是你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果的展示。其中的两部分内容,哪一部分是你自己的,哪一部分是别人的,必须区分清楚。
如何区分清楚呢?那就是,凡是别人的东西必须要标注出来,或者说引用;否则就容易构成抄袭。也就是说,别人首先提出的观点,即使是用你自己的话来叙述(虽然计算机未必能检测出)也是构成抄袭的。
为了避免涉及抄袭,最好的办法是:
(1)一般的文字表达就自己来写,一定不要偷懒。这样,即使真遇上了和别人的相同或相近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不做亏心事就不怕鬼敲门嘛。要记住,即使是常识性内容的叙述也不能随便用别人的文字,否则也是抄袭。
(2)重要的数据,只要不是自己实验或工作的结果都必须要标注出处(而且是权威的出处)。标注的文献号就以上标的形式放在被引用的数据后面。
(3)严格区分自己的文字和引用的文字。要做到:“正确引用”和“正确标注”。我现在建议我的学生,即使是间接引用的文字也要加上双引号;如果是直接引用就是加上双引号后再加下划线。当然,如果有办法做到间接引用能够明显区分时,引用的部分也可以不加双引号。
现在很多的学位论文(其实不仅是学位论文),并没有什么引文与标注的概念。其文献标注号就是乱放的。好像是,别人有,我也跟着胡乱地放上几个文献号。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学生,即使是中国高校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受到过引文规范的教育。大家似乎都是无师“自通”,似懂非懂的。
我已经多次呼吁,尽快地建立中国的引文规范并至少在本科生阶段进行引文规范的教育。
2、忌论文无“新”
科学研究离不开“新”字。可能是“新方法、新问题”,也可能是“新方法,老问题”,或者是“老方法,新问题”,至少是“老方法、老问题、新见解”。
文献[1]规定:“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每篇科学论文对于文献来说,必须有某种新的贡献,它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建议新类型的研究,提交新数据,论证新理论或提出新学说。[2]”
3、忌无宽度
学位论文要证明,你在相关研究问题或者相关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已经比较扎实,并且对相应的研究现状已经比较了解。我认为,硕士生应该是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比较了解,博士生则应该是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比较了解(更为宽)。所以,你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至少40多篇吧)。这些参考文献(也就是引用文献)都必须是你阅读过并能对其做一定的评价的'。
关于“引用”,我有一个说法:“引用”是既要“引”还要“用”;只引不用,是“伪引”;只用不引,就是抄袭了!
前几个月我刚刚评审过南方某著名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这篇论文还是用英文来写作的,看上去有点吓人。可是其给出的参考文献总共才16篇,其中还不乏什么微软操作系统说明书,某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说明书以及维基百科中的内容;在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我的评语是“作重大修改后再答辩”。
说完宽度,是不是也要说一下深度呢?这确实有点不好说,受每个人能力、所处的环境、所具有的研究条件的限制,以及各学科面对问题的不同,不好一概而论。
4、忌无条理性、无逻辑性、无连贯性
什么是有条理?在英文中我们说某人有条理,可以这么说“He/She is very organized”。“条理性”,也可以翻译为“sense of order”。所以,论文的条理性也不妨理解为论文内容组织的合理性以及文字叙述时的秩序性。
学位论文分为若干章,每章又分为若干节,每节又可能还会分为若干小节。所以,你必须认真考虑,把其中的内容组织好。不妨先列一个提纲,认真地想上几天,然后才动手展开写各小节的内容。
你在叙述内容时,可以将内容按时间的正序(由远及近)或者逆序(由近及远)展开,也可以按重要程度或详细程度由“小”及“大”或者由“大”及“小”展开。满足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有条理性了。
在使用文字叙述时,往往不是分析就是综合的过程,会使用到概念的比较、抽象、归纳、推理等过程。概念和概念之间往往具有某种关系,要注意不要弄错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从属关系、因果关系等。
建议找一本形式逻辑的教材来读一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是有益的。我和厦门大学的黄荣彬教授都认同逻辑学对科学研究作用。人并不是天然就具有严密、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的。
一个段落由若干个句子构成来表达某个中心思想,应确保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连贯性。同样各段落之间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条理性、逻辑性和连贯性之间其实有一定的关联。
5、忌不严谨
不严谨,恐怕是学位论文中最常见的现象。首先是整个科研过程中研究者的态度就不严谨,其学位论文当然也不可能是十分严谨的。
科学是理性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学位论文是科学文献,它完全不同于政治宣传的文章,可以歪曲事实;,也不是商业广告,可以随意夸大;更不是文学作品,可以任由作者想象。
严谨性是学位论文的必要条件之一。
所以,首先不能随意夸大自己研究结果的价值;也不要随意夸大自己所使用的方法的优点,也要客观地评价其他的方法(不能因为没有使用,就只突出其缺点)。“学术论著应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3] ”
对自己的研究结果的评价,最好能有量的指标。“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4] ”
为了使论文具有客观性,尽可能避免使用“可能”、“大概”、“应该”、“也许”等字眼,也最好不要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基于严谨性,你必须对学位论文中的所有文字负责,包括所使用的每个概念,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列出的每一个数据,以及每一个公式、图、表格等。
这里说的“负责”,可以这么理解:
(1)你所使用的所有概念,你必须是明白其内涵的。
(2)你说的每一句话,必须是理解其意思的,这是其一;其二,如果这些话是引用别人的,必须标注清楚。当然,即使是引用别人的话,你也应该清楚地理解其意思。
(3)对于所列出的数据(公式、图和表也一样),分成三类。一是自己工作的结果,你要对其负责,这自不待说;二是来自别人的工作且不是众所周知的,就必须标注;三是对于众所周知的,可以不标注。
也是基于严谨性,应该尽可能地查阅到最原始的文献;没有阅读过的文献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凡转引文献,须如实注明转引出处,不能把转引文献当作原始文献来引用;凡只通过中文译文而引用的外文文献,须注明中文译文的出处,不得直接注明引自外文文献。
不严谨的表现还在于:实验的次数太少;实验的数据太少;实验结果的比对不合理,实验条件设计不合理等。
我曾经见过这么一篇论文,只不过是计算了3~4步就得出结论:算法是收敛的;显然过于草率了。
最后,严谨的学位论文在形式上必定是基本上符合规范的。
6、忌不认真
认真和严谨其实有相近之处,一个严谨的人一定是认真的。我们这里还是做一个适当的区分,相信大家可以理解。
尽可能地避免错别字。
尽可能避免语法错误。
尽可能避免标点符号使用的错误(有的人,一个段落里只有一个句号,其余的都是逗号)。
尽可能避免各种排版上的错误。
还有些人封面的题目和封里的题目都不一致。
见过一个雷人的致谢;总共只有7个人名,这位老兄就弄错了5个,连导师的名字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