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 (用口通过唇、舌和气发声) 语音 编辑 讨论1 上传视频口哨就是指用口的作用通过双唇、舌头和气流,就能发出“箫”一样的声音。 其方法是:双唇合拢,中间留一空,借助于人的唇、舌的作用使气流通过而发出声音。撮唇,中间留一小孔或将手指插口内,使气流涌出而形成的象吹哨子的声音。中文名口哨外文名whistle别 名啸,啸艺,吹唇最早出现典籍«诗经»定 义口通过双唇舌头和气流能发出声音目录1 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口哨的历史▪ 世界其他地方口哨的发展▪ 近代中国口哨的发展2 国际大赛曹庆跃父女夺冠3 舌头使用原理方法和技巧4 王明磊谈口哨▪ 一、 外吹发音法▪ 二、 内吸发音法▪ 三、低音阶和高音阶的吹奏方法▪ 四、过音的吹奏方法▪ 五、平音的吹奏方法▪ 六、波音的吹奏方法▪ 七、上滑音的吹奏方法▪ 八、下滑音的吹奏方法▪ 九、单吐音的吹奏方法▪ 十、 双吐音的吹奏方法▪ 十一、颤音的吹奏方法5 泉韵谈口哨▪ 一、口哨的概念▪ 二、口哨的产生与发展▪ 三、口哨与口技、音乐的关系▪ 四、口哨的种类▪ 五、口哨的作用和意义▪ 六、优秀口哨作品的标准▪ 练习口哨的基本要求▪ 七、做口哨爱好者的基本要求▪ 八、练习口哨从哪里入手▪ 九、口哨练习问题答疑发展历史编辑 语音中国古代口哨的历史考察啸(啸及其啸艺,俗称口哨,下同)的历史,我们知道它是人类早期听觉表意手段之一。后来语言由于自身表意的优越性,占据了主要听觉表意手段的地位,啸只是作为语言的补充(如隐秘的约定性和丰富性)而存在。再后来,啸又和音乐与口技结合,产生了啸艺,成为了一门艺术。作为一门艺术,啸艺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相当程度的辉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记载。汉、魏开始有名人(如诸葛亮、曹植等)吹奏。晋代名士、竹林七贤的领袖之一的阮籍名气大且演奏水平高。一时名士争相慕习,蔚然成风。文学家、啸艺演奏家成公绥用当时地位很高的文体对其进行总结,写成了《啸赋》。隋唐时代的九部乐、十部乐中有叶啸。到唐代,孙广又对其进行理论总结,撰写了《啸旨》。五代时开始有指啸的记载。明代几乎已认为啸艺是隐逸修道的必修课。世界其他地方口哨的发展指啸最早记载为古印度和佛经。欧洲巴罗克时期,有啸乐(俗也称口哨,下同)演奏的记载。1886年,4个孩子的母亲阿利斯·肖在纽约首次公演啸乐,轰动美国。1888年,她又与乔贝蒙合作灌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啸乐唱片,其演奏的是《在威尼斯》。1909年,阿格尼丝·伍德沃德小姐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也是迄今最成功的啸艺学校(到该世纪40年代,美国这种学校已有6所。其中洛杉矶学校招生年龄6-60岁,毕业到影、视、电台任配音,分高、中、低音和花腔、抒情等班级,内容有吹奏法)。并组织有30位少女的“啸艺乐团”,很受欢迎。1923年,阿格尼丝·伍德沃德小姐所撰《啸艺》在纽约出版。30年代美国弗雷德·洛厄利为贺拉斯·赫德乐队最叫座的演员,灌制一打以上啸乐唱片。其中《印第安人爱的召唤》售百万张以上。得克萨斯州成立啸艺俱乐部。(日)林谦三《东亚乐器考》四章“气乐器”——“啸(口哨)与指笛”(即指啸),谈到其性质作用、历史、发音部位方法以及在南亚和东亚历史上的情况(音乐出版社1962年版)1973年春,美国北卡罗莱那州路易斯堡一大学生在联欢会演出啸艺节目,大受欢迎。1974年春,各地民间自发汇集,成美国国际啸艺大赛。至2013年,已举办有几十个国家优秀选手参加的啸艺大赛40届。 [1] 并建有国家啸艺博物馆。1978年秋,开始国际啸艺大赛。1981年,洛杉矶啸艺学校毕业的南希·福兰成为唯一的女性总冠军。1985年秋,第八届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森城举行,51位世界各地艺术家参加,盛况喜人。2002年4月18——21日第29届在美国北州路易斯堡举行。1905年,美国作曲家、长号演奏家卜莱尔专门为啸乐谱写了《口哨与小狗》。1957年出,1958年获最佳音乐等七项大奥斯卡金像奖的《桂河大桥》中的啸乐《波基上校进行曲》则成为影片主题曲,故又名《桂河大桥进行曲》。据《中国口哨网》报道,目前此类乐曲已有205首之多。美国俄克拉斯玛州长宣布2001年10月18——21日为首届啸乐周。2002年14——20日为第二届,17——20日在其塔尔萨市举办美国第一届啸乐节。近代中国口哨的发展(以下按时间、同时间或不明按姓名字母为序,主要报道有省市级及以上影响的活动或事件)20世纪1937年赵荫棠先生发表《啸歌之兴替与音理的阐释》(先发表于《中央日报》文史副刊,后附《等韵源流》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40年代,张乐平先生《三毛从军记》画册中有两幅是三毛穿军装边走边吹啸的:一为初进军营,一为打鬼子立功后。1982年发行匈牙利哈克·托马斯的啸乐唱片。80年代中国交响乐团首席双簧管演奏家章棣和先生在北京海淀歌剧院演出啸乐《夜鹰》,钢琴大师刘诗昆先生伴奏,罗天婵、张嫣等同台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和媒体极高评价,成为现代中国将啸乐带入正式音乐舞台的第一人。后出啸乐磁带《口哨与乐队》、《匈牙利风光》。小提琴演奏家陈丘新、作曲家卞留念先生也开始公开演奏啸乐。1983年陈振中先生在160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上海虹口轻音乐团唯一啸乐演员。孙机发表论文《魏晋时代的“啸”》(文史知识1983年7期)在与《美国的隐逸派诗人》一文的讨论中涉及“长啸”是否无词之歌的问题时,概述了“啸”的历史发展,同时也分析了啸与歌的区别。1984年陈振中先生在中国录音录像总公司上海分公司出《美妙的口哨》啸乐磁带,以后多次再版。12月并受邀到广州友谊剧院演出啸乐,台下掌声雷动。周志明创作或关闭并表演的啸乐曲《愉快的教育》、《铁道游击队主题随想曲》、《畲乡春色》等在沿海的浙江省地市文艺调演和音乐舞蹈节、全国第二届残疾人文艺调演华东区演出中频频获奖。1985年王芳女士开始在大连以及全国各省市文艺团体演出中尝试啸乐表演,取得了不少成果。1986年李友清先生在广东深圳青少年宫《大家乐》迎新晚会吹奏啸乐《青春的旋律》,受到观众欢迎和领导好评。后受邀随团到珠海演出,同样轰动。7月刘赞成先生参加青海省二十余单位的慰问团慰问该省西部重点工程工人,第一次表演指啸。12月13日夜,陈振中先生在上海体育馆《人道主义在我心中》文艺晚会上,与著名演员白杨、杨春霞、徐玉兰、阎维文等同台演出啸乐,被迫返场连吹7曲,受到专程主办晚会的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的称赞。袁守鹏先生作为在校大学生在观看银川师专音乐系演出时,受邀表演啸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赢得最多掌声。1987年陈振中先生啸乐参加中国首届艺术节获大奖。广东佛山轻音乐团与李友清先生签约并为其办理停薪留职。徐金鑫先生受吉林省人民广播电台邀请录音播出啸乐节目,效果很好。同年8月考入吉林化纤厂文工团,成为专业啸乐演员。先后获吉林市第二届松花湖金秋音乐节口哨表演一等奖;吉林省首届群众文艺节目展播优秀表演奖,职工文艺调演口哨表演一等奖。1988年曹庆跃先生参加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春节文艺晚会,演奏啸乐《白毛女》。1989年徐金鑫撰写《口哨音乐演奏法》。11月4日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浙江乐坛”播出“周志明口哨音乐欣赏”专题节目。1990年曹庆跃先生录制个人第一张啸乐专辑《口哨音乐——舞曲专辑》。李友清先生成为台湾的阿不倒娱乐公司北京“不倒翁”娱乐城驻场特邀签约啸乐演员。后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28期《综艺大观》演出啸乐,获得成功。刘建国先生啸乐连获武汉市、湖北省、全国残疾人文艺比赛大奖。7月刘赞成先生的指啸在全国武警部队文艺汇演中获表演二等奖。李曼发表《上帝赐予的魔笛》,介绍世界各地的啸艺情况(世界知识画报,1990年11期24-26)。1991年陈振中先生啸乐演奏在全国5位推荐者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为14个节目中唯一啸乐独奏演员,并成为上海乐团轻音乐队特邀演员。多次与秦怡、陈述、胡松华、赵宗祥等巡演或同台演出。1992年夏滟洲发表《“啸”释》(黄钟1992年4期97-101),是中国音乐界研究“啸”的第一篇科学论文,全面讨论了其性质、类型、历史、特点和作用。王明磊先生参加新乡市新星剧场“卡拉OK”歌手大赛,用啸乐演奏《多瑙河之波》,受称赞。6月,演奏《三峡情》获新乡市“新百杯”卡拉OK歌手大赛优秀歌手特别奖。11月参加市“金利来杯”卡拉OK歌手大赛总决赛的助兴演出,演奏《鸽子》,获称“牧野金口哨”。曹庆跃先生录制个人第二张啸乐专辑《口哨音乐——中国电影怀旧金曲》,并参加潍坊国际风筝节多次与侯跃文、师胜杰、赵保乐、屠洪刚、刘斌同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