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之所以称之为童话,是因为它承载了我们太多美好的想象,现实太苦,幻想是慰藉自己最好的方式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太多太多遗憾的喟叹“如果当初”。如果当时再主动一点,如果当时我不那么任性,如果当时没有因为异地而不联系,如果当时……
时间当然不能倒流,但是电影可以。重逢,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期待的字眼,是形同陌路,还是再续前缘?
《恋恋笔记本》是由尼古拉斯·斯帕克斯所写的同名小说改编,这部小说曾经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逗留了一年之久。
电影由凭借《雨人》多的奥斯卡奖的制作人马克·约翰逊和新线影业制作主管林恩·哈里斯亲自操刀改编,在原著强烈的浪漫氛围下,马克·约翰逊和林恩·哈里斯用流畅的电影语言最大化的还原了原著精髓,豆瓣高达8.5分的评价是对电影质量最好的注脚。
恋爱好像总是发生在夏天,明亮、炽热,在淋漓的汗水中疯狂,让回忆变得也是那么耀眼。
艾丽到南卡罗莱那州的海边小城度假,在这里结识了诺亚,两人像是南北的磁极,牢牢的吸引在了一起。
年轻人的爱情总是这样的滚烫而毫无保留,在破晓的清晨开始想念,在明晃晃的日光里游泳划船,一起骑自行车,一起吃冰淇淋,一起疯狂的大笑,在漫天星辰下,他们接吻再接吻,纠缠的肉体化作炙热的火焰,彼此消融,彼此共生。
影片的前半部分跟绝大多数的情侣热恋的时候并无二致,倘若只是如此,注定成就不了经典。
夏日的时光是短暂的,恋爱中的时光更是短暂的。艾丽的假期闪电般飞速而过,两个小情人在疯狂的热恋当中,终于是迎来了分别的时刻。
经受住分别的感情,就像是经过烈火锻造的钢铁,是最为坚固的。从此次分别开始,艾丽诺亚之间的一些矛盾,就不由得他们不重视。
艾丽家境非凡,诺亚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木匠。
背景的差距是第一重矛盾。
家境上的矛盾,其实在那晚艾丽夜不归宿之后,就已经显现了出来。
当身着朴素的诺亚出现在装饰华丽的豪宅面前,当只是做木匠活的他面对举止高贵优雅的艾丽的父母,当自轻自贱的他接受上层社会无形的蔑视,早就展示出来了,诺亚决定追求艾丽的那一刹那,这种阶级上的矛盾就一直在。
艾丽的母亲想让艾丽了解贫困带来的痛苦,于是带她去看建筑工地,一边是豪华的车,一边是挥汗如雨在泥土里翻滚的工人,中间隔着的那条路就像天堂和地狱的分界线,鲜明的对比甚至有些让人心寒。
艾丽回到自己的老家,与诺亚第一次产生实际上的距离。
时间和距离是第二重矛盾。
物理学上,空间和时间是同时存在着的,可在感情里,却是空间产生了时间。
如胶似漆的艾丽和诺亚,在看不到对方的时候,在产生了明显的空间感之后,才猛然发现时间存在的意义。
热恋期间,时间和空间只是存在的附属物,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在分开之后,时间空间却像长出了尖刺,时不时的扎他们一下,焦灼的思念随着时间的延长,慢慢在痛苦中遗忘。
异地恋难以坚持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不能见面,即便是能视频通话,也不能消弭见面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关心,这是再高级的科技也拯救不了的。
时间和空间,足够毁了一对有情人。
艾丽和诺亚的第三重矛盾,也是最主要的矛盾,就是要面临恋爱这件事本身的崩坏。
事物的发展都是沿着抛物线前进,历史上没有不灭亡的王朝。
从水乳交融到形容陌路,是很多情侣的最终归宿。
艾丽殷实的家底,她的父母自然不允许艾丽的婚姻随便,于是,哈蒙德出现了,这个既高且帅的富二代,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在艾丽的生活里。
影片中可以看出,艾丽一直没有忘掉诺亚,但是,因为距离,因为时间,因为种种原因,艾丽也没有拒绝哈蒙德对自己的好。这不是背叛,当面临太多的不确定的时候,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是很应该的选择。
艾丽和诺亚都没有遗忘彼此,但不能忽略的是,这段感情的确在慢慢崩坏。这三重矛盾的叠加,几乎足够杀死任何爱情。
但就在此时,诺亚又重新出现在了艾丽的面前。
这里,我借用原著作者的一段话。
“我认为重逢的构思足以应答人们所有关于‘如果’的疑问,每个人都有初恋,当你回想起当初的青涩之爱,肯定会不由自主的提出假设,而这个故事正是根植于此。在大多情况下,你记忆中的那个人会面目全非、判若两人,可有时他们就是记忆中的样子,你会意识到这正是你一直以来所在寻找的。很多人认为青春期的爱情是不真实的,但它确实是真真切切的。”
他们的重逢就像画画的墨笔画到就要没有墨水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新的画笔。
诺亚用这支画笔画了一座白房子。他们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发烫的夏天,他们放肆的大笑,接吻然后疯狂的做爱。
他们终于是回去了。浪漫不在于夏日里波光粼粼看一眼就耀眼的开心,而在于专心致志的坚持。
这也是影片真正的主题。
只要彼此牵挂,只要彼此坚持,事情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