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丹霞地貌景观带存在以下问题:
(一)地质遗迹分散,交通成本高
陕北丹霞地貌分布区公路交通发达,北、西、南3个方向都有G65、G22、G20等高速与咸阳、榆林、延安、甘肃、宁夏、宝鸡等地相连接。县区、乡镇均有省道或县道相通,但由于陕北丹霞地貌南北跨度大,造成景观遗迹分布范围广且散。
(二)配套设施不完善,安全与保护设施匮乏
旅游配套设施是指一切为旅游业服务的相关设施。除基础设施外,主要指旅游接待设施(包括停车场、酒店、饭店等)、旅游购物设施、娱乐设施、医疗救护设施等。
(三)科普程度低,保护意识薄弱
多数周边居民认识到丹霞地貌景观具有美感,能够吸引人流,许多外地游客都会专程过来观看与拍照,甚至有旅游团到来。这对于身处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的乡村居民来说具有极大吸引力。
加强保护教育与宣传,实现共建共管共享
丹霞地貌地球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应当在优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合理开发旅游业。周边居民将扮演重要的角色。要重视居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居民为丹霞地貌景观带的保护、建设、开发出谋划策,决策时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想法与需求。
保护与管理方面,可为社区居民提供培训,讲解丹霞地貌景观相关地学知识、民俗文化、环境保护知识等内容,提升乡土知识与环保意识。
在周边设置综合服务型社区,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积极挖掘特色美食与文化,增强吸引力。可挑选受过教育且具有经验的居民一同参与管理,使社区居民享有知情权。通过居民多角度多方面参与景区的方式,使居民成为真正的保护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