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张学良不抵抗的原因是因为没法打,详见如下几条:一、九一八前后国际和国内经济上的形势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济对于军事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当时世界上的经济怎样,中国的经济怎样呢,让我细细说来。众所周知,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都受到了极严重的打击,德国的对外贸易下降了60%,日本出口下降76.5%,进口下降71.7%,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减少了77.6%。美国、德国、日本三国恰恰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国和进口国。严重的国际上的经济形势直接影响到了国内!国际贸易上也不容乐观,1929-1931年,每年中国跟国外的贸易逆差都在22000多万关两以上,而且还呈不断上升趋势。大量的金钱外流,巨额的贸易逆差的后果,直接作用在中国的身上。中国由于使用银作为货币,一旦产生贸易逆差,外流的是黄橙橙的金子、白花花的银子,而不是本国的货币。有一些人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九一八”事变是1927-1937黄金十年的第五年,经济应该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事实并非如此。1930年,全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加剧,黄金价格猛涨,由1929年的20美元涨至1932年的35美元,上涨了1.75倍,相反银价猛跌。实行银本位的中国(世界独一家)货币由此贬值严重。中国只有靠大量向美国输出廉价的白银来维持现行货币的稳定。美国减少了损失,中国却“民生凋敝,国帑空虚”,民怨沸腾,社会秩序混乱。总之经济上就是一点,中国没有钱,即没有钱打仗,也没有钱发展经济!不过经济上的危机,仅仅是1931年大危机中对中国政府政策影响中最小的一个方面。后面还有九一八危机中对中国方面更为不利的局势!二、国内的政治形势国内的政治形势比经济形势更为严峻,1931年5月28日,反蒋各派在广州召开了国民政府成立大会,汪精卫任国政府主席。李宗仁、孙科、陈济棠、林森、唐绍仪等十五人为委员。广州政府发表通电,限令蒋介石下野。1931年12月3日,汪精卫在上海召开国民党四大,选举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国民党分裂为南京、广州、上海三个中央政权,形成沪、粤、宁三个中央并存的局面。12月15日,蒋介石通电下野。从九一八到蒋介石下野,为期3个月。(差了3天)对于一个根基不稳的政府,对于4个中央(外加了瑞金一个)并存的中国,能否齐心合力对抗日本的入侵,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三、国内的军事形势蒋介石在1931年到底想些什么,中国到底面临那些困难,也许永远不会有一部电影《蒋介石在1931》来诠释了,但从当时发生的事件和报纸可以看出蒋介石面临多大的军事困难。军事上的困难不会比政治小,甚至要大的多。1930年1月22日,阎锡山在太原宣誓就职,发表反蒋演说,指责蒋介石分裂党,分裂国家。(离九一八仅仅1年零7个月)1930年3月8日,阎锡山放回软禁在建安村的冯玉祥,阎、冯二位决定公开反蒋。(距离九一八仅仅1年零6个月,中国各位大头头开始决定打内战了,战争是大家一起打起来的,但是骂名是蒋一个人来承担……)1930年3月15日,原第二、三、四集团军将领五十七人,由鹿钟霖领衔发表通电,拥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海陆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各派系公开武装反蒋(仅仅8天,就有了实质行动了)。1930年5月2日,蒋介石在举行南京誓师典礼,8日率领德国军事顾问团,坐镇徐州,亲自督战。(距离九一八仅仅1年零4个月,炎黄子孙自己撕杀到了一起。旁边还有德意志的老外们帮忙掐架。)1930年5月11日,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三大军阀的一次大会战在中原地区展开,几方动用军队100多万,死伤30万。11月,冯玉祥、阎锡山发表通电,声明“即日释权归田”。第一次反蒋联盟失败!(30万的各系精锐部队,统统葬送在了内战之中,离九一八已经不足1年时间;反蒋联盟的失败,这仅仅是第一次,以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1930年11月,在10月刚刚打完了为期7个月的中原大战,将士们征尘未洗,战袍未脱,随即投入了另外一场更加残酷的内战之中。第一次围剿爆发了。到12月,1个多月,第一次围剿失利了。(刚打完一次内战,不到1个月,又要打第二次内战。)1931年4月,第二次围剿开始。1个月围剿后失利。1931年7月,第三次围剿开始。(这一次支持的时间比较长,2个月。31年9月被红军反围剿后,恰好撞车“九一八事变”。)1932年6月,第四次围剿开始,蒋介石坐镇南昌,63万大军云集。蒋介石的主要部队全部集中在红军革命根据地——瑞金附近,根本不可能北上打日本,而且中国部队多靠步行,不但不是机械化的部队,连骡马化的部队都不是,行进很缓慢。至于铁路,中国的铁路,一半以上在东北境内,剩下的能在短时间内运送几十万大军?就算少帅肯将自己的军队去打日本,蒋介石也不可能给予其及时得援助。海运是最便捷的方式,但是海运都被日本的海军控制,根本行不通,铁路就那么一条,就那么点运量,运送部队少了不管用,多了运不走,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运力的不足还只是一个很微不足道的方面。火力的不足,才是更致命的。中国的军队,大口径重炮基本没有,全国70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只有三百门。而且大部分都是75毫米的山炮。至于重炮,到了6年后的1937年,全国才不到50门,不但达不到西方各国一战的水平,甚至达不到满清北洋陆军的水平。最强的德械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36门75毫米山炮、4门37毫米战防炮、4门高射炮。而北洋陆军六镇,每个镇都有54门75毫米大炮,如第五镇装备有德造克虏伯75毫米三十倍管退陆路炮36门,克虏伯75毫米十四倍管退过山炮18门,共计54门。看清楚了,这是最强的德械师的水准,是1937年的水准,不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候的标准,1931年的中国军队什么样子,则可想而知了。而同时期的日本军队则野山炮64门,步兵炮44门,坦克24辆,装甲车10辆,掷弹筒576具……在武器相差巨大的情况下,还是要让士兵的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大炮和机枪,我不认为这是作战了,这是有预谋的屠杀。所以,蒋介石的做法很正确,忍一时之愤怒,而后向欧洲各国,寻求技术的支持,购买大量的武器装备,而后坚持抗战,直至胜利。四、东北军等方面的情况1929年爆发中栋路事件,张学良的五个旅(约5万多人)被苏军击败,东北多处地方被苏军占领。这给年轻的少帅一个深刻的教训,对苏联的军队战斗力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曾经打败苏联(俄罗斯)的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则有了一个并不很确切的评价。东北军自1928年的北伐战争失利,1929年中栋路事变溃败,再到1930年中原大战,28-31年一共4年间,就打了3场大战,基本上年年有战争,当年东北军的老底子有多少,东北军的技术兵器剩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就从中东路事件中张作相向少帅要10万大洋的开拔费才肯打老毛子这件事来说,张少帅对军队的控制能力是很成问题的。也许我们应该看的更久远一点,自1921年到1931年这十年来,奉系军阀经过了一系列的战争,计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林反奉战争、奉系军阀进攻国民军和对抗北伐军的战争、奉晋战争、涿州战役、马兰集战役、兰封会战、徐州争夺战、奉系军阀对抗第二次北伐的战争共10多次重大战役。这些战争,奉系胜负各半,就内战来说,奉军也决不是一只王牌劲旅,何况对日军乎。如果九一八事变后,张少帅下令抵抗,战斗力打折的东北军能否抗击日军进攻?缺少蒋援助的奉军能否击败日本的关东军。九一八和四个月以后爆发的“一二八事变”不一样,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说,东北的重要性远远强于上海,但是对于各列强来说,上海才是核心利益所在!故上海问题宁可联手向日本施压也要让日本把上海让出来,但对于东北,只是派个调查团,来一次不痛不痒的调查就完事了!奉军战斗力不强、缺少技术装备、缺少内地援助、列强不愿意调停,这样的情况下,能胜否?所以不抵抗核心原因如下:没钱、没武器、没援军、令出多头。参考资料①凤凰网军事频道②《八年抗战敌我优劣之检讨》(李宗仁)③《战争史研究》13期《逆天而行——走入昭和时代的日本海军(一)》。④《蒋介石生平》宋平著。⑤论文《北洋陆军枪炮粗考》⑥百度百科:蒋介石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