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尽管时至今日,已经被人们赋予了太多“新的”内涵,但在我心里、在更多的孩子们的心里,它总是一部神话小说。也就是说,并不应该认为它真的就存在着佛道之争。
但它既然是一部神话小说,必然就会涉及到神仙。
而我们的文化传承里,所谓的“神仙”,既有本土传说中的道教大士,也有外来的佛教高僧。在神话中,他们一直是和谐共存的。
而这些神仙们,要不就是身怀绝技,要不就是身负异禀,更多的还是坐拥无上法力的宝贝。
这一切,就是千百年来,人们认知里最为朴素的“神仙”,《西游记》里的人物也不例外。
孙悟空从一块石头里蹦出来,最原始的动机其实就是人们内心里静极思变的结果。
之所以出现那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西游之旅,作者借唐太宗这块金字招牌,无非就是向世人昭告,想要达到彼岸(佛家),“道”是不可或缺的(道家),所谓登泰山者无不由之径。
尽管作者安排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往西天取经,其标的物“真经”似乎就是佛家的宝贝。但一路走来,所历经的磨难,为何更多是道家的人物(妖怪)?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佛家的“真经”即使再如何珍贵,对道家而言都无异于瓦砾。
至少,我们看到的是,作为主角的孙悟空,首先学艺的师傅就是道家之人,而他最虔诚的对象,倒是观世音这样的佛教中人。
由此可见,即使对主角而言,在他眼里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佛道之争。
反倒是最终的结局,取经四人被“封”为佛,而不是道家的什么什么大仙,这里面倒是有点文章可做。
但我宁愿相信,这是作者熟悉佛道之别、顺应了人们的常识而写。
在道家方面,能成仙者都是“修炼”而来,是永生不老;而在佛家方面来看,成仙者是需要历经许多“辈子”的修炼,生死循环。
因此,在我看来,《西游记》所谓的佛道之争,纯属子虚乌有,我倒更看到了佛道的有机结合、彼此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