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代码是1029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江南大学坐落于无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一带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联盟成员、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开展自主办学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以“笃学尚行,止于至善”为校训,以“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为办学理念,以“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为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社会美誉度高,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历史
无锡轻工大学
无锡轻工大学前身是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与现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八所高校是同宗同源。
1952年由原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私立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
1958年8月18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东迁至无锡市(社桥)原华东艺专旧址,命名无锡食品工业学院,后改称无锡轻工业学院,于11月17日建院。
1961年,无锡工业专科学校化工专业并入。
1962年9月,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成立纺织工程系。
1966年下半年,院本部迁至青山湾,原社桥校区为分部。
1995年10月,无锡市纺织职工大学、无锡纺织工业学校和无锡纺织职工专业学校并入无锡轻工大学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原隶属轻工业部的苏州化学电源研究所并入无锡轻工大学。 江南学院
1947年7月,私立江南大学筹备处成立,决议设立文、农、理工三学院。8月12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江南大学董事会立案。校董事会借无锡北塘申茂新办事处为办公地址。10月27日,私立江南大学举行首届开学典礼。初在荣巷原公益铁工厂、荣德生家宅、梅园3处设临时校舍,临时校址设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内。1948年春,位于后湾山上的新校舍建成。
1981年1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在无锡大学基础上创办无锡职业大学。
1982年8月,迁入梁溪路100号新校址。
198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无锡职业大学与无锡市职工大学联合办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84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无锡职业大学改名为无锡大学。
1985年7月1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当时专科层次的无锡大学更名为江南大学。学校沿袭私立江南大学校祚。
1996年4月,国家教委批准江南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江南学院。
无锡教育学院
1955年9月,无锡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创建。
1961年3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改名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
文化大革命期间,师训工作停顿。
1970年2月,学院停办,原址改为无锡市第十五中学。
1973年8月,经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借无锡师范校舍,复办无锡市教师进修学校。
1978年2月,第十五中学撤销,恢复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原有建制。
1981年4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认定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为师范专科学校性质,享有与师范专科学校同等待遇。
1983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更名为无锡教育学院。
合并以后
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月13日,在青山湾校区举行三校合并成立大会。
2003年8月1日,经教育部批准,原东华大学无锡校区整体并入江南大学
2017年9月,江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9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393人,其中专任教师2137人(含研究生导师1203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员比例63.8%,博士学位人员比例68.9%,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人员比例42.1%。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与“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部省级创新团队45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9月,学校设有18个专业学院(部)和4个直属学院(含1个荣誉学院),2020年在51个本科专业(类)招生,涵盖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9个;2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3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0个。
特色专业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生态纺织技术与工程
“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技术学、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纺织工程、包装工程、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工业设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轻化工程、酿酒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小学教育、英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学校荣誉
截至2019年9月,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校园规划一等奖、全国高校校园环境满意度50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学校获2018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全球金奖、银奖,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得2金3银7铜;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获评5A级大学基金会。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9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部省级平台38个;建有教育部、外专局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6个及国际联合实验室21个,有部省级创新团队39个;校地联合研究院(所)3个。
截至2019年11月,“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246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0项;2012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10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科技创新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获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6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9月,学校与39个国家、地区的19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28.6%的学生拥有海外交流、交换经历;学校发起并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联盟;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建有全球首家以中华食品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学校与全国50多个城市及中粮集团、光明乳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全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