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回归生活是改变传统德育方法的必由之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内容丰富,所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泛,比如:运动、颜色、食品、家庭生活、兴趣爱好、国家名称、季节、天气等,在这些内容中大都渗透了德育因素,只是这些因素不像思品课那样显而易见,必须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才能发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其中的德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将德育因素渗透于英语教学中,使学生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又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情感的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中,通过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认知水平,让他们学会尊重、关心、乐于帮助别人,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通过家访或者调查问卷,不但要看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了解学生在家时品德方面的表现,然后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育人更为重要。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也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也说明了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德育。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关注学生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让学生在说学做的过程中真正得到德育的渗透。
2、关注过程的原则。英语教学必须坚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过程;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教师的反思过程。
3、关注研究的原则。英语教学必须坚持教学与研究同步,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心态和个性特点,适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及时渗透德育。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2)教师如何采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研究课题实际是从不断发现问题到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中修改完善方案。
2、个案研究法。主要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访谈、调查,了解学生在校以及在家的学习表现,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探索解决的方法。
3、经验总结法。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得失,同时认真地学习相关理论,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充实和修订方案,改进操作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确立课题,搜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框架;
2、制定实施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按照计划,分段实施。
3、阶段性成果展示。
4、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申报结题鉴定。
(三)总结鉴定阶段
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1、促进了观念上的转变,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德育观。德育形式采取以浸润、熏陶、引导为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体验成长,德育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收到德育的预期效果 。
2、优化了班集体建设。(1)在思想上,凝聚力加强了;团体合作精神加强了;爱国主义思想在每位同学身上体现:尤其是在每周一升旗时候,同学们都站得板板正正,深情地看着五星红旗徐徐上升。(2)在行为习惯上,文明礼貌用语流行于课内外,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人人积极参与劳动卫生工作,时时保持班级内外的整洁。(3)在英语学习方面,原来有些学生不喜欢英语,逐渐地他们越来越喜欢了,差不多每位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3、促进了学生的成长。(1)学生变得比较阳光开朗大方、乐观上进,师生之间关系比较和谐,遇到困难和问题能向父母、老师敞开心扉交流沟通。回到家也不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了,也学会了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了,好多家长看到学生的变化高兴得忙给老师打电话报喜。(2)学生很有风度。他们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公共汽车上主动让位,校内外大型活动井然有序,会后不留污物,公共场所礼貌待人。
九、课题研究反思
本课题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离理想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特别是通过德育要使学生对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既学会包容又学会坚守、既不忘根又勇于创新,要求很高,需要长期的学习、实践、体验、感悟。而且我们的学生对象是周期性的,四年又要换一茬。这种现实也决定了我的研究没有止境,需要沿着这个课题研究的方向坚持不懈地探索深化,是我任重而道远的责任和追求。 但我坚信,只要坚持,研究还会继续。
一、 问题的提出
自音乐诞生以来,它便成为人类生活的挚友。桑间田埂上,人们用歌声寻求爱情;队伍前后,人们用歌声统一步伐;共同劳作时,号子声声不断;冲锋陷阵处,金鼓之声齐鸣。在人类发展史上,曾有多少关于音乐巨大作用的传说啊!伯牙与子期凭借音乐的共鸣而肝胆相照;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因音乐的媒介而永结佳缘;智慧的张良,靠一只洞箫四面楚歌,瓦解了项羽所率的'亲兵;大胆的孔明用一张古琴、两扇城门,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放眼域外故事也不少,从阿波罗到缪斯、从奥菲欧到阿里翁、从酒神醉时的高歌到牧神午后的牧笛……虽然这一切都是传说,但又有谁能够否认《马塞曲》之于法国大革命;《国际歌》之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贝多芬的交响乐之于近代一切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作用呢?又有谁能计量出北伐战争时的《打倒列强》,抗日战争时的《义勇军进行曲》所起的伟大作用呢?雄辩的事实证明,音乐能够陶冶性情,培养人们爱祖国、爱人民、为真理勇敢斗争的情操美德。正如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同志所说:“音乐是培养人们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作为美育之一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德育素质不可忽视的一种特殊手段。
二、 研究对象及步骤
1、研究对象: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1.准备阶段: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及具体研究方案,申报日照市2013年教育科研“小课题”。
2.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深入课堂,进行观察,了解课堂中学生对歌曲、乐曲深层次德育情感的理解能力情况。
第二阶段:分析学生学习的状况及成因,提出对策,提出具体策略,做好记录,认真进行阶段总结写出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优课展示, 优秀个案展示,阶段小结。整理材料,完善研究方案,总结方案。
3.结题阶段:
整理研究资料,并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
三、 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师生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思路和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再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2、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资料,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中关于德育渗透的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3.目标渗透法:教师根据教材,找准德育目标,有计划、有目标、有层次地渗透德育。
4.情感陶冶法: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
5.榜样示范法: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
6、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分类,进行归纳和总结,依据归纳和总结按照研究内容写出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2、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主要加强了自身理论素养的积淀,搜集了大量的中外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理论,为深入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2)第二阶段: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了在音乐学习中升华德育等思想的培养。
(3)第三阶段:主要从教师自身角度,加强了跟踪调研,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撰写案例反思和经验文章,在反思中谋求进步,在进步中求得提高。
四、 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总体研究目标是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通过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德育渗透之道。
具体表现在:
① 循序渐进,形成学科德育渗透。
② 理论研究,寻找德育与育人的切合点,探究其重要性、必然性、可行性。
③切实研究音乐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形式,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
④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新型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研究内容
(一)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德育渗透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教师认识不高
一些教师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程度不高,教学过程中缺乏渗透德育的意识。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甚至错误地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只是政治教师和学生教育管理者的职责和任务,与自己无关。
为此,我们有责任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实践进行重新审视,努力寻找教学实践中的盲点,积极探求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误区,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从而把提高德育工作目标落到专业课教学的实处。
2、教师之间的不平衡
教师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差别是很大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程度,总的来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随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
3、缺乏德育渗透的保障机制
很多学校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只是追求单纯的专业知识评价尺度。特别是在对教师的业绩考核、职称评聘中,对专业和学术水平强调较多,并作为硬指标提出量化要求,而对育人工作的要求仅仅是原则性的,显得软弱无力,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这方面要求,即使有这方面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也基本不予考虑。
(二)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教育必须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否则教育就是失败的。所以,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道德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和价值观。
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 ,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应既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又积极渗透德育,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锤炼意志和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
六、 研究成效
1.学生方面:学生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不可避免的带来思想素质上孤独缺少集体精神等毛病,而通过音乐教育中的齐唱、合唱、领唱等形式锻炼了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并能帮助他们学会合作与忍让。通过爱国歌曲,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品质。美的熏陶,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用歌声表达情感。
2.教师方面:通过此项课题研究,教者不断增强了深入钻研教材,坚持“以本为本,以生为本”理念,充分尊重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思维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情境中提升音乐与品德完美结合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方面:音乐课堂的品德点,要改变观念,互换角色,让音乐课堂充分挖掘爱国主义、道德本质等。音乐是情感艺术,需要留给学生大量的空间,去想、去听、去说、去演、去感受和体验,在音乐课堂中,注重学生主动探索,润物细无声,情感的默化作用。发展了学生的品德感受,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春雨润物细无声”,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心对音乐的道德感知,使学生在音乐的王国里受到爱的教育与感悟,提升道德素养。
课题研究成果:
七、 课题后继研究工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这还有赖于我们教师对课堂德育学习作更深一层的探索与研究。