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旺生,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建设顾问,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周旺生简介(一)基本情况周旺生,北京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学科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建设顾问;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奖励。1989-1990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作访问研究。1994、1995、1996、1999年分别在香港作短期讲学。1996-1997年在美国伊利诺依斯大学作访问研究。(二)专业特长周旺生主要从事立法学和法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在国内率先创建立法学学科并取得成功。迄今已发表约600万字著述。包括自著、合著著作30余部;论文80 多篇,其中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国内核心刊物发表万字以上长篇论文 30 多篇。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主编多本全国统编高等学校法学教材。为北京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并为高级法官培训班、硕士学位研修班、政法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其他诸多院校和国家机关,讲授立法学、法理学、立法学专题研究、法理学专题研究、当代中国立法研究、中国法理学研究、法学经典著作解读、比较立法制度等十多门课程。讲授生动深入,深受学生欢迎。(三)社会实践在从事科研和教学的同时,周旺生积极参与国家法制建设,担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等省级人大常委会顾问或咨询委员,特别是积极参与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活动,为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作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促成了这些法律、法规、规章的出台。例如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作为中国硅谷基本法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的制定,就是由周旺生担任首席顾问、专家组组长、起草小组副组长的。(四)学术主张周旺生的研究证明了这样几点:中国现代化的主体工程,除应包括长久以来人们所追求的"四个现代化"以外,还应包括法治现代化。没有法治现代化,不可能真正实现其他现代化。观察世界上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可以看到它们的发达程度通常总与它们的法治现代化的程度成正比。现代社会有两个不同于以往社会的显著标志:经济实行市场化、政治实行民主化。而这两化都需要法治来保障。也就是说,现代社会最鲜明的标志集中到一点,就是实行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化。中国要建设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必须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建设法治国家。而无论是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还是国家法治化,首先要有好的制度建置。这种制度建置在中国国情之下特别表现出对立法的需求。由此就要有好的立法研究。在这种基础上,周旺生系统阐明、论证了如何在中国国情之下加强立法和立法研究,构建了中国立法学体系,就立法改革和完善提出一整套建设性的对策和大量具体建议。主张改革完善中国法学研究的方法和进路,是周旺生所特别关注的。他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和注意到一系列赖人寻味的现象。二十年来中国法学和法律制度建设的确取得重大进展,在与国际先进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连接或向其学习的过程中作出许多努力。但有意思的是,中国法学在研究西方例如美国的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时,所注重所着力推介的主要是其判例法学说和判例法制度,然而中国法律制度建设的实际生活在与西方例如美国发生连接时,所注重所着力借鉴的主要是其成文法律制度及其经验。中国法学理论研究与法治实际生活的疏离,使得周旺生提出改革完善中国法学研究的方法和进路的种种观点和对策。他还进一步以英国人边沁的成文法学说未能在其本土获取实践价值却在欧洲大陆结出丰硕果实、德国人萨维尼的学说即便影响一时却未能使德国法制按照其所指引的方向运行这样一些著名的历史事实,佐证了法学研究最重要的价值准则在于法学能够为法治实践生活所选择所应用,而不是与法治实践生活相疏离或为法治实践生活所摈弃。(五)主要贡献周旺生把立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设,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性的事业。他于1988年出版国内第一部《立法学》,为立法学在我国崛起发挥了奠基作用。1994年推出60万字的长篇论著《立法论》,提出、研究和阐述了中国立法理论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重大新问题,拓宽、深化和推进了国内的立法研究。他的研究既填补了中国法学体系的空白,促进着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法学研究方法论的变革,又对在中国实现立法的科学化、完成市场经济向中央和地方提出的全新而繁重的立法任务、并进而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有重要意义。他构造的包括三要素的立法学体系,为后来的立法研究提供了典范化的模式。他的立法研究,被认为代表着国内先进水平。周旺生的理论研究成果受到广泛的重视和采纳。国内关于立法问题的研究著述,很少没有引用周旺生著述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立法实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关注周旺生的立法研究。周旺生本人更经常被邀请或被聘任为立法顾问、立法专家参与立法实践。由周旺生担任专家组组长和首席顾问的中关村立法,引起了国内国外的广为关注,作为中关村立法主要成果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在制度建置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创新性的举措,正在产生日渐深刻和明显的影响,对中央和其他地方立法有种种先行意义和直接借鉴的价值。(六)获奖情况周旺生在科研和教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受到多方面的奖励和表彰。主要有:1988年获北京大学首届优秀青年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991、1994年两获北京大学和美国安泰集团光华安泰优秀科研成果奖;1992年获北京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1995年获第二届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1995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1991-1992学年度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1993年获司法部颁发的首届育才奖;1994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1995年被评为北京大学最受欢迎的教师;1996年获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1996年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奖励;1999年被评为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七)主要著述周旺生的主要著作有:(1)《立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2)《立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规范性文件起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4)《立法学》(全国统编教材,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2000年再版(5)《立法学教程》(主编),法律出版社1995(6)《立法:原则·制度·技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7)《当代中国立法》(国家八五重点项目第四卷主编),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8)《西方法学名著评介》(合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9)《西方法律思想史》(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0)《法理学》(全国律师专业统编教材),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1)《法理学研究》( 国家七五重点项目,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2)《中国法制四十年》(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3)《中国法律制度》(合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0(14)《法理学》(全国高校核心课程教材),副主编,高教出版社2000(15)《法理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16)《立法研究》(第1卷,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17)《立法研究》(第2卷,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18)《中关村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周旺生的主要论文有:(1)"论完善中国法的内部结构" 《中国法学》1989·6(2)"论法律但书" 《中国法学》1991·4(3)"法理学变革与立法学发展" 《中国法学》1991·6(4)"论中国法案起草的过程和步骤" 《中国法学》1994·6(5)"关于中国立法程序的几个基本问题" 《中国法学》1995·2(6)"论中关村立法的创新性品格" 《中国法学》2001年·4(7)"立法学体系的构成" 《法学研究》1995·2(8)"论现行中国立法体制" 《北京大学学报》1989·3(9)"关于立法规划的几个问题" 《北京大学学报》1993·3(10)"法的概念界说" 《北京大学学报》1994·2(11)"中国立法改革:法治、体制、决策" 《北京大学学报》1995·5(12)"论国务院立法的几个问题" 《法学评论》1988·2(13)"论创建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学" 《法学评论》1988·6(14)"中国法制理论四十年检讨"(上) 《法学评论》1989·5(15)"中国法制理论四十年检讨"(下) 《法学评论》1990·6(16)"论立法规划的基本原则" 《法学评论》1993·2(17)"应当重视立法基本概念的研究" 《法学评论》1994·2(18)"论立法规划的分类" 《行政法学研究》1993·3(19)"关于地方立法的几个理论问题" 《行政法学研究》1994·3(20)"'法的制订''法的拟订'的使用和界说" 《法学》1993·8(21)"立法规划权限划分和编制规程" 《政治与法律》1993·1(22)"论中国地方立法的地位" 《政治与法律》1994·5(23)"论法的总则部分构造" 《政治与法律》1995·3(24)"法、法律、法规诸概念使用形式改革 " 《法学杂志》1993·5(25)"中国立法五十年"(上)(下) 连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1、6(26)"立法质量与质量立法" 《立法研究》2000·1(27)"论立法法与它的历史环境" 《立法研究》2001·2(28)"论中关村园区的制度建?quot; 《政法论坛》2001·4(29)"论中关村园区的涉外法律制度" 《法学论坛》2001·4(30)"ESSENTIAL PROBLEMS O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IN CHINA"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EGISLATION,BEIJING,1995(八)承担项目周旺生近年主持的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有:(1)中国立法与中国立法学 国家教委九五项目(2)中国立法体制与立法程序研究 国家社科项目(3)立法学 司法部九五项目(4)中关村立法研究 北京市重点项目(5)中国立法质量研究 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项目(6)当代中国立法研究 国家八五重点项目(7)法理学(副主编) 教委九五重点教材(核心课教材)(8)当代法理学理论学说研究 北京市十五重点项目(9)法律援助研究 北京市重点项目(九)通讯地址讯址:北京大学法学院邮编:100871电话:62752094电子邮件:
《说〈招魂〉》,《文学遗产增刊十辑》(1962、7)《关于古典散文研究的二三问题》(与张少康等合作),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第442期(1962、12、2)《贾谊思想初探》(与阴法鲁合作),《北京大学学报》1962年第5期《岑嘉州系年商榷》,《北京大学学报》1963年第3期《论高适和岑参的诗》(与孙钦善等合作),《北京大学学报》1963年第5期《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参与先秦两汉部分的编写),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近代诗选》(集体编注,自始至终参加工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关汉卿戏剧集》(编校,与孙钦善等合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中国小说史》(集体编著,参与撰写和定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岑嘉州诗版本源流考》,《文史》第6辑1979年《高适何时入河西幕》,《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3辑《储光羲生平事迹考辨》,《文史》第12辑1981年《岑参集校注》(与侯忠义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浪迹丛谈 续谈 三谈》(清代笔记三种,校点),中华书局1981年《关于孟浩然生平事迹的几个问题》,《文史》第15辑1982年《王维年谱》,《文史》第16辑1982年《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所塑造的曹操》,《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6期《<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与<三国演义>》,《文学评论丛刊》第16辑1982年《近代诗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三国演义>成书年代考》,《文学遗产增刊》15辑1984年《王维诗真伪考》,《文史》第23辑1985年《也谈岑参诗中的“冰片”》,《文学遗产》1985年《两度出塞的盛唐边塞诗人岑参》,《文史知识》1985年6月《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王维诗文最好的古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文史知识》1986年2月《高适的幽州之行》,《古典文学知识》,1986年8月《高适系年考补》,《文史》第26辑1986年《唐才子传校笺》(傅璇琮主编,作其中王维、孟浩然等四人传笺证),中华书局1987年《怎样读岑参诗》,《古典文学知识》1988年4期《漫谈<河岳英灵集>的选录标准》,《文学评论丛刊》30辑《王维生平五事考辨》,《古籍整理与研究》总第3期,1988年《王维生年新探》,《文史》第30辑1988年《王维与道教》,《文学遗产》1989年第5期《王维与僧人的交往》,《文献》1989年第3期《百家唐宋诗新话》(傅庚生主编,为作唐诗新话八则),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近代爱国诗选》(与孙静等合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王维新论》,首都师大出版社1990年《王维集版本考》,《古籍整理与研究》总第5期1990年《李华事迹考》,《文献》1990年第4期《读张著<王维年谱>札记》,《文献》1991年第3期《也谈储光羲的卒年》,《文学遗产》1991年第4 期《我的王维研究》,《唐都学刊》1991年第4期《由新发现的韦济墓志看杜甫天宝中的行止》,《文学遗产》1992年第4期《<王维集校注>前言》,《王维研究》第1辑,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萧颖士系年考证》,《文史》第37辑1993年《唐代文学史》上卷(集体编著,两主编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二十五史精选精译》(集体,负责选译两《唐书》),中华书局1996年《农民起义领袖传》(“文白对照二十五史分类传记”之一种,任主编),海南出版社1996年《略谈闻一多唐诗研究的启示》,见《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辋川别业遗址与王维辋川诗》,《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4期《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简评<全宋诗>》,《中华读书报》1999年8月18日《论律诗定型于初唐诸学士》,《文学遗产》2000年第1期
347 浏览 3 回答
208 浏览 6 回答
149 浏览 3 回答
337 浏览 2 回答
222 浏览 2 回答
123 浏览 3 回答
85 浏览 3 回答
349 浏览 4 回答
262 浏览 3 回答
175 浏览 3 回答
154 浏览 3 回答
311 浏览 1 回答
97 浏览 5 回答
128 浏览 2 回答
284 浏览 2 回答
155 浏览 4 回答
90 浏览 5 回答
224 浏览 3 回答
150 浏览 2 回答
301 浏览 4 回答
293 浏览 4 回答
306 浏览 7 回答
344 浏览 5 回答
210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