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班幼儿进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进餐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但缺乏挖掘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组织幼儿进餐活动的贯穿于餐前、餐中、餐后整个环节。餐前,教师以讲故事、生活播报、唱歌、游戏等活动丰富幼儿饮食营养、进餐文化等相关知识;进餐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内容涉及幼儿的进餐习惯、进餐纪律、生活能力、饮食营养认知以及感恩教育方面;餐后组织幼儿进行自主游戏和集体散步活动,教师期望通过一系类的进餐环节,促进幼儿营养认知、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发展。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教师组织的餐前教育活动缺乏计划性,活动开展随意性强,如讲故事活动中教师随意选择一个绘本,对故事内容、时长缺乏考虑,导致幼儿对故事内容缺乏兴趣或讲到中途就结束的现象;餐后散步活动时间经常不足10分钟,缺乏有效组织,忽视散步过程中对幼儿的观察、发现中丰富幼儿知识经验的机会,而把散步当成“任务”完成。 (二)重视进餐活动中的时间效率,教师代劳减少幼儿自我服务的机会幼儿的自我服务建立在动作发展基础之上,尤其是手部动作的发展。大班幼儿的动作技能还处在发展时期,取餐技能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机会去练习,但教师为了节省取餐时间,不能够慢下来等待,以包办代替的方式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自主取餐中部分工作被教师代劳,如汤类由教师分发,取餐过程中部分幼儿取餐动作稍慢时直接帮幼儿取餐等。同样,虽然详细规定了值日生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忽略了值日生想参与工作的愿望,出现由教师代劳或随意找个小朋友代劳等现象。小小值日生工作,不仅能使幼儿萌发爱集体、爱劳动的意识,还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交往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能增强其自信心和为集体服务的自豪感,而教师只考虑实践效率,随意对待值日生工作,不仅损伤值日生的自尊,还剥夺他们在其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注重进餐活动中的秩序,缺乏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关怀教师为了保证安静的进餐活动秩序,在餐前对说话的幼儿进行严厉批评,使餐前教育活动氛围紧张,幼儿带着紧张、害怕的情绪进入进餐环节;进餐过程中教师关注培养幼儿的进餐习惯,进餐中不允许说话,进餐过程中教师的催促声不断,无形中“吃得快”成为幼儿的目标,幼儿在教师的催促,甚至在教师无微不至的“强迫”下完成进餐任务。只重视保证幼儿的食量,忽视幼儿的情感的关爱,不仅给幼儿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