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最流行的外卖送餐,实际上是一种畸形的饮食文化,与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格格不入。中国的传统饮食讲究精细,利用烹炸炒炖等手法做出各种美味的菜式,与欧美相对简单、粗大的大块朵颐完全不同。当然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在古代的中国人口是相对较多的,如果不把有限的食物细化处理,那古人可能只有主食白米饭可以吃。
除此以外,古人的食物种类有限,如果穿越到先秦时代,大概只能吃到粗制的五谷杂粮。汉朝时张骞打通西域,为古代中国带来了大量的食物如芝麻、无花果、甜瓜、西瓜、安石榴、绿豆、黄瓜、大葱、胡萝卜等,大大地丰富了古人的饮食种类。北魏贾思勰著有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其中详细讲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饮食文化。
从汉朝开始出现了外卖服务,只不过服务的对象多是官员、富商,外卖都有起送价,平时饭都吃不饱的普通人是点不起外卖的。唐朝时期外卖开始兴盛,唐朝前期相对稳定,小商贩摊贩流行,外卖的服务对象开始向普通人转移。而在武则天时代,她认为朝廷官员在路边吃饭有失威严,所以如果做官的想吃小摊,只能点外卖。
外卖文化在宋朝又是一个巅峰,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外卖送货员。对战战争不太行的宋朝,总是在一些非主流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像蹴鞠、收藏、经济等。宋朝取消了宵禁,汴梁城因此成为不夜城,瓦舍勾栏、酒肆、酒楼等场所彻夜经营,外卖行业甚至竞争十分激烈。到了南宋时期,赵构常常派宦官到宫外去叫外卖,打包好酒好肉到皇宫里享用。
可以看出来,古人点的外卖都是良性的,目的是为了吃到好吃的菜式,却不方便或不想去嘈杂的市井去。亦或是小摊贩沿街叫卖,直接送到普通人的家中。而现在的外卖最主要是一个特点,方便。我们正在抛弃祖宗留下的精细饮食文化,而追求一种简单方便甚至不卫生的外卖点餐。或者说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那你有没有停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忙着忙着就停不下来?
这与中国人的追求息息相关,中国人的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抗争精神,大水来了有大禹治水,大山挡路有愚公移山,匈奴来了就苦练骑兵冲杀等。靠着这种进取精神,历朝历代只要有几十年相对和平的时期,古人就会创造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太康盛世、贞观之治等无不如此。而今距离中国的全面复兴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与每个人的努力息息相关。
那么到什么时候可以停下来享受一下生活呢?或许至少还需要几十年!当GDP超越美国,还有人均GDP的目标,完成了这些初级目标,还有更多更大的目标等待着我们去完成。所以年轻人还是不要贪图享乐,外卖其实也挺香的!即使不喜欢吃外卖,但也不得不如此了,生活压力这么大,哪有时间研究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