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间,河北凶荒,继以地震,民无粒食,往往贱卖耕牛,以苟延岁月.是时,刘涣知澶州,尽发公帑之银以买牛.明年,震摇息,逃民归,无牛以耕,而其价腾踊十倍.涣复以所买牛,依元直卖与.是故河北一路,唯澶州不失所,由涣权宜之术也.
治平年间,河北闹灾荒,然后又发生地震,人们没有粮食吃,往往非常便宜地卖掉耕牛,来艰难地活下去.那是,刘涣任澶州知州,用尽府库地银子来购买耕牛.第二年,地震平息,逃亡地人纷纷回来,没有耕牛来耕地,但是耕牛地价格却涨了十倍.刘涣又把买的牛按原来地价格卖给人们.因此河北一带,只有澶州没有人流离失所,都是因为刘涣地适宜的策略
李家洼有个姓董的佃户,他的父亲去世了,留下一头牛,这头牛又老又跛,董家要将它卖到屠宰场。
老牛逃跑,跑到董父墓前直挺挺的伏卧在地上,人们牵扶鞭打都不起来,只是摇尾长叫。村里人听到这件事,都络绎不绝地来看。
忽然邻居刘老头气愤地来到,用棍杖打牛说:“他的父亲掉到河里,与你何干?让他随波漂流沉没,让鱼鳖吃掉,难道不是大好事?你无故多管闲事,用你的尾把他引到岸边救了起来,让他多活了十几年。致使他活着要奉养,病了要医治吃药,死了要用棺材收敛,而且留下一座坟墓,每年都要祭奠扫墓 ,成了董家子孙无穷的累赘,你得罪太大了,你本该就死,还叫什么冤呢?”原来他们的父亲曾掉到深水中,牛也随之跳到水里,用它的尾巴把他救起来的。
董某最初不知道这事,听到这事后非常惭愧,自己打脸颊说:“我真不是人!”急忙把牛牵回家。几个月后,老牛病死,董某哭泣者掩埋了它。
村里有个叫刘三的人,精习武艺,家境却极贫穷.他家只有三分多点儿的薄田,如果遇到干旱的年头几乎就要颗粒无收.于是一家人全力开垦荒地,垦出一块二亩的粮田,买来果树栽上,三年后树开花结果,果子成熟.一个贼听说这件事,假装路过他家,刘三拿出果子招待他.那贼看到刘三家人不多,便认为下手很容易.当天夜里,等到刘三睡熟了,贼翻墙而入,想偷刘三家的果子.刘三惊醒,踮着脚拿起刀,猫着腰突然奔向贼,抡起刀用力向他砍去.贼大惊,拼尽力气反抗,但还是打不过刘三,于是匆忙慌张地想逃走.刘三挥臂打向那贼,贼应声倒地.刘三的妻子听到动静赶来,二人合力把贼反手捆上,刘三斥责他说:"你非但不感谢我,还来害我,真够歹毒啊,实在该杀!”贼吓得两腿颤抖,都站不稳了。
刘三说:“与其杀了你,不如把你游街市众以警告你的同伙。”第二天,上报官府,官府把贼押到街上。
游街示众。
刘翊,字子相,是东汉颍阴人,为人重义守德,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
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陈国有位叫张季礼的人要到远方赶赴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滞在道路上。刘翊见到后,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礼,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张季礼猜想他可能就是传闻中重德重义的刘翊,事后他专程来到颍阴,想要将车子还给刘翊,可刘翊知道后关上门,让人说自己出去了,不同张季礼相见。
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一直不肯屈从朝廷的任命。后来接受了颍川太守种拂的任命,担任功曹,因为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总之,乡里宗族中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和救济,他总是全力帮助救济。
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刘翊被举荐为计掾,后来因为立了功而被皇帝特地下诏任命为议郎,调任陈留太守。刘翊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了。
出了函谷关几百里地后,刘翊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己的衣服将死者收殓了。
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志之士。”后来,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饥饿而死。
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我们神传文化中讲的“舍生取义”吧!
刘翊做了好事而不喜欢让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但上天对人世间的一切可是历历在目,刘翊这是为自己积下德了,为自己将来的生命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早晚会得到上天赐予的善报,这世没得到,下世也会得到,因为这是天理。
明山宾,南朝梁时会稽人。
曾任中书侍郎、北究州刺史等职务。 在明山宾担任某州从事的时候,正好那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没有粮食吃,饥饿难耐,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
看到这些,明山宾决定打开粮仓,放粮给老百姓,以解教百姓于水火。可是他的助手周显良却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必须报告朝廷。
但此时灾情太严重,刻不容缓。于是,明山宾在犹豫一下之后,毅然决定开仓放粮,并说:“如果朝廷怪罪下来,由我一人承担。”
为了维护放粮时的秩序,明山宾约法三章:一、不排队的关押十天;二、冒充贫苦人来领粮的关押十五天;三、多次来领粮的关押十五天。凡因此被关押的人,在其被关押期间,其家属也不能来领粮。
告示张贴之后,百姓们大都能严格遵守,放粮秩序井然。一天,一个叫李虎的中,年男子急匆匆的跑到领粮处,没有排队就去领粮食。
他也是情急无奈,他三岁的儿子就快饿死了。由于李虎的行为违反了州里的规定,负责维持秩序的衙役便不问缘由,将李虎关押起来。
十天后,李虎回到家里,看到儿子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见此情景,就大骂妻子为什么不去领粮食。
李虎的妻子泪流满面的说:“你还不知道啊,章法规定,一人被抓,家属也不司以领粮食啊!”李虎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他把满腔的怒火都记在明山宾的头上,发誓要明山宾家破人亡。就在这时,明山宾开仓放粮的事情被朝廷知道了,朝廷非常震怒,并派官员前来追查。
对此,周显良很担忧,但明山宾却心静入水,他说:“这件事情你就放心吧,我早就说了,一切由我负责!”他吩咐周显良继续放粮,自己则等待朝廷发落。 令明山宾万万没有想到的事,跟随他多年的周显良竟然暗地里耍阴谋。
朝廷命官让周显良找几个百姓了解情况,他招来的都是对放粮时有所不满的人,其中就包括李虎。李虎当着朝堂命官和周显良的面,大骂明山宾,并说出了自己的惨痛经历。
朝廷命官得知这件事后,大发雷霆,认为明山宾私自开仓并非救民心切,而是别有用心,并当即决定将明山宾革职。且终身不再录用。
明山宾被革职后,带着夫人默默的会会稽老家去了。但是,李虎并没有就此着罢甘休。
他竟然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去找明山宾报仇。到了会稽,他找遍了所有豪宅大院,却没有找到明山宾的家。
其实,明山宾为政清廉,家里根本没有什么财产,回到会稽后,当然也不会有什么豪宅大院,而是住在一问茅草屋里,度日艰难,眼下正为吃的问题发愁呢。无奈之下,他决定将家中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头黄牛牵到集市上去卖。
明山宾来到集市上,往牛脖子上挂了一块照牌,上面写着:“此牛出卖,纹银三两”。过往的人看了都很惊讶:“这么壮实的一头大黄牛,怎么才三两银子?!” 明山宾一经提醒,便想更改价牌,提高卖价。
但一个年轻人眼疾手快,抢在明山宾换牌之前,提出要买这头牛。明山宾说一不二,就以三两银子的价钱将这头牛卖给了那个年轻人。
在场的人都说明山宾傻。明山宾回到家,把卖牛的经过告诉了妻子。
妻子哈哈大笑说:“这头牛能卖三两银子就不错了。”原来,这头牛几年前就得过漏蹄病。
明山宾一听,说:“那买牛的人不是吃亏了吗?” 于是,明山宾又匆匆忙忙赶到集市上,可是已经不见了那买牛的年轻人。没有办法,明山宾便四处打听,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那个买牛的人,并反复向他说明情况。
可是,那个买牛的年轻人却以为明山宾是嫌牛卖的太便宜了,想反悔,所以执意不肯退还,两人就在路边拉拉扯扯……说来也巧,这事正好让到处寻找明山宾的李虎给撞见了。李虎一见明山宾,分外眼红,拿出匕首,想趁机行刺。
但是,李虎看到明山宾穿的是粗布衣服,又得知他生活拮据,竟然落到以卖牛为生的地步,不由得迟疑了。而明山宾并不知道李虎与自己有仇,还误认为他是那买牛人的亲戚,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李虎,还说:“买卖总要诚实,如果得过病的牛被当作好牛卖掉,我心里会不安的。”
李虎一听,不由得从心里赞叹明山宾是个真君子,于是就说出了当年的事,并请明山宾宽恕自己。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
诚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愿的,是人的一种探守,是道德人格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在何时、何地,也不论身处何境,都不会失去诚信的美德,就像故事中的明山宾一样。他在为官期间,讲求诚信,要求百姓按秩序领粮;在他被贬为平民.生活艰苦的时候,他还是讲诚信,坚持要告诉买牛人,自己的牛是一头有痛的牛,不肯将它以好牛的价格卖给别人。
一个人如果有明山宾这样高的道德境界真是值得称赞。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更多的注重钱财,为了追求钱,而抛弃了诚信的美德,这样如果每个人都丧失了诚信的美德,那么整个社会就无诚信可言,那样社会也将呈病态。
所以,让我们每个人都燃起心中诚信的意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健康。
出自《二十四史 梁书》之《范缜传》。
《范缜传》原文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晋安北将军汪六世孙。祖璩之,中书郎。父蒙,
早卒。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献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
不群而勤学,?献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献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布衣,
徒行于路。?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 *** 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
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每
服缜简诣。
《范缜传》译文
范缜字子真,是南乡舞阳人。晋朝安北将军范汪的第六代孙。祖父名璩之,做过中令郎的官。父亲名氵蒙,很早就死了。
范缜小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里穷困,对母亲很孝顺。不到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刘王献招集徒众讲授学问,于是前去跟他学习,勤奋好学,优秀突出,不爱和别人一起。刘王献特别赏识他,亲自为他举行冠礼。在刘王献的门下多年,无论是上学还是回家,总是穿布衣服、草鞋,步行走路。刘王献的学生中很多是乘坐车马的富贵人家子弟,范缜在他们当中根本不感到耻辱羞愧。成年后,通晓经文学术,尤其精通《周礼》、《仪礼》和《礼记》。生性诚实正直,喜欢说一些令人害怕的话,发表别人听不懂的议论,使一些读书朋友感到不自在,惟独和外弟萧琛相处得很好。琛很有口才,擅长辩论,时常信服范缜说话简短但意思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