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民国,匪患更加深重,一本英国人写的书说,民国时的中国,是土匪的王国。土匪的世界土匪,在我国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别称,如响马、胡子、山大王、绿林好汉之类,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另类职业。在人们的概念中,土匪乃一群乌合之众,他们以抢劫、勒索为生,缺乏政治远见,是法律和秩序的破坏者,他们行为放荡不羁,为所欲为,不愿受任何约束,等等。他们活跃在历朝历代的舞台上,在军阀混战、百业调零的日子里反而更加活跃,但新中国建立后,土匪祸乱虽然经过了一个高潮,但是很快就被消灭殆尽,从此作为一个历史名词退出了中国舞台。我个人认为,之所以到了新中国匪患才销声匿迹,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一、土改制度消灭了土匪赖以生存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彻底土地改革,地主作为一个阶层被消灭,自给自足的庄园式经济被打破了,“吃大户”、“绑肉票”这些土匪赖以谋生的重要手段失去了目标,长期被地方豪强地主利用豢养的土匪武装失去了接济。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房屋,不再担心生活问题,即使遇到灾年也不用在铤而走险,上山为匪了,不但大大减少了土匪兵源,而且翻身农民纷纷参加农会、民兵等组织,成为消灭敌方匪患的重要力量。二、新中国的统一压缩了土匪的活动空间。在封建割据和近代军阀混战的过程中,土匪可以四处流窜,这个省剿匪的声势大了,就到别的省去,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即使实在剿的太急,这些土匪也可以直接投入一派军阀门下,直接摇身一变投身官军,待时机成熟,再拖枪为匪,比如民国悍匪“老洋人”张大庆,聚匪上万人纵横苏、鲁、皖、豫、陕数省,无恶不作,当时驻守河南的直系军阀靳云鹏亲自率领所部官兵,在飞机、大炮、骑兵的配合下,进行铁桶合围,但并不急于发起总攻,而是派人前往招安以壮大自身实力。经过几天往返磋商,官、匪双方终于达成协议:“老洋人”匪部改编为正式官军两个游击支队12个营,仍在原地驻扎。但到了第二年10月,“老洋人”重操旧业,火烧鹿邑县城,再次为祸一方,之后又数降数叛,难以根除。三、分而治之的政策分化了土匪的力量。早在新中国建立以前,在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内同各种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就制定了“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这一政策在剿匪斗争中得到了有效贯彻,起到了分化瓦解敌人和改造土匪的良好效果。使剿匪力量可以集中打击土匪中罪行累累的首恶和骨干分子,对那些由于生活所迫或被土匪武力胁迫上山为匪则给予出路,其中能够积极检举揭发,有立功表现的还要给予评功受奖,使众多土匪心甘情愿的走出匪巢,向当地政府缴械登记。比如我国湘西地区,由于境内山地起伏,洞穴连绵,又与鄂、渝、黔、桂四省交界,加之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经济文化落后,自宋以来,匪患未绝,到了民国甚至到了土匪多如牛毛的地步,这些土匪不但为祸百姓,甚至结伙打劫国民党军队的辰溪兵工厂,将库存的近3万条枪抢掠一空。后来,人民解放军开入湘西,对为祸数百年的湘西土匪开战,到1951年元月15日止,除镇压一批罪大恶极的土匪外,其余约60000人经集训教育后遣返农村,依靠觉悟好的农民群众共同监督劳动,解决好生活问题,使其安心生产,不再为非作歹。经过一段时间的管制,由农会评议,摘掉其“土匪”的帽子,还其农民的本份。四、一只铁打的剿匪部队是消除匪患的最有力的保证新中国以前的剿匪活动有些也声势浩大,但往往到最后功亏一篑,除了残余土匪多是百战余生,战力强悍以外,与剿匪官兵故意养匪自肥甚至兵匪一窝有直接关系。新中国剿匪斗争开始以后,不但广泛动员群众,加强地方武装和民兵组织,还直接抽调主力野战部队参与剿匪。这些部队久经战火考验,装备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加上铁的纪律做保证,一路势如破竹。仅在中南地区,我军就投入46个师的野战部队,在豫、鄂、赣、湘、桂、粤六省对残余匪特武装进行清剿作战。西北军区投入2个兵团、11个军、38个师又1个旅3个团......从1950年至1953年,我人民解放军共消灭匪特武装240万人,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平息了匪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